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美國家長:如何參與孩子的教育?

廖申展

    “最好的學校!最好的教師!最好的教育!”我相信這是每個家長最熱切的期望。學校仍然是教育的“主戰場”。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這一點都無庸置疑。但還有一點也無庸置疑:如果家長想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應該再加上一條——“最好的家長”。

    由學校完全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的時代正在過去——我們現在還不能侈談“已經過去”——在培養下一代的過程中,家長的作用絕不僅僅是提供衣食住行,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甚至也不僅僅是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而是要真正積極地參與到學校教育中,成為學校教育的合作者。

    在美國,家長已經成為決定一所學校命運的主要力量。傳統上,美國的家長並沒有影響公立學校教育的權力。由於美國實行“按學區就近入學”的制度,即使附近學區的教學品質再差,無力將孩子送入私立學校的家長也只能將孩子送到附近的公立學校就讀。孩子的教育完全由地方教育當局一手包攬。但是,隨著美國教育改革的發展,從90年代起,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改變。

    老布希上臺後,開始推行“教育憑證計劃”,給予家長在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之間進行選擇的權力;克林頓上臺後,又大力發展“特許學校”——特許部分公立學校從原來的公立學校系統中獨立出來,採取更靈活的管理方式——家長可以在特許學校和一般的公立學校之間做出選擇,選擇的依據當然是學校的品質。在有些州,家長甚至有權放棄任何形式的學校教育,可以開辦“家庭學校”,自己教育自己的孩子。這些改革使得家長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完全發生了轉變:以前家長只能被動地接受公立學校提供的教育,現在家長已經儼然是一副“主顧”的派頭,如果家長對這所學校不滿意,完全可以“另尋他歡”,而學校也必須使出渾身解數,向家長證明自己提供的教育是令人滿意的,因為如果學校不能吸引學生,從地方政府撥給學校的資金也會相應減少,自然這就會威脅到學校的是生存。

    家長與學校關係的變化使家長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學校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談到提高家長參與教育程度的時候,Linda Garrett ,阿拉巴馬州立大學社區教育關係的代理人這樣説道。在她的家長參與計劃中(Parent Empowerment Program ),她使家長們相信他們是使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取得成功的關鍵。這不只是Garrett 個人的看法。如今,要求家長參與孩子的學校教育在美國已經發展成為一場運動。新澤西州Florence Township的一所學校Marcella L.Duffy school 的教師們提出了一個名為“家庭參與訓練”的計劃:將家長們分為幾個工作組(workshop ),專門討論諸如家庭作業、曾強兒童自信心、彌補文化差異這樣的問題。家長們甚至還到學校商店去服務。為了支援家長們的參與,當他們參加工作組活動時,一些學校職員自願幫助他們照顧孩子。

    這只是美國無數家長參與學校計劃中的一個。各地家長參與教育的具體形式有所不同,但要求家長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學業和更多地參與學校事務卻是共同的趨勢。關注孩子的學業是這些計劃的重要目標,但如果把家長參與學校理解為讓家長幫助孩子提高學業成績可就失之偏頗了。Linda Garrett 的話很好地説明瞭這一點:“如果兒童在家裏培養了責任感,他們在學校裏也會有責任感。同樣,在培養兒童的創造力,毅力,關心他人,集體觀念和做出正確的決定方面也是一樣。”所以,在這些計劃中,家長的任務不是成為孩子的課外輔導員或家庭作業監督員,更是要學會怎樣使孩子為他將來的生活和學習做好準備。

    此外,這些活動計劃的內容也多到讓人吃驚。弗羅裏達州Pensacola 開展的“家庭代際文化交往模式”主要是為了提高兒童的閱讀能力提供給家長必須的技巧,但它的行動計劃中除了提供兒童早期教育、家教技巧方面的培訓外,還包括幫助家長照顧孩子(在他們參加學校活動的時候),為家長和兒童提供早餐和午餐服務,為家長和兒童到校提供交通便利,甚至培訓家長的求職技巧。在全國教育協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開展的一項活動計劃中,甚至還有一個 為家長而設的週五縫紉班!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趨勢不僅僅出現在美國。在英國,自從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頒布後,家長對公立學校教育的影響也明顯加強,學校為了贏得家長而進行激烈的競爭。同時,在所有的學校改進計劃中,“家長參與”也成了提高學校效率必不可少的因素。學校通過學校報紙、每月公佈欄同家長交換資訊;校長專門安排固定的時間與家長會面;家長不僅可以參與課程決策,而且在學校資金花費、人事安排上也有發言權……英國的學校效率研究認為,提高家長的參與程度應該是 “有效率”的學校一個重要的目標。

    在中國,家長參與學校的程度遠遠不夠。也許有人會提出疑問:既然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家長還有必要如此深入、廣泛地參與到學校教育中嗎?事實上,學校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如果缺乏有力的監督,極易出現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等“機構弊病”。美國和英國的公立學校出現的種種問題,已經説明瞭這一點。而學校一旦不能提供有效的教育,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就是學生和家長。所以,即使是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也是很必要的。畢竟,孩子不僅是社會的,也是家庭的。

    

     中國網 2001年4月24日

相關新聞

藝術特長生:帶給家庭是苦還是樂

密西西比州:種族歧視的邦聯旗幟依然飄揚

考試腐敗污染校園

種族歧視:美國永遠抹不掉的污點

就業把學歷越壓越高

一百萬買斷尖子生值嗎?

即時解説高考新政策

高校招生條件放寬後本科生就讀期間不能結婚

高考放寬報名條件學校應戰匆匆忙忙

為何學子對教學品質不滿意

普通高校招生改革:考生年齡、婚否不再限制

教育部學生司司長就高考新規定答記者問

培養好奇、寬容失敗、鼓勵冒尖
——中國科大黨委書記談創新教育


老師,您學會説話了嗎

社會危害最大的腐敗是“教育腐敗”

博導讀博士,究竟為哪般

參考文獻

教育部頒布民辦教育收費政策

一位美國女教師的來信

《我們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將走進千家萬戶

不履行義務教育責任 家長坐上被告席

挫折教育≠吃苦教育

代表呼籲:依法加大投入,為教育適度超前發展提供保障

劉西拉委員:嚴重關注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的品質

陳新增委員:加強青少年素質教育服務

程貽舉委員:加強“差生”教育轉化

劉玉嶺委員:創造力教育勢在必行

在美國炒股

美國的圖書市場

在美國 住得妙趣橫生

東西方文化:碰撞與追尋
——淺評《全球化與後現代教育學》


我國確定高等教育佈局結構調整目標

旅遊教育聯手,娛樂學習兩不誤

應試教育出怪胎,17歲女孩寫教輔

面對二十世紀科技時代的困惑
——《亨利亞當斯的教育》述評


陜西舉行“現身説法”警示教育會

學習的革命
——中國探索教育兒童的新方法


尼采哲學對當今教育的啟示

我在美國買房子

美國外交背後的文化根源

網路教育的未來之路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