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減持新規留“後門” 重要股東涌向大宗交易通道

  • 發佈時間:2016-01-13 07:52:34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一系列減持新規加緊出臺,意在穩定市場預期、緩解對減持潮的恐慌情緒,A股上市公司更是再掀一波“承諾不減持”的熱潮。然而,市場似乎並未由此定心。

  由於對不同股權轉讓方式的減持採取區別對待,大宗交易成為減持新規的“後門”,免於適用集中競價、協議轉讓形式的減持所要遵循的約束要求。而重要股東的減持或早已迫不及待。在1月10日及11日晚間,先後已有安妮股份兆日科技雄韜股份我武生物信威集團發佈了股東減持公告或減持計劃。

  多位市場人士對此指出,此次減持新規的重點已轉為“疏堵結合”,回避規範大宗交易減持或出於對重要股東權益的綜合權衡和考慮;但留有大宗交易減持這一重要途徑,使得減持壓力仍存,且市場恐慌情緒的發酵亦不容小覷。

  減持新規為大宗交易留“後門”

  新近出臺的減持新規對不同形式的股權轉讓採取了區別對待,併為大宗交易減持預留了“後門”。

  1月7日,在暫停實施熔斷機制的當天,證監會緊急發佈了《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下稱“《減持規定》”)。從《減持規定》的條款來看,該文件重點就重要股東通過“集中競價交易”這一特定途徑減持股份作出細化要求。核心條款則為,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時,需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劃,且三個月內減持股份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

  然而,在《減持規定》發佈之後就有市場觀點指出,其覆蓋和適用範圍出現多處監管空白區。如,通過集合競價減持股份所需要滿足的監管要求,並不包括重要股東通過二級市場購入的股份。這意味著,重要股東在股災期間及之後增持的股份,可以在增持六個月後賣出。此外,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多種途徑的減持也缺乏有效約束。

  隨後的1月9日,滬深交易所發佈關於落實《減持規定》的相關指導意見;主要對以“協議轉讓交易”這一途徑的減持做了細則要求,被市場認為及時打了“補丁”。

  根據滬深交易所發佈的通知,在遵循減持規定的相關條款基礎上,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減持股份的,單個受讓方的受讓比例不得低於5%,轉讓價格範圍下限比照大宗交易的規定執行。

  但截至目前,上述一系列減持新規均未對重要股東通過大宗交易的減持行為做出説明。這意味著,大宗交易在此前發佈的重要股東減持禁令到期後,不再適用減持新規;對於減持比例的要求、預先披露等規定,擁有了“豁免權”。

  “在現行的減持新規裏,大宗交易這塊是沒有任何明文規定的。可以説,如果大股東想要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可以不預先做信批、沒有減持比例的要求。這等於給大股東減持留了一個很重要的通道。”某券商策略分析師表示道。據Wind不完全統計顯示,2015年1月11日至今的一年間,上市公司重要股東二級市場交易中,通過大宗交易平臺産生的增減持交易就有2240起。

  上市公司火速減持 拋壓仍存市場難定心

  對於新規之下暢通無阻的這條減持捷徑,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們火速響應。

  安妮股份在1月10日晚發佈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張傑擬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向深圳方略資本或其指定的基金、千合資本或其指定的基金,總計轉讓其持有的安妮股份600萬股股票,佔公司總股本的3.08%。

  11日晚間,更多上市公司加入減持大軍陣營。其中,兆日科技宣佈其控股股東晁駿投資,計劃在今年1月13日至7月12日期間,以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減持不超過3360萬股,即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0%。雄韜股份表示,公司股東孫友元計劃在今年1月15日至7月30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不超過1032.75萬股公司股份。我武生物則公告稱,股東東方富海擬計劃至2016年7月8日期間,擬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不超過993.44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6.15%。

  此外,信威集團還在11日晚披露了公司股東的減持交易情況。公告顯示,公司股東呂大龍已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了公司股份47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16%。

  “大宗交易是大股東減持非常重要的一個途徑。保留這一途徑,應該是監管層對上市公司大股東這一群體利益和話語權的考慮。”談及監管新規為何避而不談大宗交易,上述券商策略分析師如此表示稱。在其看來,與當時發生“股災”時的應急措施不同的是,監管層此次推行減持新規的目的和出發點,已非完全堵死大股東減持的所有途徑。

  這在證監會發佈《減持規定》時的通知表述中已有體現。證監會在此前的通知中指出,《減持規定》的制度是為防範大股東和董監高集中、大規模減持衝擊市場,同時也遵循“疏堵結合”的思路、依法保障其轉讓股份的權利,並通過完善配套機制引導其依法、透明、有序減持。針對細則條款的制定,證監會還強調,將既避免“18號文”(指此前發佈的減持禁令)到期後出現減持高峰,穩定市場預期;又要兼顧中長期供求平衡,滿足大股東持股適度合理流動的需求。

  增持成本壓力高企、大盤走勢尚未回暖,面對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的減持壓力,“疏堵結合”成為減持新規的最大變化。但為大宗交易留有的這一扇“後門”,或也有可能是為減持拋壓開了泄洪之穴。

  開年以來大盤持續震蕩,市場將誘因歸結于多方面原因的共振,包括匯率下行、經濟增速低於預期等。股災時緊急出臺的大股東減持禁令到期,亦是引發市場恐慌的原因之一。興業證券就統計稱,去年7月至9月期間重要股東的增持股份分別約為655 億、 570 億元 和 409 億元。此外,在當時緊急救市中部分股東增持資金還可能加杠桿融資,因此減持壓力迫切。

  以兆日科技為例,其公告中就明確表示控股股東晁駿投資減持的原因為資金需求。據統計,晁駿投資持有9266.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7.58%;其中還有質押股數124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70%。

  根據興業證券上述測算,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減持拋壓釋放時間集中為今年前3月;且每月重要股東的平均減持壓力約為1000億至1500億元。興業證券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表示,與歷史相比處於較高水準,但是相對於目前50萬億的總市值比例較小。但其同時強調,重要股東通過大宗交易轉讓之後,大宗交易接盤者直接在二級市場的賣出,多次轉手後實現減持,仍將對市場産生壓力,“需要提防的是投資者的預期,或者他們對於‘化整為零減持’的擔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