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的饅頭窯、斑駁的匣缽墻、光滑的石板路、滄桑的古民居、廢棄的老廠房……這些歷史畫面感極強的場景就坐落在山頭街道,它們是淄博市博山區山頭街道近千年陶琉産業的歷史記錄者,也是從古至今山頭的能工巧匠火裏求財的永久見證者。面對這些歷史的呈現和工業的遺存,山頭街道沒有簡單推倒剷平,而是為其注入文化旅遊新內涵,整合盤活現有人才、産業、土地等資源,讓一座座廢棄的窯、屋、廠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古老的陶琉之魂正在綻放千年的華彩。
陶琉大師續寫輝煌
1999年6月,博山陶瓷廠因經營不善而破産,亞洲最大的陶瓷廠就此成為歷史。博山陶瓷廠雖然破産,但“國企”所培養的陶琉人才和生産技藝猶在,因此“催生”了陶琉大師們的陶瓷作坊,也為山頭地區陶琉産業的集中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山頭街道有陶琉工作室近百家,其中國家級陶琉藝術大師4人、省級陶琉藝術大師40余人,全國各大美術院校學生到此創作和創業者絡繹不絕。這些大師們傳承著山頭陶琉産業的精湛技藝,續寫著山頭的陶琉藝術與産業發展的未來。
陶琉産業是山頭街道的重要支柱産業,轄區陶瓷琉璃生産經營企業200余家,從業人員達10000余人,其中規模以上陶琉企業20余家。隨著陶琉産業不斷升級,山頭街道于1991年建設博山陶瓷琉璃大觀園,成為全國知名的陶琉産品集散地;2003年,開工建設中國(博山)陶瓷琉璃國際商貿城,整體提升了陶琉行業的産業佈局和産品檔次;2011年開始建設中國(博山)陶瓷琉璃藝術大師村,又為陶琉高端産品研發和陶琉産業升級提供了更高的平臺。
古窯“續燃”陶瓷香火
淄博作為中國五大陶瓷生産基地之一,博山是重要的産業基地。博山將悠久歷史和工業遺存濃縮成一幅從古至今的陶琉工業發展畫卷,而山頭作為博山陶瓷的重要發祥地,陶瓷古圓窯就是山東唯一遺存“爐火千年不絕”的燒造基地的印記,也是山頭作為“陶琉古鎮”向世界遞出的名片。
自北宋以來,陶瓷業就在山頭紮根落戶,因山頭地區盛産煤炭與陶土,陶瓷業的興盛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清代著名詩人趙執信去世後在山頭附近的“天階”(現樂疃村)擇為墓地,評價此處為“頭枕金鑾殿,腳踩萬盞燈”,這萬盞燈的由來就是山頭一帶密集的圓窯噴出的火焰,夜幕降臨後猶如萬盞燈火,可見當時陶瓷業的興盛。
山頭瓷業自宋代點燃爐火,千百年來,從未間斷。建國前圓窯有140余座,1957年山東博山陶瓷廠擁有圓窯53座,現僅存集中在中國陶瓷古窯村20余座,散落在山頭其他區域10余座,共計30余座。山頭明清民居建築群的住宅與陶瓷圓窯建在一起,成為家庭作坊,隨處可見。利用燒制陶瓷廢棄的匣缽(當地俗稱籠盆)所砌屋墻、院墻到處皆是,使古窯村的街巷、衚同形成獨特的風貌,更具陶鎮民居風情。2006年6月5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將山頭河南東明清民居建築群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9月8日,河南東街10號劉家四合院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列入“市古建築近現代優秀建築和紀念性建築”。2015年古窯村被列入省第一批“鄉村記憶”工程文化遺産傳統文化村落。
陶琉古鎮華麗轉身
2015年,對中國陶瓷古窯村進行保護性修繕,讓見證博山陶瓷産業歷史的古窯重新煥發生機,助力老城工業區——山頭街道完成産業升級的“華麗轉身”。
為弘揚陶琉文化,提升博山地區的陶琉文化品位,推進陶琉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山頭街道整合現有陶琉産業資源、陶瓷古窯遺存、陶琉人才支撐、陶琉産業基礎,著力打造中國(博山)陶琉古鎮文化旅遊開發項目,項目佔地面積680畝,總投資17.78億元,2016年計劃投資4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2300萬元。該項目旨在深入挖掘山頭陶琉歷史文化,以歷史、人文、傳承、融合、創新的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理念,整合現有古村落和陶琉産業群,打造集歷史人文觀光、陶琉製作體驗、高端産品訂制、旅遊特産提供、飲食文化休閒等多種服務為一體的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項目。
中國(博山)陶琉古鎮文化旅遊開發項目,即博山古窯村傳統村落保護、中國(博山)陶瓷琉璃藝術大師村、中國(博山)陶藝城、中國(博山)陶瓷琉璃藝術孵化中心項目。該項目建成後,將形成集陶琉藝術産業孵化、陶琉工藝産品創新研發、陶琉創意産品展銷、陶琉文化保護傳承和開發于一體,全國一流的陶琉産品、工藝品“研發基地、生産基地、銷售基地、旅遊基地和陶琉文化展示基地”,將極大地提升博山城市文化品位,拉動地區經濟發展。
山頭,這個歷經千年變遷的“陶琉古鎮”,凝聚著深邃的文化底蘊,目前正在涅槃成為生機勃勃的文化旅遊朝陽産業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