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ST二重退市壓頂 股民騎虎難下

  • 發佈時間:2015-03-02 02:33:03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一份看似照顧中小股東利益的要約收購,讓退市漩渦中的*ST二重遭遇了外界的口誅筆伐。

  2011年到2013年間連續3年虧損,又陷入鉅額負債的泥潭,去年年中,*ST二重被暫停上市。在今年一月,公司預報2014年將再度巨虧78億,這也意味著一旦年報公佈,公司將被實施退市,成為長油之外的央企退市第二股。

  在這個節骨眼上,2月16日,羊年春節前,公司拋出一份要約回購股權計劃:擬主動回購所有社會公眾股東的股權,避免進入退市整理期後,股價震蕩給投資者帶來損失。

  但此舉引發了眾多中小股民的不滿,他們認為公司給出的收購價格(2.59元/股)與上市發行價(8.5元/股)相差太遠;同時,公司被指上市和定增共募集近50億元,而如今對散戶投資者補償卻“杯水車薪”。

  “賣出就是光屁股出局,此前的投資灰飛煙滅;不賣未來又被深度套牢,未來面臨極大不確定性,我現在狀況是騎虎難下。”北京的一位股民告訴新京報記者。

  3年虧損60億,投資核電領域成敗筆

  被“戴帽”之前,*ST二重原名二重重裝,背後的大股東是中國二重集團。公司主營業務是重型裝備製造,2010年在滬上市成功。

  上市之後這家央企卻遭遇了行業下滑的不利局面,業績開始大幅衰退,直至退市。

  上市5年,4年虧損,*ST二重業績敗退的原因,除去所處行業持續下滑之外,2009年上市前押注投資鎮江項目(投資核電領域的生産和運輸)被認為是引發巨虧的直接原因。

  事實上,*ST二重經營的産業鏈並不複雜。公司主營重型裝備製造和鑄件,上游原料為廢鋼、生鐵和有色金屬,下游對接的是鋼鐵、石化和電力等關係經濟命脈的行業。

  財報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3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67億、72億、39億和48億元;同期凈利潤為2.7億、-1.4億、-26億和-32億元,業績呈現急速下滑的態勢。

  上月30日,公司公告2014年再度預虧78億元。對於巨虧的原因,公司稱主要為兩點。其一,所處行業産能過剩,主要産品價格大幅下滑,負債高企導致經營性虧損;二是,因客戶資金週轉緊張,公司貨款回收困難,出現了大量應收賬款延長、貨款逾期情況。

  “*ST二重業績下滑巨虧,有一定的偶然因素。”西南證券的一位研究員告訴新京報記者。

  由於公司主營的重機件産品體積龐大,而公司位於四川德陽,交通運輸成本較高一直是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2009年3月,*ST二重決議在江蘇鎮江投建了重大技術裝備出海口基地,以實現公司産品的生産和海運能力。

  公開報道數據,當時鎮江項目計劃總投資約57.3億元,一期總投資約35.3億元,主要建設大型核電及重大件江海聯運重型專用碼頭;二期總投資約22億元,全部用於生産核電相關設備。

  但正是這項投資至今令*ST二重飽受指責,被認為是戰略上的重大失誤。

  “當時公司下游的鋼鐵市場産能加速擴張,但市場開始高位滑落,對裝備的需求也並不旺盛;*ST二重押注轉型核電領域,那時看應該是對的。”前述研究員表示。

  出乎意料的是,還沒等鎮江項目一期投産,2011年3月日本就發生9級地震,導致福島核電站嚴重受損,並引發核泄漏事故。

  受此影響,當月國務院召開專門會議,要求暫停審批核電項目,*ST二重的鎮江基地建設也就此擱置。

  砸下重金謀求産品轉型受阻,*ST二重只能“吃老本”,但重機械行業本身的快速下滑,訂單的減少讓公司經營受到挑戰。一個數據是,公司簽到的産品訂單由2009年的149.7億元急速縮水至2013年的50.8億元。

  “説不恰當的,當時項目投了幾十個億,全打水漂。”一位*ST二重公司內部人士説。他告訴新京報記者,由於項目投了資,不能按期開工和接訂單,就無法産生收益,先前從銀行的貸款也就還不上,加上原本的行業下滑,導致公司負債高企,經營壓力巨大。

  從2011年開始,*ST二重出現了業績虧損的狀況。2014年年中起,公司開始持續曝光出鉅額的銀行貸款逾期。公司累計的逾期債務從最初的2億元之多一路上升,到今年的1月末,公司累計的逾期債務已經達到60億左右,期間包括四大行和四川當地多家銀行向公司發起訴訟。

  眼見巨虧壓頂,2013年*ST二重曾推出一份資産兜售方案,擬將旗下的子公司和風電業務出售給大股東二重集團,金額達到36.8億元,意在實現盈利,謀求保殼。但最後,該方案被當年新入駐的控股股東國機集團否決。

  保殼無望,等待*ST二重只有退市一條路。

  “賣還是不賣”股民進退兩難

  在接受“處決”之前,2月16日,馬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該公司對外披露一份要約收購。

  根據公告,*ST二重的實際控股股東中國機械工業集團(下稱國機集團)將啟動對全體股東的全面要約收購,目的是避免公司進入退市整理期,股價震蕩下跌給投資者帶來巨大損失。

  這份看似人性化的收購方案,引發了投資者的集體“炮轟”。大多數股民爭論的焦點,是計劃中過低的收購價格。

  根據方案,要約收購價格為2.59元/股,較公司停牌前30個交易日均價2.35元/股溢價10.21%,但相比*ST二重2010年上市時8.5元的發行價,處於絕對的底部。同時,由於公司目前第一、二大股東二重集團(是國機集團全資子企業)和中國華融資産管理公司均不接受本次要約收購,因而所有能收購的股份最多為4.01億股,佔該總股本的17.5%,對應的資金為10.4億元。

  *ST二重表示,在4月3日要約期限到期之前,如果公司的社會持股比例在10%之下,那麼要約收購生效;反之,在10%之上則不成功,股民被收購的股份將被退回。

  “要約價與發行價差太多了吧。”北京的股民王宇(化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有點不平。在他看來,*ST二重上市時募集了25億元資金,一年後又以4元多的價格定增,募集了20多億,一來一往共計募集近50億元,如今以這麼低的價格回購,“簡直是杯水車薪。”

  數據顯示,*ST二重的中小股民大約在5.3萬左右。一個尷尬的現實是,和王宇類似,這些股民都面臨賣出還是不賣的兩難選擇。如果賣出,很多人賠本出局,之後公司脫胎換骨重新上市的計劃與己無關;如果不賣,公司鐵定退市,其後的風險和變數太大,很多人也面臨著血本無歸。

  重整前景難料

  在業內看來,即便退市後,*ST二重的重整前景也並不明朗;在要約收購的問題上,公司應該更多承擔責任,替中小股東降低損失的風險。

  對於*ST二重的未來,公司實際控股股東國機集團也有著自己的計劃。一方面是解決債務問題,另一方面,國機集團也在促進公司向高鐵方向轉型。此前,國機集團曾批准了二重集團改革和振興的方案,同時也表示將助力讓*ST二重盈利,爭取未來再上市。

  “目前一系列的改革重整方案還只是停留在口號上,包括聚焦高鐵和未來上市在內都還沒有明晰具體的計劃。”1月27日,*ST二重的董秘辦相關人士回應新京報記者稱。

  對於之前公司的要約收購計劃遭到“炮轟”,該人士表示,公司的考慮就是為投資者提供一條更優的退出道路,與未來謀求上市無關。“再上市要連續三年盈利,也是很久之後的事情,鋻於公司目前狀況並不明朗,建議投資者可以撤出資金,做其他的投資。”

  同時,他也表示,在要約到期之前,公司不會再有收購價格上的變化,“價格是國機定的,也符合相關法律。”

  “上市公司不能光是符合法律就完事,還應該更多主動承擔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責任。”財經評論員熊錦秋表示。

  “上市初,公司較高的發行價雖然是公眾股東自願支付,但與上市公司、大股東等一些樂觀資訊披露也有一定關聯。”熊錦秋表示,在國外的資本市場,要約收購一般會有競爭性要約出現,“收購方可以是公募、私募,會不斷提高要約價格,最終以市場決定要約的價格。”基於此,A股市場也應引入競爭要約機制。

  另外,對於目前即將退市的*ST二重,也應當及時披露未來重整的所有計劃;不能誤導投資者賣出股票後,再重整包裝上市。“該公司應當全面客觀披露所有目前和未來的計劃以及經營狀況,讓投資者自己去抉擇退出還是繼續持有股權。”

  *ST二重“退市”四大原因

  1 57億押注投資鎮江項目(投資核電領域的生産和運輸)遭遇日本大地震,當時國內核電項目審批暫停

  2 “吃老本”遭遇行業産能過剩,訂單下滑,公司簽到的産品訂單由2009年的149.7億元急速縮水至2013年的50.8億元

  3 項目失敗,無法産生效益,銀行貸款逾期,債務危機出現,資産被查封、凍結,資金鏈緊張

  4 資産兜售方案被國機集團否決

  □新京報記者 劉溪若 北京報道

*ST二重(601268)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