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地震局召開的“防震減災”新聞發佈會
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分區與地震基本烈度對照表
山東省地震峰值加速度示意圖
記者5月4日從山東省地震局召開的“防震減災”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新修訂的第五代國家標準GB18306-2015《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簡稱“新區劃圖”)將於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
省地震局震害防禦處處長、高級工程師王立軍介紹了新區劃圖的變化及特點,“新區劃圖有兩大變化,一是取消了不設防地區,二是在附錄中將地震動參數明確到鄉鎮。同時還給出了技術要素和使用規定。”
“與修訂前的區劃圖相比,在山東省行政轄區內,設防參數提高的地區涉及全省17個設區的市、107個縣(市、區),其中0.10g及以上(即相當於地震烈度Ⅶ度及以上)地區佔全省國土面積的79%。”王立軍表示,相比四代圖,新區劃圖中山東省轄區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普遍有所提高。
5個設區市的城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有提高:青島、泰安、德州由0.05g提高到0.10g,濰坊、臨沂由0.15g提高到0.20g。
“這也就意味著新區劃圖的設定,山東省新建審查的房屋建築抗震級別進一步提高,由原來的6級要達到7級抗震。”王立軍解釋,“也就是説以前房屋使用年限達到50年、70年的今後要達到100年,安全品質進一步提高。”
23個縣級城區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有提高:(一)寧陽、汶上、泗水、曲阜、兗州、鄒城、滕州、德州陵城區、臨邑、鄒平、臨清、齊河、榮成13個城區由0.05g提高到0.10g;(二)費縣、定陶、鄆城、茌平、平原、高唐、禹城7個城區由0.10g提高到0.15g;(三)鄄城、東明、莘縣3個城區由0.15g提高到0.20g。另外,濟南市長清城區由0.05g提高到0.10g。
631個鄉鎮(街道)駐地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有提高,其中:408個由0.05g提高到0.10g或0.15g;119個由0.10g提高到0.15g;99個由0.15g提高到0.20g;新增了四代圖上山東省未有過0.30g地區,莒南縣板泉鎮、大店鎮、道口鎮、嶺泉鎮,臨沭縣青雲鎮5個鎮由0.20g提高到0.30g。
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以下簡稱“區劃圖”),是以地震烈度和地震動參數為指標,將國土範圍劃分為不同地震危險程度或抗震設防等級的地圖。區劃圖是國家地震安全的重要基礎性和強制性國家標準,與各行業(房屋、水利、交通、能源、化工等)抗震設計標準共同構成了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標準體系。
根據防震減災法規定,一般建設工程應當按照區劃圖確定抗震設防要求,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應當高於一般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不能直接通過區劃圖確定抗震設防要求,而是應當通過地震安全性評價確定抗震防要求。一般建設工程量大面廣,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其抗震設防要求的變化直接關係到公共安全和經濟投入,是經濟社會建設的大事。
新區劃圖採用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特徵週期雙參數調整,並提出了四級(多遇、基本、罕遇、極罕遇)地震作用取值。順應國家防震減災體系建設的各種需求,新區劃圖用四個超越概率水準對四級地震的作用做出明確規定,“多遇地震動”相應于50年超越概率63%(約50年一遇)的地震動,“基本地震動”相應于50年超越概率10%(475年一遇)的地震動,“罕遇地震動”相應于50年超越概率2%(2475年一遇)的地震動,“極罕遇地震動”相應于年超越概率0.01%(1萬年一遇)的地震動。
新區劃圖給出了技術要素和使用規定。包括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和中國地震動加速度反應譜特徵週期區劃圖(以下簡稱“兩圖”),地震動峰值加速度調整系數表和基本地震動反應譜特徵週期調整表、場地地震動峰值加速度與地震烈度對照表、全國城鎮Ⅱ類場地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和基本地震動加速度反應譜特徵週期表、地震動參數確定方法等。其中,“兩圖”是技術要素主要組成部分,對應地震概率水準為50年超越概率10%(475年一遇),對應場地類型為Ⅱ類場地。地震動峰值加速度調整系數表、全國城鎮Ⅱ類場地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和基本地震動加速度反應譜特徵週期表,是首次在國家標準中列出。
相比四代圖,新區劃圖中在全國範圍內消除了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Ⅵ度)的分區,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0g(Ⅶ度)及以上的區域面積由49%上升到58%,0.20g(即Ⅷ度)及以上的區域面積從12%上升到18%。城市抗震設防水準普遍提高,縣級以上城鎮抗震設防水準變化較大的約佔12.5%,其中有6.9%的城市從0.05g提高到0.10g或0.15g,有4.6%的城市從0.10g或0.15g提高到0.20g,1%的城市從0.20g提高至0.30g。
據了解,我國區劃圖的編制修訂經歷了五代。第一至三代的名稱為“地震烈度區劃圖”。一代圖編制于1957年,給出了全國最大地震影響烈度的分佈。二代圖于1977年發佈,是用中長期地震預測的方法編制的,給出了未來一百年內場地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被建築抗震設計規範正式引用。三代圖于1990年發佈,採用了地震危險性分析概率方法,以50年超越概率10%(475年一遇)在一般場地條件下的烈度值進行區域劃分。四代圖(現行標準)于2001年實施,以50年超越概率10%(475年一遇)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和特徵週期進行區域劃分。第五代區劃圖(即GB18306-2015《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以下簡稱“新區劃圖”),于2015年5月15日發佈,將於2016年6月1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