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醫食品擬設“小藍花”標識
發佈時間:2022-12-15 09:32:34 |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 作者:孫燕明
為指導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簡稱特醫食品)規範標識,引導科學合理使用特醫食品,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組織制定了《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標識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特醫食品是指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者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配方食品。
“相較于保健食品和嬰幼兒配方食品,特醫食品在我國發展較晚,消費者對其認知度較低,但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同時,作為面向病患等特殊人群的食品,對安全性和營養素的要求更高更具針對性,尤其是嬰幼兒特醫食品。”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員吳崇明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指南》涵蓋基本要求、內容要求、主展示版面要求、禁止性要求等,明確提出了特醫食品不應對産品中的營養素進行功能聲稱,禁止涉及預防、治療疾病或者加速康復等詞語,應標注警示説明和注意事項,還特別規定特醫食品最小銷售包裝應標注特醫食品標識,有利於提升公眾的認知度和辨識度,有效遏制誇大和虛假宣傳,推動特醫食品行業更加規範和高品質發展。
擬設“小藍花”標識
《指南》提出,特醫食品標識是指印刷、粘貼、標注或者隨附等附加於特醫食品最小銷售單元的包裝上,用以辨識和説明食品基本資訊、特徵或者屬性的文字、符號、數字、圖案以及其他説明的總稱。特醫食品標識包括標簽和説明書。
《指南》提出,特醫食品的標簽應設置標誌區域,位於最小銷售包裝標簽主要展示版面左上角或右上角。特醫食品標識(“小藍花”標識)應清晰醒目、易於識別,可以按樣式等比例變化,但不得變形、變色。
吳崇明表示,如同保健食品標簽的“藍帽子”專屬標誌,特醫食品標簽設置“小藍花”專屬標識,非特醫食品不得冒用、盜用,能夠防止消費者選購特醫食品時與其他食品相混淆。
記者注意到,《指南》明確提出了特醫食品禁止性要求:涉及虛假、誇大、違反科學原則或者絕對化的詞語,如“特效”“全效”“優效”等;涉及預防、治療疾病或者加速康復的詞語,如“緩適”“優術”“治療”“速康”“靈康”“愈”等;涉及保健功能的詞語,如“強壯”等;涉及明示或者暗示具有益智、增加抵抗力或者免疫力、保護腸道等功能性表述;涉及庸俗或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詞語,如“神效”等;涉及人體組織器官等詞語,如“心護”等;其他誤導消費者的詞語,如使用諧音字或形似字容易造成消費者誤解的詞語,如“親體”“母愛”“倣生”等;嬰兒或者病患的形象作為標簽圖案,以及“人乳化”“母乳化”或近似術語表述;與産品註冊證書不一致的內容;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的情形。
存在6種約束因素
中國保健協會保健諮詢服務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鶴松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説,2015年,《食品安全法》修訂後,我國首次明確特醫食品的法律地位,並將其與嬰幼兒配方食品、保健食品共同歸類為特殊食品,實施最嚴格監管。2016年7月1日,《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管理辦法》施行。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共有83款特醫食品獲批。
依據《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通則》有關規定,特醫食品包括兩類,分別是適用於0月齡至12月齡的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和適用於1歲以上人群的(普通)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又包括無乳糖配方食品或低乳糖配方食品、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食品、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食品或氨基酸配方食品、早産或者低出生體重嬰兒配方食品、氨基酸代謝障礙配方食品和母乳營養補充劑等。適用於1歲以上人群的(普通)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則根據不同的臨床需求和適用人群,分為全營養配方食品、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和非全營養配方食品。
王鶴松表示,2016年,我國特醫食品市場規模僅佔全球市場的3.9%,銷售額僅為25.9億元。到2020年,我國特醫食品規模已佔全球市場的9.5%,銷售額達到77.2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30%左右。
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産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食品安全法》將特醫食品納入特殊食品管理後,引發大量資本和食藥生産企業在短時間內快速進入,特醫食品市場規模增長較快。近3年,受多種原因的影響,特醫食品生産經營者的預期正在調整,市場競爭更趨激烈。
特醫食品産業發展目前仍存在6種約束因素。一是適用人群約束,特醫食品是為特殊群體專門設計和提供的食品,應用範圍受到限制,消費市場難以像普通食品那樣擴張;二是認知約束,特醫食品進入大眾視野的時間較短,很多消費者不了解這類産品的屬性,很大程度制約了特醫食品的推廣;三是購買約束,根據現行法規要求,消費者不能自行決定購買使用特醫食品,要在醫生或者臨床營養師指導下使用,而消費者與醫生或臨床營養師的溝通渠道不暢通,難以獲得專業的支撐與指導;四是場所與渠道約束,特醫食品只能在醫療機構銷售;五是支付約束,由於價格因素消費者難以較長時間食用;六是産品約束,某些特醫食品的品質還不盡如人意,如衝調性和口味等還存在較大改進空間。
消費需求將快速增長
張永建表示,近年來,有些經濟發達地區將特醫食品納入了醫保和基本藥物目錄中,這無疑會增加特醫食品的銷售量,但更大規模、更廣範圍進入醫保報銷目錄還有很大難度。各地可考慮結合本地區的病種比例和治療康復需要,更加精細地制定特醫食品使用目錄和指南。例如,對糖尿病患者的相關治療和康復選用糖尿病全營養配方食品,對肝病患者的相關治療和康復選用肝病全營養配方食品等。同時,各地還可以根據綜合評價制定一定程度和範圍的報銷比例,既有利於患者治療和康復,也適度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王鶴松表示,在我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有36種罕見病患者需要使用特醫食品,有19種罕見病患者需要及時、終生、足量地使用特醫食品,這些疾病以先天性代謝疾病為主。目前,國家衛健委正在開展《第二批罕見病目錄》遴選工作,用於罕見病的特醫食品範圍將進一步擴大。
吳崇明表示,目前,我國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只有13類,遠不能滿足各類疾病患者的需要。我國慢性病人數已超過3億,其中心血管疾病、腦卒中與糖尿病患病率的年均增速均超過2%,對特醫食品的需求將快速增長。我國腫瘤患者發生營養不良的比例佔70%以上,但進行營養干預的患者僅佔30%至40%。無論是放療、化療還是手術,營養治療都發揮著關鍵作用,但迄今我國僅有一款腫瘤專用型特醫食品獲批。因此,特醫食品市場已成為健康領域發展潛力巨大的“新藍海”。
貝因美 和中國媽媽在一起貝因美以“愛”為基礎,幫助親子家庭健康幸福。【詳情】
老字號智慧財産權保護研討會聚焦稻香村、泥人張等老字號典型案例。【詳情】
奶粉食用指南 守護寶寶健康成...提供奶粉餵養指南,解讀奶粉配方成分,幫助新手爸媽理性選擇奶粉。【詳情】
點滴營養,綻放每個生命蒙牛乳業推動營養知識普及、提升國民健康水準。【詳情】
紅餐網 | 新華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