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服裝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杉杉創始人鄭永剛曾這樣説。被稱為中國服裝業第一股的杉杉股份正計劃將服裝業務剝離。但這並不意味著鄭永剛將“退出紡織服裝業”。
日前,杉杉股份公告稱,將對其服裝業務申請赴港上市。計劃一起分拆上市的,還有公司的融資租賃業務。如果順利完成,杉杉係的資本版圖也將有望延伸至港股,屆時杉杉係旗下將控制6家上市公司。
服裝主業單飛赴港
靠服裝業起家的杉杉股份(600884)正準備將這一曾經的主業從上市公司中剝離出去。不過在杉杉股份的表述裏,這並不意味著“拋棄”:曾為杉杉立下汗馬功勞的服裝業務被安排了新去處。
在杉杉股份近日公佈的一項計劃中,準備對旗下的服裝業務進行資産重組,將控股子公司“杉杉品牌運營股份有限公司”打造成公司經營服裝業務的唯一平臺,並以該平臺為主體,公開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申請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上市交易。
此外,與服裝業務同時從上市公司剝離的,還有公司旗下的一家融資租賃公司。6月6日,公司股東大會將對上述議案進行投票表決。
有分析認為,此次分拆上市完成後,連年來業績表現不佳的服裝業務將不再“拖後腿”。2015年業績數據顯示,公司服裝業務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8億元,同比下降49.32%;實現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62萬元,同比實現扭虧為盈。在此之前,杉杉服裝業績在2012年出現大幅滑坡,並於2013年、2014年連續虧損。服裝業績的不佳,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杉杉股份的盈利水準。
1989年,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主營男裝的設計和生産,1996年,杉杉成為中國服裝行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品牌也成為“中國馳名商標”。在發展的前20年中,服裝業務一直是杉杉的驕傲所在。但情況在最近幾年急轉直下,2013年,這個曾經的國內名牌服裝的代表,一度被爆出在商場遭遇“襯衫10元大甩賣”的窘境。
2015年的扭虧並不能看作服裝業務的“復興”跡象:期內針織品業務的剝離,是2015年服裝業績“好看”的主要因素。刨除這一因素,杉杉的服裝業務並沒有實現實質性的好轉。在這一現實下,讓服裝業務“離家單飛”,也被解讀為一種“甩包袱”策略。
“服裝經過20年的發展,只佔到去年總營收的13%,凈利潤佔比大概是10%。今年一季度服裝只佔到我們整體收入的10%不到。”5月18日,杉杉股份董秘錢程在出席某論壇時,對分拆上市做出了一番解釋,“鋻於這種情況,我們現在想把整個服裝業務包括我們的西服及其他品牌業務,做一個挂H股的安排,這件事情我們正在抓緊做。做完以後服裝就等於是一個分拆出去的單獨的上市公司。”
但公司並不認為分拆看作拋棄。在公司不久前召開的投資者交流會上,有投資者問及公司“分拆服裝業務H股上市的考慮”,公司的回應是“分拆上市有利於拓展融資渠道,推動公司服裝業務的發展壯大。”
鋰電池業務上位成新寵
分拆上市的大動作,讓外界看到了杉杉“一門心思搞鋰電”的決心。
對於杉杉股份而言,在鋰電池領域的佈局已非朝夕。1999年,公司成立“杉杉科技”,正式涉足鋰電池業務,經過多年投入,鋰電業務趕超服裝成為杉杉的另一大主營業務。假如此次分拆上市順利完成,鋰電池將從目前上市公司的營收“主角”正式變為唯一主營業務。
從不久前公佈的2015年業績來看,鋰離子電池材料全年實現銷售量40613噸,同比上升46.28%;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億元,同比上升41.6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997萬元,同比上升28%。
近兩年來,每當資本市場鋰電池板塊“聞風而動”的時候,杉杉股份就會以概念股的身份衝擊漲停。今年“兩會”後,受益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利好,鋰電池概念遭到資本市場的一輪爆炒。
近期,杉杉股份在該領域繼續加碼:5月6日,杉杉股份針對鋰電池及新能源汽車業務推出一項鉅額定增,擬以22.97元/股,非公開發行1.5億股,募集不超過34.46億元,佈局鋰電池與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等項目。其中,杉杉股份控股股東杉杉控股將以20.67億元認購9000萬股,堪稱大手筆。
不過,單憑鋰電池業務似乎難以支撐上市公司目前的盈利水準。2015年年報顯示,杉杉股份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3億元,同比增長17.58%;實現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65億元,同比增長90.81%;按照這一凈利水準來看,未來將作為唯一主業的鋰電池業務,去年實現的凈利佔上市公司凈利潤的比例僅約15%。
去年炒股貢獻九成利潤
去年支撐杉杉股份業績的,既非原有的傳統服裝主業,也非新上位的鋰電主業:2015年年報顯示,去年公司通過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産、交易性金融負債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産所取得的投資收益共計6.15億元,其中,主要是出售寧波銀行股票産生的收益。
粗略估算,去年通過“炒股”實現的凈利潤佔去上市公司總利潤的90%以上。該項收入來自多年前一項投資的變現。
2015年,通過二級市場交易的方式,杉杉股份對所持寧波銀行股票進行了減持。期內公司累計減持寧波銀行3349萬股,獲得投資收益(含稅)6.1億元。資料顯示,2004年,杉杉股份成為寧波銀行的股東;2014年,即在持有寧波銀行10年後,主營業績不振的杉杉股份首次賣股進行“輸血”,當年從中獲利超2億元。
截至目前,杉杉股份在“炒股”這一領域仍然“彈藥充足”。數據顯示,至2016年3月31日,杉杉股份以4.52%的持股比例,仍然位居寧波銀行第五大流通股東。此外,公司還持有稠州銀行2.47億股,佔稠州銀行總股本的8.07%。
“雖然沒有名分,但炒股才是杉杉最新的主業”,雪球論壇上,有投資者戲稱,在鋰電池業績足夠支撐公司盈利重任之前,單靠炒股似乎“也夠吃上一陣子”。
“杉杉係”版圖再擴張
“杉杉股份”從來不是杉杉係的唯一籌碼,如果此次分拆上市能夠順利實施,“杉杉係”旗下將擁有6個上市公司平臺。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杉杉係的動作悄然加快。2015年年底,上市公司艾迪西宣佈被申通快遞借殼上市,消息公佈後,艾迪西迎來13個漲停,從停牌前的13.7元漲到47元,“杉杉係”旗下公司成為幕後贏家。2014年11月,“杉杉係”旗下“泓石投資”耗資12.9億元受讓艾迪西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有的8950萬股份,杉杉股份實控人鄭永剛成為實際控制人,並推動艾迪西的重組。按照最新股價,杉杉係已浮盈11億。
在此期間,杉杉係還入主江泉實業。2015年6月10日,江泉實業控股股東華盛江泉將其持有的江泉實業9340.32萬股,以8.67元每股的價格,分別轉讓給寧波順辰投資和李文。寧波順辰投資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資料顯示,由杉杉股份董事長鄭永剛持股90%的寧波青剛投資有限公司,擁有杉杉控股61.81%股份,而杉杉控股為順辰投資的全資控股股東。由此,江泉實業實際控制人變更為鄭永剛。
早在介入上述兩家公司之前,“杉杉係”還曾經成功運作中科英華並在去年下半年實現“全身而退”。
此外,今年2月,杉杉能源正式掛牌新三板。
加上上市公司杉杉股份,以及即將從上市公司中拆分的服裝和金融業務,“杉杉係”旗下將擁有6個上市公司平臺,資本版圖將再度擴張。鄭永剛曾公開表示,“做上市公司的並購、整合、再升級,將是杉杉今後最重要的業務模式之一。”
不過,對於此次分拆上市的前景,有市場人士認為目前尚難判斷。“相比內地服裝板塊的長期低迷,港股市場對於紡織服裝股的認可度相對更高一些。”但他認為,杉杉的情況可能略有不同。“不同於直接在港股上市的服裝股,作為在原上市公司中長期不佳的業務板塊,已有‘績差’表現的杉杉服裝業務,到了港股市場上,不一定能被高看一眼。”除此之外,證監會對於境外分拆上市的諸多限制,也給杉杉的分拆計劃留下懸疑。
人物
浙商鄭永剛:從“裁縫”到“殼仲介”
靠服裝業完成原始積累後,帶領杉杉係進行多項資本運作;兩度充當“殼仲介”,其中借艾迪西浮盈11億
在服裝圈,鄭永剛這個名字已經響徹多年,而在資本圈,鄭永剛才逐漸開始嶄露頭角。通過近兩年在資本市場的閃轉騰挪,鄭永剛有望成為6家上市公司背後的實際掌舵者。
“希望被稱為金融家”
與其寧波老鄉兼同行、雅戈爾董事長李如成相比,杉杉集團的掌舵者鄭永剛顯得更為高調和自信,“口氣”也更大。1989年,時年30歲的鄭永剛創立杉杉西服,二十多年的“風光”過後,服裝主業漸趨沒落。依靠服裝業得以發家的鄭永剛説,自己現在的願望是被稱為“金融家”。近幾年來,通過對多家上市公司的介入,鄭永剛的資本手腕開始顯露。
2015年,鄭永剛公開總結稱“在資本市場,杉杉的服裝概念已經很淡了。”基於這種認知,鄭永剛帶領杉杉係進行了多起資本運作,而原有的服裝主業慢慢被邊緣化。對於服裝實業的凋零,鄭永剛並無太多遺憾,他對此的理解是“轉型成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鄭永剛將轉型比作“找對象結婚”。“轉型是企業自身的需求,就像人到年齡了要找對象結婚,不是父母要求才去結婚。”
在鄭永剛看來,服裝主業的最大作用是幫助杉杉完成了原始積累,早早上市,並取得雄厚資本。這個時候“再接著乾老行當肯定不行,要轉型升級。”鄭永剛説,得益於十五年前對轉型的前瞻性思維,目前“杉杉轉型已經成功。”
鄭永剛所指的轉型,繞不過其近年來的大量資本行動。這些投資不光涉足銀行和保險,還通過多傢俬募基金和創投公司進行期貨、股權投資、風險投資等業務。其中,尤以其兩度充當“殼仲介”受人矚目。在對上市公司艾迪西和江泉實業的介入和運作過程中,鄭永剛個人“財技”發揮出色,且手法類似:先後通過新設立的投資平臺,採用協議轉讓的方式迅速入主,控制公司後,並不將精力用在經營上,而是立即通過更換管理層等方式推動重組,以實現最終的賣殼。
隨著申通快遞借殼上市的“好消息”傳來,鄭永剛對艾迪西的資本操作已被證明初步成功。鄭永剛介入艾迪西時付出成本為12.9億元,按最新市價,其持股價值共計約24.1億,浮盈超11億元。而江泉實業的重組則仍在計劃中。
與雅戈爾的“同城德比”
自打上市之初,杉杉股份就常被拿來與同在寧波的上市公司雅戈爾做比較。二者甚至在發展的多個階段都曾上演同城“德比”,其“轉身”的動作也如出一轍:發展之初,雅戈爾和杉杉都曾是男裝名牌;多元化過程中,雅戈爾和杉杉都曾有“三駕馬車”;近兩年,雅戈爾和杉杉都通過炒股獲益頗豐……
兩家上市公司甚至連在資本市場上所遭遇的非議也都是“不務正業”。作為服裝主業上市公司,雅戈爾的利潤貢獻來源於炒股和房地産,而甩開了原始服裝主業的杉杉,其高科技新主業的實際貢獻也並不突出。
隨著兩家企業的同時轉型和對服裝主業的偏離,雅戈爾和杉杉之間的同行業競爭也已淡化,但資本市場似乎沒有忘記兩家公司的淵源。有人猜測:兩位寧波老闆之間,誰能將各自的服裝公司帶去更好的地方?與李如成帶領的雅戈爾相比,鄭永剛治下的杉杉顯得更“不切實際”一些,在雅戈爾大搞房地産、金融投資、國際貿易的時候,杉杉將目光投向市場化程度尚不成熟的鋰電池行業。
“從資産規模還是營業收入來看,杉杉與雅戈爾差距較大,目前涉足的鋰電池、新能源汽車領域屬於回報週期長且風險較大的行業。”私募界人士孫江分析稱,“從資本角度來看,雅戈爾的投資方向似乎更現實。”
(責任編輯:曹霽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