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精準灑農藥 科學防控保豐收
發佈時間:2024-04-28 09:20:04 | 來源:新華日報 | 作者:吳瓊
小麥赤霉病是江蘇小麥生産中威脅最大的生物災害之一,可防不可治,一旦疏于預防,將嚴重影響小麥産量和品質。當前,我省進入赤霉病防控關鍵時期,如何打好這場硬仗,確保夏糧豐收到手?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全省各地把赤霉病防控作為當前農業生産的重點工作開展,全面打響小麥赤霉病防控總體戰,做到責任、經費、宣傳、物資、組織、防控“六個到位”。省農業農村廳已成立10個省級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應急服務隊,充分做好小麥赤霉病應急防控保障;下派4個明察暗訪組,排查各地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各地組織相關專家、農技人員下沉一線、掛鉤到村、駐點包片。充分利用中央防災救災資金和省級農業公共服務項目資金,今年已累計投入赤霉病防控資金3.4億元。近日,省財政下達糧食及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糧食生産應急救災等資金6億元,支援赤霉病防控等。
4月26日,在邳州市邢樓鎮小堌村高標準農田上空,一架植保飛機來回穿梭,噴灑防控小麥赤霉病的藥物。“我這1000畝小麥豐收有保障了,無人機真是幫了大忙。”種糧大戶葛印高興地説。邳州市匯豐農業機械銷售有限公司負責人何玉介紹,這種植保飛機10分鐘可噴灑完一桶藥水。
邢樓鎮農技中心主任宋照銀介紹,鎮裏成立了小麥赤霉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通過發放小麥赤霉病防控明白紙、村村通廣播和流動宣傳車等方式,廣泛宣傳小麥赤霉病病害特點和防控技術,讓群眾進一步認識到赤霉病發生的危害,及時進行統防統治。今年,邳州市投入植保無人機300余臺用於小麥赤霉病防治工作,綠色高産示範片統防統治覆蓋率100%。
在全省各地,無人機在赤霉病防控中發揮著主力軍作用。一架架無人機騰空而起來回穿梭,將農藥高效均勻地噴灑在成片麥田裏。
“傳統的小麥赤霉病防控依賴人工噴灑農藥,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而且容易造成農藥的不均勻施用,影響防控效果,無人機的應用為小麥赤霉病防控帶來了新變化。”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區經理聶宏遠説,無人機作業具有高效精準等優勢,搭載的智慧導航系統可以實現精準定位,確保農藥均勻噴灑在需防控區域,還可以根據地形自動調整飛行高度,保證噴灑效果。
省農業農村廳農機管理處副處長趙紅彬介紹,江蘇農用無人機發展迅速,僅去年就增加4000多臺,現有2.3萬台,數量全國最多。無人機防控作業效率高,防治效果好,節藥節肥節水,尤其適用於防控小麥赤霉病等作物頂端疾病。
當前,全省小麥自南向北漸次揚花,赤霉病防控進入關鍵期。“我們從3月中下旬開始增加田間監測調查頻次,加強與氣象部門的溝通聯繫,密切關注天氣情況,準確掌握小麥生育進程和病蟲害發生發展動態,及時研判小麥抽穗揚花初期和大面積揚花的時間,提高防控精準度。組織區、街兩級植保技術人員深入田頭,指導農民抓準時期、選對藥劑、科學防治,避免施藥不當造成損失。充分發揮植保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的示範帶動作用,提高多種形式的統防統治覆蓋率。”南京市江寧區植保站站長孫婷告訴記者,截至4月25日,江寧區第一次防治覆蓋率100%,第二次防治覆蓋率已達85%,部分農戶根據自家田塊實際開展了第三次防治,高效藥劑發放實現一次免費全覆蓋。
截至4月24日,全省小麥已揚花2256.9萬畝,累計防控3025.7萬畝次。按照赤霉病發生發展規律,預計4月下旬至5月上旬,蘇南、沿江地區將出現顯症期高峰。據省氣象部門預報,未來幾天沿淮及以南地區將有2—3次降雨過程。這與江淮北部及沿淮麥區大面積揚花時間、蘇南沿江第二次防治時間高度吻合,且氣溫回升迅速,易形成高溫高濕天氣,十分利於赤霉病擴展為害,前期防控品質差、錯過防控適期田塊的病情將會進一步加重。
省植保植檢站站長田子華表示,將根據小麥苗情長勢和當地病蟲害發生特點,適時開展條銹病“打點保面”、赤霉病“見花打藥”、穗期“一噴三防”等關鍵措施。針對當前病蟲害發生新特點,強化科學用藥、安全用藥和綠色防控指導,提高技術到位率和防治效果,實現化學農藥減量增效。
稻香村創立250週年大會大會以“守正創新行穩致遠”為主題,研討老字號未來發展方向。【詳情】
A2型蛋白質乳品研究與發展概...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展開對A2型蛋白質乳品的解讀。【詳情】
貝因美 和中國媽媽在一起貝因美以“愛”為基礎,幫助親子家庭健康幸福。【詳情】
老字號智慧財産權保護研討會聚焦稻香村、泥人張等老字號典型案例。【詳情】
紅餐網 | 新華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