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挫折教育≠吃苦教育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因為家庭溺愛造成的,所以只要讓他們吃點苦就能解決問題,其實這並不正確。市中小學心理輔導協會秘書長張靜漣最近指出,挫折教育應該是抗挫折能力教育,人為地讓孩子吃苦並非挫折教育的本質。

    曾有一名因高考落榜而想走絕路的中學生在接受心理治療時説,常年來,她都不如表姐優秀,家人得出的結論總是妹妹比較笨。她想通過考上名牌大學證明自己的實力,結果卻落榜了,她認為自己真的是笨,不如死了算了。張靜漣説,如果當初家人能多給這位女生一點鼓勵,增強她的自信,她的耐挫力可能不會像現在那麼差。

    張靜漣認為,溺愛未必是孩子耐挫力差的主要原因,家庭對孩子期望太高,造成其壓力過大的精神傷害遠大於溺愛,如果又不加以鼓勵引導,就會使孩子的耐挫力不斷降低。

    要增強孩子的耐挫力,就該從小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有力量面對將來的挫折。挫折教育應該貫穿在一個人成長的始終,單靠吃幾天苦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新華社 2001-4-12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