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A股殼資源還要瘋多久?

  • 發佈時間:2016-04-26 08:55:00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孫傑  責任編輯:曹霽晨

  一邊是A股的上市通道日漸收窄,一邊是赴美中概股的密集回歸,這讓A股殼資源在股市3000點拉鋸戰中迎來火爆行情。

  “最近表現最好的,只有殼資源概念股。主力操盤思路很簡單,選擇市值30億元以下,賣殼預期強的標的,逐步開始運作股價,當市值被炒高到一定程度,主力就逐步退出。”一位金融分析師在微網志上描述。相對於不斷回歸的中概股和數百家排隊等待IPO的公司,目前殼資源顯得有些“僧多粥少”,於是資本市場出現了“一殼難求”的奇葩現象。

  殼資源僧多粥少

  24日,在港交所上市的恒大地産公告稱,將以3.79元每股從浙商集團、杭鋼集團、國大集團收購嘉凱城約9.52億股股份,合計金額約36.1億元,佔總股本52.78%,成為嘉凱城的控股股東。業內認為,成功入主嘉凱城後,恒大地産獲得了關鍵的A股上市平臺,其回歸A股的步伐或將加快。

  過去兩年,恒大地産通過連續回購股票,共回購約19.23億股,涉及資金102.99億港元,前年以約58.5億港元回購了17.63億股。期間雖曾增發股票,但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已高達74.3%,逼近大股東持股的最大限值75%,距離私有化僅一步之遙。

  盯上殼資源準備曲線回歸A股的,還有一大批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奇虎360、優酷馬鈴薯、博納影業、陌陌、迅雷……在優質公司相對匱乏的A股,中概股回歸受到投資者的追捧。以暴風科技為例,去年3月登陸A股後連拉30多個漲停,今年公佈31億元收購方案佈局影視、遊戲等大娛樂戰略更是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上月,證監會主席劉士余表示“註冊制不可單兵突擊”,市場普遍認為註冊制短期內將不會推出。此外,“十三五”規劃草案中刪除“設立戰略新興産業板”,尤其是證監會做出“設立戰略新興産業板的具體問題,還要做深入研究論證”的表態,意味著戰興板推出也幾乎無望。

  這種情況下,對希望上市卻又不願意排隊的企業而言,花高價買一個殼,既是無奈之舉,也不失為一個便捷選擇。因為相比IPO,借殼上市可以省去較高的時間成本。

  目前,深滬交易所共有上市企業2853家,但有可能成為殼公司的上市企業並不多。

  一般來説,成為殼資源的企業需要具備以下幾個特徵:一是股本少、市值小;二是股權分散,談判阻力比較小;三是盈利能力較差。這幾個條件加在一起,滿足條件的上市公司不到100家。但想要借殼的公司卻數量龐大,除去集體回歸的中概股,還有700多家IPO排隊企業也可能走這條捷徑,因此,僧多粥少似乎在所難免。

  借殼後連續漲停

  4月8日,大楊創世公告稱,擬將全部資産與負債出售給圓通速遞的控股股東蛟龍集團和雲鋒新創,擬通過向圓通速遞全體股東非公開發行A股股份,總計作價175億元購買圓通速遞100%股權。4月11日,大楊創世復牌,竟被連續拉出5個漲停板。

  此外,忠旺集團作價282億元借殼中房股份,中房股份停牌前市值為44億元,復牌後股價連續拉出6個漲停。同樣涉及借殼的棟樑新材,自3月23日復牌以來,股價從10.21元漲至4月15日的19.39元,累計漲幅近90%,其中3月23日至29日連續5日漲停,而同期滬指漲幅僅為1.4%。

  在殼資源概念股紛紛暴漲情況下,市場資金也加大了追捧力度,私募基金就是其中最活躍的力量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的“公募一哥”王亞偉在轉戰私募後,對重組股依舊偏愛。廊坊發展中天能源等重組股紛紛獲得王亞偉的關注。此外,深紡織A天邦股份國電南瑞一汽夏利一汽轎車等存在重組預期的個股也同樣獲得王亞偉的關注。

  仲介費動輒數千萬元

  在這一輪殼資源爆炒過程中,借殼上市門檻也在不斷提高。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隨著一波一波人馬到府,殼公司的報價越來越高。從市場上殼公司開出的價碼看,民營殼公司開出的價碼奇高,而國有殼公司開出的價碼相對低些。通常,民營企業更有可能被借殼,而國企被借殼可能涉及到國有資産的流失。

  在A股殼資源市場上,還一直活躍著介紹殼資源的個人或機構。有的開口就要1000萬元資訊費,再要1000萬元服務費。甚至還有張口就報5000萬元的仲介。據了解,如果介紹成功,一般項目他們大概可以拿到100萬元到300萬元的介紹費,特別大型的項目,可以拿到500萬元以上的介紹費。

  瘋狂的殼資源還能熱多久?有分析認為,由於殼資源與急於上市的公司之間供需不平衡,殼資源的價值會長期存在。

  但經濟學者陳東海指出,殼資源的理論價值,應當僅僅相當於企業IPO的成本,甚至還要低些。如果未來企業上市成本較低,難度不大的時候,誰願意去重組一家破敗的企業而放棄自己上市呢?

  數據顯示,在歐美等比較發達的資本市場中,每年自願退市與強制退市的企業之比大致為3:1,而中國A股退市企業數量極少,關鍵原因就在於殼價值。不少企業為了“保殼”,通過財務調整、關聯交易等方式粉飾報表,規避退市。市場人士分析,爆炒殼資源扭曲市場資源配置的惡果,最終還得靠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來改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