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科技 > 家電 > 正文

字號:  

彩電業再陷迷霧:智慧化是救命稻草?

  • 發佈時間:2014-08-18 10:29:42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傳統家電廠商正在經歷一場倒逼式的轉型。他們正在調整未來發展的方向,找尋更清晰的戰略。海信集團副總裁王志浩就在被“智慧電視的未來在哪”這個問題所困擾。

  2013年之前,中國彩電市場在節能補貼政策的拉動下得到迅猛增長。而2014年作為政策退出後的第一年,彩電銷量已經顯現曾下降趨勢,中國彩電企業開始受到考驗。

  近年來,液晶電視産業出現負增長,電視廠商有的開始轉向OLED電視(有機電視),但是2014年6月份,三星、新力又相繼傳出暫停相關投資消 息。國內也有企業認為ULED(超高清LED電視)或鐳射電視才是發展方向,比如海信。與此同時,樂視等網際網路企業也紛紛跨界進入智慧電視領域,

  從前已經逐漸清晰的彩電産業方向再次陷入迷霧。“彩電企業何去何從?”這是一道擺在所有彩電企業面前的嚴峻命題。王志浩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智慧家居是家電産業的必由之路,家電産業的智慧家居時代或很快到來。

  “網際網路時代讓原本獨立的智慧家電實現互聯互通,當人機交互和大數據分析被廣泛應用到家庭終端設備的智慧化上,家電企業必將真正迎來"智慧家居"的時代。”他説。

  看準這個趨勢的家電企業不止海信一家,美的今年初也發佈了整體智慧家居戰略。家電行業分析人士劉步塵表示,智慧家居被很多家電企業確定為未來發展方向,這將是家電産業的下一個競爭焦點。

  戰略難題

  海信早在十年前就開始著手預研和推進智慧家居産業。此前,海信還聯合其他企業創立“閃聯”標準聯盟,發起成立“中智盟”,並於2011年啟動了“智慧化戰略”。

  然而,閃聯最終並沒有實現盈利,也沒有形成盈利模式。“閃聯是個燒錢的買賣,”王志浩坦承,“産品必須有實用性,否則消費者就不會接受,也就無法形成産業生態系統。”

  眼下海信做智慧家居也面臨著同樣的困惑。

  首先是商業模式的挑戰。售後服務階段內沒有營收,市場參與者都在觀望。其次是用戶體驗的瓶頸。需要圍繞著智慧家居建立起一個生態鏈,而建立生態鏈就包括對接超市、社區服務等。到現在為止,智慧家居商業模式還沒有明確的盈利模式,也缺乏相應的國際標準、國內標準。

  王志浩對此深有感觸。海信是最早推出的智慧冰箱的,但是由於生態鏈沒有建立起來,遲遲未能實現價值。“如果智慧冰箱後臺聯上了超市,就會很有意思。這在技術上很簡單,難在生態鏈的打造。”他説。

  而要建立生態鏈,就必須做到家電産品互聯。眼下,技術標準不統一,在底層協議上有Wi-Fi、藍芽等很多標準,很難形成無邊界的系統方案。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海信目前正在開發一款新産品,解決資訊孤島和應用受限的問題。其實互通互聯並非新事物,只不過早期的互通互聯大都是在一個房間以內,缺乏雲端支援,無法做到廣義範圍的互聯互通;同時忽視了白電産品的技術進步。

  “智慧家居的突破很可能將從白色家電開始,”王志浩説,“整體而言,智慧家居就是物聯網的一部分。”王志浩説。

  把未來發展定位在智慧家居方向之後,海信眼下需要做的就是把互通互聯“接力賽”的智慧電視這一棒做好。

  劉步塵分析認為,在智慧家居戰略裏面,家電産品只是其中的組成部分。確定智慧家居戰略的企業,未來發展的可能不只是家電産品,還有可能上傢具、安防設備等。智慧彩電是智慧家居的一個切入點。

  從2013年開始,海信終端産品就發生了很大轉移,終端産品基本開始具備智慧電視的要素,智慧化的效果明顯。預計到2014年年底,海信智慧電視用戶將突破800萬,目前激活率已經有80%以上。

  海信電器行銷公司副總經理王偉坦承,2014年上半年國內彩電市場日子不太好過。1月到5月,大部分品牌銷量都出現了下滑。

  國內品牌競爭進入膠著狀態,各家市場佔比勢均力敵。據第三方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的市場份額佔比顯示,海信市場份額接近16%的份額,創維為14.8%的份額;TCL、長虹為13%的份額。

  糾結的出路

  2014年,4K電視進入全面爆發期。4K電視在去年全國彩電市場銷售近90萬台。根據第三方權威機構預測,2014年4K電視銷售規模將達到805萬台,滲透率達到18%。

  ULED電視産品是2014年海信高端化戰略的第一個嘗試。截至2014年5月,國內市場ULED電視銷售量達到2717台,環比上漲100%以上。

  OLED也是家電行業共同關注的未來顯示技術方向。但是,OLED受制于一些關鍵技術、成本及良品率偏低等因素,加上價格居高不下,目前為止,彩電品牌企業推廣力度有限。銷售規模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當前,國內家電企業創維、長虹、康佳等正在積極試水OLED市場,跟進新型顯示技術的發展趨勢,在高端産品上進行佈局。根據第三方權威機構監測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6月,國內OLED電視累計銷售量為559台。

  海信預估,2014年底將出現低價OLED面板,終端價格也將有機會走低。預計未來2-3年將呈現OLED技術與當前主流TFT-LCD技術並行狀態,預計2015年國內市場OLED電視將會達到20萬台。

  還有一些企業開始推出鐳射電視,以大尺寸和高畫質搶灘客廳市場。鐳射顯示技術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實現超大色域、超高解析度和超大螢幕的光電顯示技術。

  2013年,光峰華影推出了全球第一款100寸炫幕鐳射電視。2014年4月,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明確表示,海信已組建了研發團隊,即將量産鐳射電視。緊接著5月份,長虹集團也表示已與光峰光電進行了長達一年的深度合作項目計劃,計劃推出第一款鐳射電視。

  根據創維的預測,彩電行業今年將出現30年來首次負增長。目前的彩電企業已身處險境,這種危險是幾十年來從沒有過的,而這種險境恰恰來自於彩電企業近年來大力推廣的智慧電視。智慧電視極大地衝擊了彩電行業多年來形成的盈利模式。

  一個新的情況是,網際網路企業開始躋身彩電市場,並打破了這個市場的寧靜,挑戰著這個市場固有的盈利模式。

  2013年7月至今,樂視電視已出現三次較大價格調整,按照樂視的説法,中國大螢幕彩電已經進入“百元級”時代。業界解讀認為,樂視電視跌進“百元級”時代的最大意義在於向硬體全免費邁近一步,或許“送電視”的時代不再遙遠。這個説法對消費者的心理影響很大。

  隨著樂視一再刷新價格新低,劉步塵擔心彩電企業如不能儘快建立適應網際網路時代新盈利模式,未來若干年實現預期盈利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由於彩電 企業毛利僅為12%—16%,如果網際網路品牌執意將低價進行到底,新型價格戰會讓彩電企業更加艱難。“在一些新方向上,比如OLED電視,彩電企業很糾 結。發力,短期內見不到效益;不發力,又擔心未來失去發展的機會,”劉步塵説,“如此看來,智慧家居或許會是個契機。”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