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西拉委員:嚴重關注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的品質




    不久前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開發研究院發表了2000年度“國際競爭力報告”,中國的國民素質、科學技術和國際競爭力自1998年以來在世界的排名連續下滑。國民素質由1998年世界排名第24滑到2000年的29,科學技術由第13滑至28,國際競爭力由第24滑到31。其中“企業與大學間技術轉移”這項指標大幅下降。現在,許多教授在搞“橫向聯繫”,學校出面開了許多公司。為什麼國際上的評價反而差了?是不是許多大學、甚至知名大學違背了教育、科技與經濟分工協調的基本規律,超前要求實現商業化?是不是一些大學以自我實現短期經濟效益為目標進行改革,破壞了教育、科技、經濟大迴圈的運作機制?這就是説,忽視教育、科技發展自身規律,過分注重直接的短期經濟效益,有可能成為中國教育、科技發展的羈絆。

    無論是從爭取“世界一流大學”、“國際知名大學”,還是從“研究型大學”來説,本科教育都是基礎。一個大學本科教育抓不好,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就無從談起;本科教育上下去,再有“轟動效應”的各項評比指標也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目前,高校各方面欠賬較多,但是我們有沒有想到:什麼賬都可以欠,學生的賬不能欠。欠了學生的帳,意味著什麼後果?本發言就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的品質問題談一些看法,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兩年以前,我們已開始注意到人們對本科教育現狀擔憂、甚至不滿;然而從上級機關和學校印發的各類考核調查表統計看,問題並非如此嚴重。為此,我們在一流大學的兩個工科系進行細緻的調查,現將部分結果介紹如下。

    我們首先動員系裏的學生工作組幹部與學生共同研究,草擬了學生認為可以反映教學品質實際情況的調查提綱,進行普查。從學生對整個教學環節的滿意程度可見情況嚴重。認為“很滿意”和“滿意”的學生只有5%,認為“不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學生達53%。這個結果與以往單課老師直接發收調查表有很大的出入。感到學習負擔“比較重”和“很重”的學生共佔66%;認為在大學苦讀幾年後,只“能學到一點點”和“根本學不到”東西的學生佔79%。這就是説,這個本科教學讓大家負擔很重又學不到東西。

    認為選修課不合理的學生比例已達72%。這表明本科教育中課程設置的滑坡首先從大家均不重視的選修課開始。相對基礎課而言,專業課的設置了明顯落後。認為專業課的設置“合理”的學生比率從對基礎課的39%下降至8%。基礎課一般更新內容比較慢,基礎課的教師相對“橫向”活動也比較少,相對比較穩定,但認為“不合理”的比率了達18%,接近1/5。

    學生們對專業任課教師的師德、工作熱情和知識水準是滿意的,但教師在教學能力上離要求有明顯的差距。學生們對“課堂氣氛”、“教學系統性和啟發性”、“教學方法和手段”方面的評價明顯下降,在有的方面不合格率大於15%。這反映師資隊伍教學經驗不足,應該説這與教師隊伍總體年齡偏低有關。正因為如此,在“整體教學效果”和引起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方面評分都不高。整個評價隨年級的升高而下降。同學們反映最好的幾個專業課老師的年紀都已達到或超過退休歲數了。

    我們組織了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退休教師對全係全部課程進行了任意抽查。調查內容包括:課堂紀律、備課情況、教學方式和方法等。在所有評價項目中,對“講課方式方法”、“學生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培養”等普遍不理想。發現有個別教師責任心不強,對學生曠課、遲到等聽之任之,甚至個別教師本人也出現曠課、遲到、課間外出打手機等違紀行為。這就是説,在教師的經驗和能力不足之外出現了教師的師德和敬業問題。

    最後,我們又對畢業生的畢業設計和畢業科研組織了一次跟蹤調查。從調查表上,幾乎看不見現場專業人員對學生不滿意的地方;但從帶隊教師反映,學生中比較普遍存在著請假、遲到的情況,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曠課。據了解,學生請假、壙課的主要原因是聯繫就職、參加招聘單位面試等。在畢業答辯中可以明顯感到,外出的學生完成品質落後於校內做畢業科研的。大約有65%的學生在畢業設計這個關鍵階段,由於師資力量不夠難於保證品質。

    值得提一下的是,調查中也讓學生主動反映一些意見。普遍的意見是:(1)學生普遍要求實行“真正的學分制”。有人把這一要求用大字寫在調查表上。這就是説,不管如何説明,目前學校的教學還是“真正的學分制”。這恐怕是使教育適應社會需要、使學生發揮學習潛能很大的障礙之一。(2)學生對各種實習課十分不滿意,這説明這方面有明顯的漏洞。

    綜上所述,我國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滑坡已不是個別現象。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工作中普遍存在“浮躁心態”,熱衷“轟動效應”,總希望在短時間內出現各種評比指標的迅速提高。例如,為短時間內提高SCI和EI的錄用量,重金獎勵作者,不顧其他,甚至對一些抄襲現象也麻木不仁。為了提高學術知名度或爭取課題,位一些名流、官員到高校當領導、做教授,只造輿論,不計效果。為了增加科研收入,不論技術含量,只要進錢,就有獎勵;至於教學投入和積累,則無人問津。難怪有的教師説:“誰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誰就是傻瓜”。

    (2)行政干預過多,在“創新”二字滿天飛時,恰恰是忘了給校長和教授們一點“創新空間”。全國的校、係、專業不能都成一樣,每個學校應在社會上有它自己的“定位”,應該各具特色。校長辦學不應老圍著“別人有什麼”,而是應該想“別人沒有什麼和社會需要什麼”,這樣才能辦得出特色。對不同的服務對象、不同的學生錄取標準搞一種統編教材是違反教學規律的。現在統編教材內容老化已引起廣大學生不滿,這類教材首先約束了一流大學學生的學習潛能。應該鼓勵教授各自編寫有自己特色的教材,迅速從國際上引進最新的優秀教材,並以此作為改革本科教學的突破點。當今的許多教改措施並沒有充分聽取學生和畢業生的意見,而是長官意見居多。

    (3)“文化大革命”停止了教育10年,使我們教師隊伍中出現技術上的“軟弱層”。“文化大革命”以前畢業的都是已到退休年齡;而且年輕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在教學效果上與他們有明顯的差距。現在盛行的“一刀切”,為平緩度過這是“軟弱層”造成更多的困難。歸根結蒂,吃虧的是學生。

    目前在本科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不是一天裏形成的,當然也不可能在一天內解決,但決不意味著可以等待、“慢慢地來”。目前存在的問題也不可能靠一個層面努力可以解決,它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1)本科的教學品質是一個大學的“基本建設”。這裡的缺口將直接影響其他“上層建築”。為此,應十分重視國家資金對教學的直接投入,要認真通過專家論證,不得走地場。目前的教學現狀應該特別重視學生的意見和反映。

    (2)要採取措施,實行真正的“學分制”。這方面的切入口首先是教材。目前不應去搞多少國家級的統編教材,而是鼓勵寫有特色的教材,認真研究西方教材。要認真研究“核心課”,把課程教、學時大幅度減下來。

    (3)在政策上,對精心教學、學生普遍反映好的教師要樹標兵、破格提拔,以震動全局。對上課遲到、缺課等出現“教學事故”的教師要嚴格要求懲罰,以示警告。

    (4)注意組織各種活動,使退休教師能參加與保證本科教育品質的工作,指導、幫

    助培養年輕教師。

    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在人才和學科的建設上從來就是靠積累,而不是靠轟動效應。

    中國網2001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