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中國人酒精代謝先天不足 酒精已成肝臟“第二殺手”

2016-07-25 15:32:00 來源:新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題為“認識肝炎,立刻行動”。

  圖説:酒精對肝臟危害大。 資料圖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題為“認識肝炎,立刻行動”。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日前從在滬舉辦的相關沙龍中獲悉,中國一直以來是肝病大國,尤其是B型肝炎大國,但隨著國內醫學水準的提升、疾病教育的普及、核苷類抗病毒藥的問世,以及B型肝炎疫苗的廣泛接種,新發的B型肝炎逐年減少,多數B型肝炎患者已得到較好的控制。與此同時,酒精肝、脂肪肝的發病率大幅提升,酒精已成肝臟“第二殺手”。

  中國人更易被酒精傷肝

  “相對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的就診率更低,主要原因在於人們對酒精傷肝的認識不夠。”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主任醫生、上海市脂肪性肝病診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茅益民教授介紹,每年約有10%-20%的酒精性肝炎患者進展成肝硬化,如不戒酒並採取有效干預措施,最終將有70%的酒精性肝炎患者具有進展為肝硬化的風險。重症的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會導致肝功能失代償,增加死亡風險。

  “酒精進入人體後需要通過肝臟中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來代謝,這兩種酶可謂是人體中的‘酒精代謝酶’,但中國人群中一半以上都存在酒精代謝酶的缺陷或活性不足。”茅益民表示,酒精代謝酶的不足將直接導致乙醇到乙醛、乙醛到乙酸的代謝遲緩,嚴重影響肝臟健康。

  據介紹,肝臟每天處理酒精的能力約為180g/24小時,平均每小時處理酒精7.5g(相當於50°白酒,不到半兩)。研究表明,長期大量飲酒,持續5年以上,酒精性肝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短時間內狂飲,2周內有大量飲酒,或者短期內(3天以上)連續每天大量酗酒,可引起急性酒精性肝炎,甚至因急性酒精中毒導致死亡。

  此外,茅益民還分享了酒精攝入量的換算方式:乙醇量(g)=飲酒量(mL)×乙醇含量(%)×0.8,即含40g乙醇的酒大約為333ml葡萄酒、1250ml啤酒、125ml40度白酒或100ml50度白酒。“酒精代謝的能力與遺傳有非常大的關聯,在人群中沒有一個統一的相對安全的飲酒範圍,飲酒應量力而為。”

  女性、胖人、慢肝患者為“易感人群”

  “女性、胖人、慢肝患者相比其他人群,更容易受到酒精的傷害,尤其需要避免飲酒。”茅益民告訴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據研究,雌激素會加速肝臟氧化應激和炎症,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更高,因此女性對酒精的肝臟毒性作用更敏感,在飲酒量相同的情況下,女性血液中酒精水準也比男性高,更易出現肝病。

  “醫學界最早對於脂肪肝的認知也是來源於酒精,因為酒精會使肝細胞發生脂肪變。”茅益民指出,75%的胖人存在脂肪肝,脂肪變的肝細胞不僅無法進行正常的代謝功能,還可産生大量的促進炎症的細胞因子,胖人如同時飲酒,與酒精的因素兩者疊加,不僅會使脂肪肝加重,還會加速炎症、肝纖維化乃至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

  據介紹,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臟本身處於受損的狀態,對酒精的代謝也會産生影響。飲酒後,乙醇和其代謝産物乙醛會加速肝細胞發生變性和壞死,加重肝損傷;對於病毒性肝炎患者而言,飲酒不盡作為一個疊加因素,加重肝損傷,也會影響人體免疫功能,降低對抗病毒治療的療效。“所以説,慢性肝病患者飲酒猶如雪上加霜。”

  “酒精傷肝,首要防治是從源頭抓起——戒酒!”茅益民強調,酒精對肝臟起的直接損傷作用,是酒精傷肝的第一步,只有戒酒,才能更好地針對病因進行控制。但在國內,酒文化歷史悠久,對於大部分人群而言,應酬、交際需要飲酒,難以避免。

  對此,專家建議,喝酒避免空腹,飲酒前先吃一些油性食物或牛奶;飲酒時適當進食脂肪可減緩酒精的吸收速度,吃瘦肉能促進酒精代謝;避免將不同類型的酒混合飲用,也不要將酒和碳酸飲料共同飲用。

  其次,對於無法避免飲酒和“酒精傷肝”的易感人群而言,必要時可利用藥物干預。“在酒精肝治療藥物的選擇應注重安全、高效、快速三要點,在治療過程中應遵循醫生和專家的建議服用藥物,忌擅自服用市面上護肝保肝的藥物;生活中,應養成健康的飲酒方式,減少酒精傷肝。”(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李欣)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