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8日 星期天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汽車業蔓延網際網路焦慮症 易車CEO李斌:車不能僅是交通工具

  • 發佈時間:2016-06-21 14:57:09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潔欣

  中國網財經6月21日訊 2016中國網際網路大會今天在北京開幕,易車公司創始人李斌在大會上演講時表示,隨著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技術越來越深入地影響,汽車行業正面臨一百多年來最重大的一個變化,“網際網路焦慮症”在汽車産業正在蔓延。

  李斌表示,易車創辦16年,我們有汽車行業所有的廠商、客戶、經銷商,都是我們的朋友,所有的汽車産業現在得了一個“網際網路焦慮症”,最焦慮的就是滴滴總裁柳青提到的目標:將來大家不用買車了。

  在李斌看來,要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這一問題,“出行不等於汽車,汽車也不僅僅是交通工具。汽車行業最大的問題現在也在這個地方,大部分汽車行業自己,原來只是把汽車當成一個交通工具,如果把手機只當做一個通話的工具,永遠沒有智慧手機的出現,手機行業的改變就是從重新定義手機的用戶體驗開始的。所以重新定義汽車的用戶體驗才能重新定義汽車。我們更多要從用戶需求角度、用戶體驗角度去展望未來汽車的發展。”

  李斌從四個角度展望了將來汽車用戶體驗的變化趨勢:無人駕駛;能量獲取的體驗會重新定義;服務的體驗;汽車用戶作為一個生活方式的附加值,汽車品牌能提供什麼。

  以下是李斌的演講實錄:

  各位嘉賓中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分享我對未來汽車發展的一些看法。近幾年汽車+網際網路確實日益成為行業的熱點,網際網路已經從各個角度去影響汽車産業,在資訊和交易服務方面,移動網際網路已經成為汽車用戶了解汽車、購買汽車最主要的渠道和工具。在2015年,易車給汽車行業的客戶帶去超過1個銷售線索,其中70%以上是來自移動端。在交通出行領域,滴滴柳青也分享了他們的一些成果,確實Uber、滴滴給大家的出行帶來非常多的便利。我們看到汽車的車聯網也越來越成為一個汽車的基本配備,汽車越來越成為一個移動的終端。隨著人工智慧和計算能力的發展,無人駕駛也從想像變成現實。隨著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技術越來越深入地影響,汽車行業確實面臨一百多年來最重大的一個變化,易車創辦16年,我們有汽車行業所有的廠商、客戶、經銷商,都是我們的朋友,所有的汽車産業現在得了一個“網際網路焦慮症”,最焦慮的就是柳青他們的目標,將來大家不用買車了。這確實是一個比較根上的問題,如果大家不買車了,是不是將來大家就不買車了?如果不買車了,汽車産業的發展方向應該是怎麼樣的?對這個問題,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展望和判斷,最重要的還是從用戶需求和體驗角度進行展望。

  Uber大體上是2012、2013年是在美國彎區發家的,Uber在美國今天彎區的滲透度,應該已經對汽車銷量有影響了,在Uber興起以後,Uber大本營不降反上升40%,2015年這個銷量到了35萬輛,美國整個汽車銷量也是在增長的,彎區的增長速度比美國整個增長速度更快。北京汽車搖號,數據越大,説明大家越痛苦。2012年底大概是134萬輛,2015年底是將近365萬輛。汽車用戶的購車需求並沒有因為移動出行軟體的興起而下降,之所以出現跟想像不一樣的判斷,主要是我們大部分時候簡單的把出行等同於汽車。其實我們認真想一下,小汽車出行只是各種出行方式中的一種,也只能滿足一小部分出行的需求,而且道路的容量也決定了專車不可能成為一個日常的出行方式。從另外角度來看,交通工具其實也只是汽車屬性的一個方面,也不是汽車用戶買車的全部,比如我有好幾輛車,有的車不完全用於日常出行。

  從這樣一個出發點去看,出行不等於汽車,汽車也不僅僅是交通工具。汽車行業最大的問題現在也在這個地方,大部分汽車行業自己,原來只是把汽車當成一個交通工具,如果把手機只當做一個通話的工具,永遠沒有智慧手機的出現,手機行業的改變就是從重新定義手機的用戶體驗開始的。所以重新定義汽車的用戶體驗才能重新定義汽車。我們更多要從用戶需求角度、用戶體驗角度去展望未來汽車的發展。毫無疑問,移動網際網路和技術的深入發展將會重新定義汽車的用戶體驗,我們可以從四個角度展望一下將來汽車用戶體驗的變化趨勢。

  第一,無人駕駛。駕駛與乘坐的體驗,無人駕駛會徹底解放駕乘者。我們為什麼用Uber和滴滴,不僅是因為便宜,主要是因為方便,不僅是分享了車,更重要的是分享了司機。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是無人駕駛,相當於每個人都低成本擁有一個不知疲憊,不需要休息的專職司機。汽車對於用戶來説會真正成為一個移動的、私人的、自由的空間,而且汽車本身也會變得更加安全。這種體驗,我們相信會是用戶重新願意擁有一輛汽車的理由,因為擁有一輛無人駕駛的汽車意味著更多的解放。無人駕駛的普及隨著會比大部分人想像來的快很多,因為無人駕駛的普及速度主要是兩個方面因素:一是軟體、人工智慧、數據和地圖的能力,因為這都是基於計算能力和軟體能力的,這方面的迭代速度是幾何級數的迭代非常快。從技術角度來説,無人駕駛技術上的挑戰不太大了,當然還有法規等等方面的條件,但技術方面沒有什麼挑戰了。二是高敏感度的感測器成本下降,比如Google的無人駕乘感測器成本還是比較高的,但隨著産量的增加,對高敏感度感測器投入的增加,未來幾年感測器成本會大幅度下降。一方面是軟體能力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硬體成本的下降,無人駕駛在加速到來。2014年,Google開始做無人車的路測,之後很多公司進入這個領域。我們預計2020年美國無人駕駛汽車就會量産,2022年中國的無人駕駛汽車就會量産,2025年全球的無人駕駛汽車銷量大概會到2000萬部。這是我們的預計。

  第二,能量獲取的體驗會重新定義。目前電動汽車已經成為未來其他路線的共識,前兩天德國剛剛宣佈2030年就不再銷售傳統的燃油車了,不僅是因為電動汽車更環保,也不僅僅是因為電動汽車的架構更能匹配智慧汽車的架構,更重要一個原因是因為電動汽車能夠提供的能量獲取體驗比傳統的燃油車要好。我們親自想像一下理想環境下可以自己充電的體驗,用戶如果每個月只需要在家有十次充電,每次只需要插拔一下插座,一分鐘,一個月只需要十分鐘,傳統燃油車每個月加油四次,每次要用加油、付款、停車之類需要15分鐘,一個月就需要60分鐘,如果從一個理想的角度來看,傳統的燃油車加油的體驗會被電動車家用體驗打敗。從續航里程來看,主要取決於電池能量密度,在現有成熟的技術路線下,電池的能量密度還有一倍左右的提升空間,意味著幾年以後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大概能提高1倍,500公里就會被一個標配。從電池成本角度來看,也還有下降40%-50%的空間,更關鍵的是隨著充換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移動網際網路將所有的電池充換電設備、電動汽車用戶、服務提供者整合成為一個高效的網際網路,電動汽車的家電體驗一定會比燃油車的家庭體驗更好。我們也可以預計在今年大體上中國銷售到50萬輛目標,2020年預計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大概到180萬部,十年左右的時間能到1000萬部,佔到整個汽車銷量的40%左右。

  第三,服務的體驗。現在用戶擁有一輛車的服務體驗確實比較糟糕,如圖現在汽車産業鏈的示意,汽車廠商主要是做研發和製造,通過4S店賣給用戶以後,用戶面對所有服務的提供者,4S店、加油站、保險公司等,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普及,汽車品牌和用戶的交流成本會趨於零成本,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管理效率也會大大提升,汽車的價值鏈將會重塑,將來汽車品牌更多是專注研發和用戶提一體驗,並且用戶會深度參與企業的運營。能夠提供真正讓用戶全程無憂的用戶體驗。

  第四,汽車用戶作為一個生活方式的附加值,汽車品牌能提供什麼。汽車不僅僅是出行工具,更加是一種生活方式,雖然汽車一直是一個規模經濟的産業,但是從來都不是贏者通吃的産業,個性化的思想體驗將會是將來定義汽車品牌各向的一個基礎和汽車品牌未來發展的方向。正是基於我們對未來汽車用戶體驗的展望,2014年底,我和網際網路一些企業家、知名企業,像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京東創始人強東,還有騰訊、紅杉等一些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相關的企業、企業家一起創辦了蔚來汽車。目前我們在全球已經有7個中心,超過1000個研發人員。我們相信如果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和技術的創新,給用戶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使用體驗,用戶就更願意擁有環保、智慧的電動汽車,蔚藍的天空就一定會回來。

  謝謝大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