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配資清理收官遇難題 券商接手技術待突破

  • 發佈時間:2015-09-22 08:08: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9月初以來,存量配資清理可謂一波三折,而清理範圍也早由最初的傘形配資明確到到第三方接入的三類結構化信託産品,但對於券商、信託行業來説,仍在盼望更多的清理指引出臺。

  按照監管層9月17日最新的監管通知,三類結構化信託産品被明確納入清理範圍。監管明確之下,傘形信託在劫難逃,但其他結構化信託産品可通過監管層給的三大方式轉由券商接手。不過,問題沒完,《第一財經日報》採訪多位券商以及信託人士發現,業內的焦慮仍未停止,而焦慮的核心則是1000多億配資盤券商該怎麼接手,這之中仍存在較大的技術難題。此外,隨著9月30日的大限將至,能否完成存量配資的大清洗仍存疑問。

  券商接手面臨技術難題

  9月17日下午,證監會宣佈向地方證監局下發《關於繼續做好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通知》(下稱《通知》),強調了券商清理配資不再“一刀切”,明確三大清理範圍,也給出了三大建議。

  業內普遍認為,三類清理範圍可以概括為:依靠HOMS等系統進行分倉、具備非實名等特徵的傘形信託、單一信託以及投顧直接下發投資指令的結構化産品。

  而三大建議概括則是券商可以與信託公司溝通,採取將違規賬戶的資産通過非交易過戶、“紅衝藍補”等方式劃轉至同一投資者的賬戶,或者取消資訊系統外部接入許可權並改用券商PB交易系統等方法處理。

  業內的關注焦點在於如何將違規的賬戶轉入券商合法的PB系統,這之中的風控技術以及信用難題如何解決?

  《第一財經日報》多方採訪了解到,目前業內真正較好開展PB業務的有招商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等大型券商,而多數小券商自身對該項業務都較為陌生,仍採取與信託溝通自行清理的方式。

  一大型券商PB業務部負責人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稱,和證券投資信託業務存續了十餘年的歷史相比,券商PB業務做得最早也就是2014年,真正開始實施則是在最近幾個月。“算是給券商為機構客戶提供的交易手段,可以支援組合下單、估值以及個性化的策略開發。”該人士透露。

  本報記者從券商了解到,和HOMS等配資交易軟體類似,券商的PB系統是在恒生O32的基礎上衍生而來,原系統本和信託系統一樣具備分倉、平倉等風控功能,但目前券商不能承PB業務的擔風控職能。對於其中原因上市人士稱:“因為監管層之前態度很明確,禁止PB業務風控外包給券商,所以券商PB系統目前有估值功能的,平倉、分倉等風控功能相應可能被禁止掉了。”

  華南某券商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實際上對於券商PB業務而言,風險控制本來就比較被動,券商無法給客戶做交易平倉,只能加強流動性管理。

  不過,券商PB系統和信託系統類似的是可實現加杠桿功能,但杠桿率相應降低。

  “加杠桿可以實現,但券商不能像信託一樣為機構提供資金,融資還是要機構自己找,或者還是由信託來做。”上述PB業務部負責人稱。華南券商人士也表示。對於最高杠桿1:1結構化産品,通過券商PB端口做交易,依然通過信託融資。

  多位券商人士認為,對於待清理的部分結構化信託産品,未來的方向或是通過券商PB系統交易,做到系統可控,賬戶可追溯;融資以及風控則由信託機構經手,由此也可實現券商和信託機構在第三方接入方面的繼續合作。

  不過受訪人士均稱,方向不缺但如何實現仍難言。“風控、融資具體方式解決不了券商仍然接不了盤。”另有信託人士對記者稱,即使券商接手待清理的1800億配資,能接住的也只是部分,傘形信託就難通過上述三大建議實現合規。

  “對傘形信託的資金而言,不能直接對接到pb業務,目前業務要求沒變,也就不是這些資金簡單替換的關係。”上述華南券商人士這樣稱。

  不可否認的是,相關人士認同,對監管層而言,走券商的交易端口,把原來不可控而且無法估計資金量的杠桿配資資金,收歸到“聽話”而且可以控制的券商對接,以後整個市場風險才更可控,從而避免像過去幾個月那樣暴漲暴跌。但具體的接入指引仍需要監管層有所批示。

  和PB系統的難題類似的是,“紅衝藍補”、“非交易性過戶”也存在特定技術難題。

  “紅衝藍補這一項我們也是跟登記結算公司也反覆溝通過,但是由於之前並未對這種情況做過設想,要怎麼實現目前還在討論。核心則是涉及到一個所有權問題。”滬上一券商人士對記者稱,紅衝藍布的關鍵點是同一個賬戶,但是信託涉及到多個賬戶共有一個所有權問題。

  “非交易性過戶也是一樣,涉及到資金所有權、證券所有權、法律上的所有權的問題,實現上依然難度較大。”他向記者補充稱。

  弱化清理大限

  據《第一財經日報》9月6日獲悉的,一份來自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配資清理通知顯示,除兩家規模在300億元以上的券商外,不少於2000億元規模的違法配資規模需要于9月30日前完成清理。

  不過,在證監會9月17日《通知》中,雖然最新一次明確了單一結構化信託業將納入清理,但具體清理時間節點並未提及,傘形信託清理時間限也只較為模糊地稱按照原計劃推進。

  受訪的信託以及券商人士認為,證監會此舉是弱化了最後清理期限,而目前看要存續單一結構化信託也在9月30日之前實現清理也確不顯示。

  《第一財經日報》了解到,對於傘形信託清理目前業內統一戰線,多選擇在月底之前徹底斷開外部端口連結。而對於其他結構化信託清理進度和措施則各不相同。

  “上週四文件下來之後,我們先對清理産品進行了篩選分類,還是和信託溝通儘量自行清理,不行再説三大建議的問題,目前看我們合作的機構由於此前虧損居多,也看到來自監管層的嚴厲處罰,所以多選擇自行清理。”北方一小型券商對記者透露,和大型券商不同,公司並未有PB業務,還是選擇較為保守強硬的清理方式。

  “上週四剛下的新文件,目前還沒有具體操作動作,還是按照原來的規劃在做。”北京一信託機構高管對記者稱,目前看清理期限有所緩和,還在跟券商溝通怎麼按照最新的《通知》來清理,但合作券商態度相對還是比較強硬,暫時沒有券商提到轉移到PB系統這一方式。

  “對於具體怎麼操作還是不太清晰,需要更為明確的指引。”該人士稱。

  在清理期限緩和之下,有券商人士透露,有信託機構和合作券商陷入了新一輪“扯皮”。“《通知》裏要求券商不要單方面解除合同、簡單採取‘一斷了之’的方式,這變成了信託公司應對券商清理的新説辭。”前述PB業務部負責人稱,目前來看無論是傘形還是單一信託,清理進度仍然並不樂觀。而券商更多的還在盼望,9月底清理完成,10月能夠重新開始外部端口的申報評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