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滴滴總裁柳青:中國智慧出行滲透率僅為美國1/15

  • 發佈時間:2016-06-21 14:36:00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潔欣

  中國網財經6月21日訊 2016中國網際網路大會今天在北京開幕,滴滴出行總裁柳青在大會上演講時表示,去年全年滴滴平臺上訂單是14.3億,目前每天處理的完成訂單是1400萬次。這個量看上去很大,是美國的5倍,但滲透率只有1%,而舊金山滲透率是15%。

  關於滲透率柳青解釋稱,限定在城鎮人口的環境中,中國城鎮人口有8億,一個人一天出門一次到兩次,8億人每天出行大概是11億-13億次左右,滴滴平臺每天有1400萬的完成訂單,所以我們滲透率只有1%左右。

  柳青坦言也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難,諸如:計程車行業與網際網路打車平臺間的矛盾如何解決?專車到底造成了擁堵還是提高了出行效率?柳清表示,滴滴不是要在全國計程車出行裏面找市場,而是放大到整個汽車保有量市場。

  柳青表示,目前,圍繞滴滴平臺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生態體系,平臺落到400多個城市,有1400萬個註冊司機。如果以月收入2500元為就業標準來參考,滴滴今天已經提供將近200萬個就業機會。

  以下是柳青的演講實錄:

  大家好,這是我第一次來參加網際網路大會,也是第一次滴滴來參加網際網路的大會,所以還是很感謝有這麼一個機會。今天花一點時間介紹滴滴的情況,因為畢竟這是我們第一次來參加這個盛會。

  我自己算是一個網際網路新兵,加入網際網路其實也就是兩年時間,但是每年每時每刻都深深感受到中國網際網路發展速度之快,能量場爆發的能量之巨大,而且非常深刻感受到中國政府在推動新産業、新經濟方面力度的投入是其他國家不能比的。所以作為一個網際網路的新兵,作為一個網際網路人,還是非常自豪的,也覺得非常幸運能夠生在這個時代,能有這麼一個機會讓我們大戰拳腳,讓我們在國際舞臺上去PK最頂級的競爭對手。

  我剛剛從國外一個交流活動上回來,每次去國外一些交流活動,很有意思,大家其實最感興趣的是中國的故事,而且每次聊起來中國出行的故事,往往都是非常受公眾矚目的,為什麼美國人真的不能理解我們在做一件什麼事情,他們很難理解中國有14億的人口,8億的城市人口,每天是怎麼讓這些人動起來的,這件事情他們是覺得很難以想像的。比如城市之大,在美國來講,2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有4個,中國有44個,這個當量是完全不一樣的。從紐約和北京相比,北京市的面積是紐約市面積的20倍,也就是説今天我們所在的這個區就比紐約市大,北京私家車保有量大概是500萬,這個面積比曼哈頓島還要大。可想而知我們在國外交流時,很多朋友非常感興趣你們是怎麼去做的,你們政府怎麼做到的,讓人們這麼龐大的人群在這麼大的城市裏從A點到B點。

  我自己也感覺到很自豪,過去幾年裏共用出行在中國發展速度取得的成績還是很令人欣慰的,我大概幾年前剛剛回國,回到北京,因為搖不到號,所以買不到車,經常苦惱發現自己站在颳風下雨路中間打不到車時心情的焦慮,今天再也不用去等車,再也不需要焦慮,為了出門而發愁,我坐在那裏,只要我想,點一個按鈕,就會有車來到我身邊。我有的朋友也本來打算買車,但現在不打算買車,完全可以用共用出行的方式來出門,特別是女性朋友,剛才齊向東提到女漢子,很多女性朋友平時開車時經常要為搶路、搶車位而煩惱,但今天其實已經非常淑女地可以出門,因為有人在樓下等你,為你開車門。還有公務員的朋友們,在公車改革以後,有了專車、快車、計程車這樣的叫車服務,給很多公務員朋友們帶來很大的便利,這些都是我們自己覺得很欣慰的。

  給大家看看滴滴的情況。

  去年全年滴滴平臺上訂單是14.3億,此時此刻我們每天在處理1400萬次的完成訂單。我們平臺上註冊司機有1400萬,如果按照國家的標準,什麼是就業機會?如果在一個公司裏面拿到2500元收入以上就被定義為一個工作機會,滴滴今天已經提供將近200萬個就業機會。這是這個平臺帶來的巨大價值。而且今天我們在全中國的400個城市有服務,不僅是專車、快車,計程車、順風車、公交車,説明全中國有400個城市裏面的人,只要你想有選擇,可以坐在家裏舒舒服服等到有共用服務來給你服務。

  這個量看上去很大,是美國的5倍,但滲透率只有1%。怎麼算滲透率?今天只看城鎮人口,中國城鎮人口有8億,一個人一天出門一次到兩次,8億人每天出行大概是11億-13億次左右,所以我們滲透率只有1%。而舊金山這個數據是15%,也就是説我們的市場空間是巨大的。

  怎麼從今天去不停的拓展這個市場空間?怎麼能到我們想達到的地步、想去服務更多的人群呢?這裡有巨大的挑戰,很多朋友非常關心滴滴,也很關心我個人,我借此機會表示感謝一下。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遇到非常多的困難,比如跟計程車行業的矛盾到底怎麼解決的問題,比如市場到底從哪來的問題?比如你們的專車到底造成了擁堵還是緩解了擁堵?你們到底是否帶來了環保上的收益,還只是説説而已呢?這些都是非常中肯的問題,有領導問我們,有朋友問我們,其實我們都是很坦誠地在看待這些挑戰。

  我們自己覺得解決方案是什麼?今天中國人出門現實情況是將近一半的人是電動車和自行車,所謂兩輪車出門。巴士、公交、地鐵大概佔1/4,計程車只佔到很小的一個比例,在十幾億人出行中只有3800萬。我們的目標並不是從3800萬的計程車出行裏面找市場,這是永遠不可能達到的,我們要從私家車市場裏面轉化到共用出行,就是今天如果你是選擇買車、選擇開車的話,我們希望我們提供的服務能夠好到你可以放棄去買車、去開車。因為在這麼擁堵的城市裏開車是沒有樂趣的。美國有鄉村大道,很舒服,但在這邊確實不一樣,在開車時不能打電話會議,不能夠看書等等。這一部分人為什麼還要有私家車呢?除了上個年代的人可能對於有車階級是一種心理的情結,就是我有一輛車證明了我的身份地位,但今天看看90後,沒有人再討論我是不是要有輛車,沒有人討論我是不是要有房,文化的障礙已經過去了,不是觀念的問題,是一個實際難度的問題,就是我今天有車,我享受自由,我可以隨叫隨到,隨想隨走,但我如果沒有車,只有傳統的電召平臺或最傳統的租車平臺,叫一輛車可能要等半天才能到,所以不能放棄我那輛車,要保留那輛車。今天我們要把社會上所有的資源整合在一起,滿足共用資源的需求,這時候你就不要自己的車。當你有了多元化共用出行的選擇以後,沒有車反而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能夠讓你想當新興人類的時候當新興人類,能夠讓你赴晚宴時穿著體面。這也是能夠把這個市場轉化到計程車市場,我們希望放棄車的人可以將來去選擇坐計程車、專車、快車,甚至坐順風車。我們想法是把整個出行市場大,而不僅僅是在計程車市場裏面挖市場。

  怎麼做到?憑什麼叫隨叫隨到?一個小時以後,如果這個樓裏面有100個人的需求,但是樓下只有20輛車在等待,不管是計程車還是專車、快車,這個需求和運力是永遠無法匹配的。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這是一個大腦,是一個網路,我們在做的網路每一天都在記錄從國家會議中心每個時刻出來的人數、進來的人數,不管是颳風天、下雨天還是大晴天,不管是週末還是平時的工作日,不管是不是節假日,不管是高峰還是平峰,這個網路不停地在記錄,所以終有一天它聰明到可以預判在半個小時以後從國家會議中心會出來多少人,他們會分別去哪,這個時候他就可以提前調度足夠的車在這個地方,而且還可以做到拼車。拼車其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因為不可能永遠跟你的朋友商量好一起走,車最重要的是實時響應需求,但得有足夠的數據量才可以做到這一點。所以技術是最重要的解決方案,能夠把更多的人擠到更少的車裏面,解決我們現在擁堵的問題,這就是技術帶來的魅力,它的解決方案。

  很少有人願意為了拼車去等待別人,去繞路,這是違反人性的,怎麼樣做到一定給有拼車需求的人最準確的需求匹配?今天滴滴確實覺得很幸運,因為我們在這麼一個大的行業裏面,我們擁有的數據量,每天處理70TB的數據,我到谷歌總部交流過,他們非常驚訝,我們每天會處理這麼大的數據量。每天90億次的路徑規劃,每秒鐘有1000多次用車需求,這是在國外無法想像的。我們今天也很自豪,我們擁有的這個數據量,尤其是連續定位數據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圖公司還要多的。

  在我們這個行業裏還面臨很多的挑戰,我們有1400萬個司機,有將近200多萬基本上是靠滴滴過活的司機,這是一個龐大的生態體系,這裡有計程車司機、專車司機、快車司機,怎麼樣保證我們的司機在平臺上能夠有幸福指數比較高的生活,這是作為一個企業每天在思考的問題。

  滴滴在思考怎麼通過産業特色推動整個環境産業的提升,比如能源車、電動車上,其實個人買EV是很划算的,因為買一輛電動車,特斯拉很貴,任何電動車成本很,現在主要靠國家在補貼,我們怎麼做?因為我們平臺上的電動車節省的油費非常可觀。相信在我們平臺上,五年內應該有能力達到100萬輛的電動車,這是給國家電動車市場做了很大的貢獻。

  滴滴在發展過程中,我們的觸角比較多,會接觸到整個中國國家發展中很多的問題,比如就業的問題,環保的問題,人們生活指數的問題。所以作為一個企業,我們自己也是非常兢兢業業的,因為我們還有很多的不足,今天來這邊還是很忐忑的,我相信下面有很多都是我們的用戶,我的朋友圈經常會收到大家的鞭策和鼓勵,未來任重道遠,還要做很多事情,而且在産業上的挑戰也還是很大的,政策上的挑戰也還是很大的。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1848年的時候,當時第一輛蒸汽汽車出來之後,英國發佈了一個紅旗法,當時馬場場主很討厭蒸汽汽車的,政府出臺了一個法律,所有的蒸汽汽車在市內開的速度不能超過每小時2英里,在郊區不能超過4英里每小時,要有人舉著一個紅旗在車前面示警,讓老百姓知道有一個危險物品過來了,那就是當年最開始的時候汽車和馬車的戰爭。這個戰爭幾十年,終於因為汽車的技術領先給人們帶來了方便而獲勝,就是這個獲勝,也給歐美贏得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快速經濟發展,因為汽車産業帶動了大量的就業,帶動了大量的衍生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今天的共用出行就有點像當年1848年時候面臨的挑戰,當一個新科技出來的時候,法律和法規滯後於科技的發展是非常正常的,對我們這些從業者來説,只要我們堅信科技的力量,只要我們真正有作為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去幫助政府,去跟政府一起思考新科技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我相信共用出行會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謝謝大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