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融資餘額7連升 A股“杠桿牛”回春?

  • 發佈時間:2015-10-20 09:03:3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硯丹  責任編輯:楊菲

  “杠桿市”時代,融資融券一直是市場冷熱的溫度計。隨著6月大跌以及8月二次探底連續重挫指數,融資者損傷慘重,但在國慶假期以後,隨著滬指重新上攻3400點關口,融資者也重整旗鼓,捲土重來。

  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10月8日~10月16日,即國慶大假後開盤的7個交易日中,滬深兩市融資餘額連續七個交易日出現凈增加,平了大跌之後8月7日~17日期間的七個交易日連續回升紀錄。兩市融資餘額也從9月30日的年內低點9040.51億元強勢反彈至9698.12億元,區間凈流入金額高達657.61億元。

  融資餘額節後攀升

  從融資餘額的極值來看,大跌前滬深兩市融資餘額的最大值出現于6月18日,金額為2.266萬億元。滬市見頂5178.19點是在6月12日,隨後整整三個半月時間,滬深兩市融資資金呈現凈撤退狀態。6月~9月融資資金分別凈流出272.92億元、7092.50億元、2794.56億元和1519.10億元。

  本輪大跌之後,融資餘額見底同樣呈現出滯後狀態。8月26日,滬指下探至本輪迴調低點2850.71點,但兩市融資餘額直到9月30日才見底,金額為9040.51億元。從2.266萬億元到9040億元,最大縮水幅度高達60.28%。

  融資餘額持續大幅縮水,一方面與部分投資者觀望情緒有關,另一方面則與9月繼續清理配資不無關係。整個9月,市場對於包括傘形信託在內的場外配資清理從未停息,這使得投資者入場時趨於謹慎。再加上恰逢國慶節大假,因此9月29日、30日融資買入出現大幅萎縮,單日買入金額均低於300億元,為8月以來最低。

  大假以後,清理配資接近尾聲恰恰提升了融資者信心——根據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大假之後的7個交易日,融資餘額節節攀升,其中有3天融資餘額日環比增速在1%以上。特別是10月12日融資餘額日環比增幅達到2.62%,創出年內第二高,僅次於2月25日當天的2.7%。

  金融股冷熱不一

  從個股來看,在納入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的893隻標的個股中,10月8日~16日共有686隻出現融資資金凈流入,佔比高達76.82%,另有207隻個股出現融資資金凈流出。《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中國平安中信證券仍然位列融資餘額前兩位。兩者截至10月16日的融資餘額分別為153.30億元和133.28億元,此外無其他個股融資餘額超過100億元。不過,大假之後,對於這兩隻融資者傳統重倉股,市場的態度耐人尋味。

  10月8日~16日,中國平安出現30.19億元融資買入,融資償還達到34.40億元,融資資金凈流出4.21億元,凈流出金額位列兩融標的之首。同期,中信證券的融資買入額和融資償還額分別為71.43億元和66.08億元,融資資金凈流入5.35億元。

  融資者對金融板塊個股的態度迥異並不僅局限于中國平安和中信證券。同樣是券商股海通證券華泰證券未享受到中信證券的待遇,國慶大假後融資資金凈流出均超過3億元;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均出現了融資資金凈流入,金額均超過2億元,同期北京銀行則出現1.91億元融資資金凈流出。

  某券商策略分析師指出,近期市場尚處於反彈初期,熱點多集中在國企改革、軍工和中小市值個股上,從歷史經驗來看作為大藍籌的金融板塊一般並非反彈急先鋒。但另一方面,經歷了大跌和二次探底後,金融板塊估值已下跌至較低水準,如券商板塊的動態市盈率已經低於歷史均值,臨近年末也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