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滬港通今日正式啟動 中國資本市場邁出國際化一步

  • 發佈時間:2014-11-17 07:24: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陳鴻燕  責任編輯:王文舉

  在今年4月份的“博鰲論壇”上,李克強總理談及資本市場改革時,提出將開通“滬港通”,經歷7個月緊鑼密鼓的籌備,市場翹首以盼的“滬港通”終於在今日正式通車,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又邁出了一個實質性步伐。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指出,未來20年將是中國資本、中國市場、中國系統和中國標準崛起的時代,如果將來能通過滬港通將兩地監管系統和市場結構連接在一起,就可以在中國人走出去的同時,把世界帶到中國。

  24年蓬勃發展 “滬港通”將成A股國際化重要一步

  1990年12月19日,新中國開辦了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交所,當日上午11時間,時任上海市長的朱鎔基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周正慶等揭幕,半小時後前市收市時成交49筆,成交額近600萬元。經歷近24個年頭,A股已經成為一個日均成交額超千億的超級市場。

  以2014年11月14日收盤數據為例,滬市成交1919億元;深市成交1515億元;創業板成交188.4億元,中小板成交563.6億元,合計成交額達4286億元。

  24年的風風雨雨中,中國股市經歷了股權分置改革等多項革新,卻一直處於一種“自娛自樂”的封閉狀態。有市場分析認為,相較於世界第二的經濟體規模,中國的金融體系發展遠遠滯後於經濟,當前中國在全球資産配置中的比例與中國的經濟地位和股市總市值嚴重不匹配。以MSCI指數為例,目前A股在MSCI中國指數和新興市場指數中佔比為0。

  在今年4月份的“博鰲論壇”上,李克強總理談及資本市場改革時,他表示“將積極建立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當即引起極大的轟動。申銀萬國董事長李劍閣稱讚,滬港通表明中央政府對金融開放採取了一個非常進取的態度,這是李克強總理給香港的一個“大禮包”。還有媒體評論稱,滬港通是資本市場的“總理戰略”,也是國家戰略級的“重磅利好”。

  中國申銀萬國證券市場研究部總監桂浩明認為,“滬港通”最大的意義就是通過實現市場的直接開放的方式,來推動並促進境內市場與境外市場的接軌。他強調,僅僅有“滬港通”還不夠,以後還需要有深港通,乃至滬深股市與中國台灣、新加坡、南韓、日本、美國英國股市的互聯互通。到了那個時候,中國的資本市場也就真正融入了國際市場,各種不符合國際慣例的弊端也就能夠逐漸被消弭,市場自然真正成熟起來了。

  事實上,深圳證券交易所已將深港通提上議事日程。據證券日報報道,深交所也在積極申請深港通,希望能在2015年開通。此前,證監會曾明確表示,支援深港兩地資本市場加強交流與合作,未來在滬港通積累一定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支援深、港交易所本著互利共贏原則,研究探索新的合作形式。

  此外,香港證監會副行政總裁張灼華近日表示,香港證監會正努力推進中國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相信不久後可見成果,預計兩地基金互認將緊隨滬港通開通後推出。

  在專家看來,隨著滬港通、深港通、內地香港基金互認陸續推出,A股納入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全球指數也指日可待,這也意味著全球資金將源源不斷地流入A股市場。

  倒逼證券市場改革創新

  在投資額度設置上,試點初期,對人民幣跨境投資額度實行總量管理,並設置每日額度,實行實時監控。其中,滬股通總額度為30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3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總額度為25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05億元人民幣。

  對於A股市場來説,“滬港通”開通後的雙向額度,相對於港交所和上交所的交易量和總市值而言可謂微乎其微的。但市場普遍認為,隨著國外資金入場,可以倒逼國內A股市場的交易制度、稅收制度、監管制度進一步完善和改革。

  就交易機制來看,兩地最為明顯的區別是香港股票市場允許T+0交易,當日買入的股票當日可賣出,且次數不受限制,同時港股沒有漲跌幅限制、大部分産品都允許賣空交易。而A股則不允許T+0交易,主機板設有10%、ST股設有5%漲跌幅限制,而且內地允許賣空的證券標的比香港少很多。

  此外,香港證券市場的産品體系非常完整,除了股票外,擁有結構性産品、衍生權證、牛熊證、股票掛鉤票據、期貨及期權等。

  中國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未來A股交易規則會逐步與海外規則對接,交易手段的豐富對於吸引資金和提升市場較低估值會有正面作用。試點初期,“滬港通”在市場聯接、額度、投資標的等方面均設有限制,未來這些限制有望逐步取消。

  事實上,上交所已表示,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股票市場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已經具備了恢復T+0的條件。上交所指出,滬港通開通後,投資者的需求將對完善內地證券市場交易機制形成推動作用。上交所會配合監管部門積極推進對現有T+1交易制度的研究評估,在防控風險的基礎上開展試點。

  促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整體金融改革輪廓呼之欲出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規模已突破一萬億。但是由於香港人民幣産品與投資渠道的缺乏,其中超過80%以存款憑證或活期存款的形式留存在銀行而非活躍在交易市場上。大量的人民幣存款最後又通過跨境貸款與貿易融資回流內地。

  海通國際此前發佈報告稱,沒有活躍的人民幣“體外迴圈”很難造就真正意義上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更近一步,離岸人民幣市場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所在,其活躍程度與規模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民幣能否在真正意義上實現“走出去”並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報告稱,隨著滬港通的推出,人民幣“體外迴圈”的弱勢將大大改觀。

  “作為中國金融市場的重大里程碑事件,滬港通創造出一種新的模式,讓人民幣首次大規模地成為國際投資貨幣。”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日前表示。他指出,而投資貨幣一旦形成,離岸人民幣市場將會活躍起來,匯率市場化的要求也會增加,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匯率産品和利率産品都將次第涌現,這對將來人民幣匯率和利率改革都是大好事。

  值得注意的是,滬港通開通恰逢內地的金融試驗活動增加之際,上海去年設立了自由貿易區,與此同時在與香港毗鄰的深圳,也有在商業開發區前海設立經濟區的計劃。業內普遍共識是:“自貿區+滬港通”,將構建起人民幣資産池的雙向通道:賬戶通道與産品通道。

  邵宇認為,長期來看,“滬港通”有利於鞏固上海和香港兩個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的地位將得到進一步明確,同時兩地市場的打通,也可以被認為是中國向全球市場的開放。整體金融改革的輪廓和進程呼之欲出,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資本市場建設和資本賬戶開放都是其中應有之義,最終目標是參與全球貨幣競爭,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預計“十二五”結束前後,包括利率市場化在內的其中多數目標都將會提前實現。(中新網證券頻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