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券商策略週報:不悲不喜 2015年有望平穩收官

  • 發佈時間:2015-12-29 07:30:1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東北證券:

  市場運作仍將處於上漲無力、無量階段,年內最後一週可能會是最近三年來表現最平淡乏力的一週。操作上,可佈局但需緩慢、漸進,宜圍繞“心安”主線。

  中信證券:

  本週央行很有可能通過降準來平穩度過年末的流動性風險點,同時在供給側改革推進過程中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予以配合。政策暖風將有效提升市場風險偏好,支援市場維持震蕩上行走勢。

  國海證券:

  1月份利好政策的出臺頻率和密度可能會大幅下降,對股市的助力因此將減弱。而1月8日後減持禁令的解除將給市場帶來不確定性,建議短期以控制風險為主。

  華泰證券:

  11月底至12月底是震蕩消化潛在風險的一個月,股指區間震蕩,同時風格向大盤藍籌傾斜。預期歲末年初,新機會將漸行漸近,2016年1月份市場看漲。

  渤海證券:

  本週是2015年的最後一個交易周,考慮到年末因素,市場活躍度可能會出現回落。在配置方向上建議關注高送轉及摘帽行情,此外可關注農業板塊和無人駕駛概念。

  湘財證券:

  上周動量組合跑輸基準指數,反轉組合跑贏基準指數,預計本週市場仍將整理鞏固,上證指數波動區間為3580-3680點。

  萬事皆備 暖情依舊 積極操作

  國金證券

  近期降準等寬鬆政策預期有所抬升,流動性充裕環境將持續。今年11月中國外匯儲備單月下降872億美元,創8月以來最大降幅。同時11月央行口徑人民幣外匯佔款下降至25.56萬億元人民幣,環比減少3158.02億元。由此市場預期央行可能會採取包括降準、公開市場操作、SLO在內的多種方式進行積極對衝,以確保國內流動性充裕和貨幣市場利率的穩定。總體而言,我國貨幣寬鬆大環境並未因美聯儲加息而發生變化。

  年內最後一批新股申購結束,週一迎來打新資金回流高峰,接下來市場將面臨新股發行真空期。年內新股對A股市場的衝擊終告段落,最後8隻新股申購結束,週一迎來打新資金回流高峰,單日解凍資金約為1.03萬億。關於後續新股發行的節奏,鋻於證監會尚未披露新股發行規則修訂的正式文件,新規下的新股發行預計要等到明年春節之後,這也就意味著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新股發行可能進入真空期。

  註冊制在加快推進,但對市場短期影響有限。12月27日股票發行註冊制授權決定獲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明年3月1日施行。目前來看,註冊制實施還需經過三步走程式:1)國務院對具體事項作出相關制度安排,出臺相應的文件;2)證監會根據國務院的制度安排制定《股票公開發行註冊管理辦法》等相關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3)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後宣佈啟動實施註冊制。

  至於具體何時宣佈註冊制啟動實施依賴於市場大環境,我們傾向於最早也要在明年二季度中後期。關於註冊制的改革方案中是否會對限售股、待減持股等有新的規定,有待進一步觀察。

  無需過度誇大明年1月7日的減持禁令到期對市場的衝擊,預計監管部門近期將出臺相關政策避免非理性衝擊。2015年7月在市場大幅調整背景下,證監會于7月8日出臺“大股東減持禁令”限制大股東及董監高的減持行為:從公告之日起6個月內,大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隨著6個月之期即將到來,預計監管部門近期將出臺相關政策避免非理性衝擊,我們認為無需過度誇大減持禁令到期對市場的衝擊。

  回顧歷史上減持的量與市場漲跌,其方向上沒有絕對的正相關性。減持對市場的影響是逐步承壓過程,存在資金面供需的拐點,但不一定發生在明年1月份。

  隨著年報披露的臨近,“高預增”和“高送轉”關注度逐步升溫。上交所公佈了滬市公司2015年年報披露時間表,安信信託將率先(明年1月18日)發佈年報。每年年底至來年春,高增長、高送轉品種都是市場最閃亮的明星之一。年報預披露時間表公佈等於吹響了年報行情的序曲,一些成長性較好以及業績穩定增長的個股將得到市場認可,建議關注高預增與高送轉等板塊。

  投資建議:提高倉位,積極操作。站在目前時點,考慮到當前貨幣政策依舊寬鬆、降準預期猶存、新股發行將迎來真空期等因素,對年內行情依舊持偏樂觀的觀點——萬事皆備,暖情依舊。

  行業配置方面,建議以1月行情的視角來提前佈局,具體行業推薦券商(創投)、傳媒(IP變現、電競)、電子(國産晶片化);主題方面,建議重點關注接下來的三大事件,其一為年報披露時間表的公佈,其二為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三為2016年消費電子展(CES)。與之對應的投資機會分別是高預增與高送轉、量子通信、虛擬現實以及無人駕駛概念等。

  不必寄希望於“春季躁動” 配置偏防禦

  廣發證券

  上周市場的中觀變化相對比較積極:1、30個城市地産周度銷售增速繼續小幅下滑,乘用車周度銷售加速;2、11月工業利潤降幅略有收窄;3、國內工業品價格除水泥外基本都小幅上漲,而海外大宗品價格也基本上漲;4、融資融券餘額結束連續三周下跌,大股東連續第23周凈增持。

  近期與不少機構投資者進行了交流,普遍感受是不好賺錢、不想減倉。“不好賺錢”的原因在於11月中旬以來市場幾乎一直呈震蕩橫盤態勢,且風格和熱點均在快速輪動,對習慣於右側投資的機構投資者來説有點無所適從;而“不想減倉”的原因除了年底排名壓力外就是大家對即將到來的“春季躁動”充滿了期待——大家普遍認為每年一季度市場肯定都會有一波行情,即“春季躁動”。背後的促發因素在於年初信貸釋放帶來的流動性寬鬆、經濟數據缺失帶來大家對基本面的樂觀預期,以及保險等機構投資者的“習慣性加倉”。

  就此問題,我們的看法是:

  1、如果就一季度整個時間窗口來看,並沒有上漲概率大的明顯規律。2000年以來上證綜指在一季度上漲的概率為62.5%,小盤股在一季度上漲的概率為75%。但很多年份一季度雖然是上漲的,但是漲幅其實並不大。如果統計一季度漲幅在10%以上的概率,則上證綜指和小盤股指數分別只有43.8%和37.5%,這樣的概率從指導投資操作角度來看並沒有實際意義。

  2、每年一季度期間基本上會出現一波小盤股或主題投資持續5-10周的“主升浪”,大盤股機會相對較少。考慮到有時候大盤上漲並不是貫穿整個季度的,因此我們又進一步統計了每年一季度是否存在一波15%以上的“主升浪”。結果顯示,上證綜指在每年一季度出現15%以上主升浪的概率也很低,只有37.5%;但是小盤股在每年一季度出現15%以上主升浪的概率則達到了62.5%,尤其是2009年以來幾乎每年都能夠在一季度出現一波15%以上的主升浪(2013年除外),且持續時間在5-10周。

  3、小盤股的“春季躁動”呈熱點散亂、輪動較快特徵,操作起來也並不容易。而最近兩個月的市場也有非常類似的特徵,我們擔心這本來就是對明年“春季躁動”的透支。如果觀察2010年以來每次小盤股“主升浪”中表現最好的主題,我們會發現基本不重樣,只有石墨烯、稀土永磁、線上教育這三個主題曾經在連續兩年的“春季躁動”中漲幅靠前,而其他主題幾乎都是曇花一現。我們認為,因為大家在“春季躁動”中的操作本身就是“求新求快”,這對穩健風格的投資者來説賺錢難度其實很大。回顧最近兩個月的市場特徵,可以看到一些老主題基本都是橫盤,但是虛擬現實、保險舉牌等新主題橫行,和“春季躁動”的特徵非常類似,我們擔心這反而會透支明年的“春季躁動”。

  4、我們11月中旬以來對市場轉向謹慎的原因在於,“調結構”和“保增長”出現矛盾,投資者風險偏好面臨下降趨勢。我們認為未來市場回升的信號應該來自於改革和轉型看到新的進展,而不必把希望寄託于“春季躁動”。雖然最近“錢多”、“資産荒”的觀點流行,但股市要上漲除了流動性支援外還應配合風險偏好的提升,而我們擔心目前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處於不斷下降過程之中。近期一個明顯的例證就是債券利率水準不斷創出新低,且長端利率下行幅度明顯大於短端,而股市基本上是縮量橫盤。這可能意味著,雖然錢還是很多,但是卻流向了長期國債這種“避險資産”,而不是股票這樣的“風險資産”。

  綜合來看,維持對市場的謹慎觀點,並認為只有讓投資者看到監管層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魄力(比如加快落後産能淘汰、加速資源向新興産業傾斜等),才能重新提升A股市場的風險偏好,而不必將希望寄託于“春季躁動”。在行業配置上,建議關注偏防禦屬性的行業,如銀行、醫藥、環保等。

  海通證券

  守望春風

  年初解禁不足慮,守望春風。(1)對年初解禁潮無需過慮,減持不改市場趨勢。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授權決定,市場短期對此已有預期,關鍵看未來的發行數量。投資者眼下的擔憂是1月8日“減持禁令”到期,但同樣無需過慮。根據解禁金額和減持比例估算規模小于1400億,而從歷史看減持並不改變市場趨勢。(2)11月下旬市場震蕩蓄勢源於市場環境變化使得風險偏好下降,目前這些利空因素都已經靴子落地,後市風險偏好有望重新回升。此外,回顧過去年初市場上漲概率大,核心原因是年初基本面數據相對空窗、資金面寬鬆、政策亮點多,市場風險偏好高,目前均具備。

  風格暫時難以切換,持有成長。(1)春季風格切換存在兩大誤區,即險資愛藍籌和錢多利好大盤股。誤區一:險資天生愛藍籌。2014年四季度金融藍籌最瘋狂時險資主機板持倉佔比一度提升至95%,但進入2015年後隨著中小創快速上漲,險資主機板持倉迅速回落,2015年上半年險資新增資金的配置主要集中在中小創;誤區二:增量資金入場更有利於大盤藍籌。一種直觀感受是大盤藍籌盤子大,錢多才能推動股價上漲,但從交易額看,2013年至今創業板成交已明顯大於上證50。2015年上半年增量資金加速入市時,創業板成交額相比上證50明顯放大,股價表現更優,可見錢多錢少同樣跟風格關係不大。(2)2012年12月、2014年11月兩次切換都是暴風驟雨式,一來需要刮大風,二來呈階段性,當下沒有大風,切換時機尚不成熟。

  國泰君安

  “春季大切換”漸入佳境

  中國經濟邊際改善跡象正得到驗證。“春季大切換”邏輯下,週期類行業與藍籌股的核心驅動力來自於市場對於中國經濟基本面韌性的再認識,並以此形成A股進一步向上動能。近期數據顯示,11月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超預期回升,反映微刺激見效,工業利潤低位改善;11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4%,降幅較前值收窄3.2個百分點,改善較為明顯;1-11月份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57%,較1-10月上升0.12個百分點,盈利能力略有改善。我們認為,在財政政策擴張、供給側改革、貨幣政策維持寬鬆條件下,新的超預期因素繼續醞釀。

  本輪增量資金入市更注重中長期佈局。對增量資金的入市討論更應注重實質,把握每一輪增量資金的行為特徵。2014年末開啟利率下行週期,低估值藍籌在大類資産配置切換的驅動下受到增量資金追捧;2015年初牛市中增量資金入場更加受到風險偏好快速上升的驅動,對成長股的配置增加成為必然;本輪險資入場與2014年底更加類似,實質是通過提升權益配置比例來應對利率長期下行週期與資産回報率的要求,進而帶動産業資本戰略佈局優質上市公司。與上一輪不同的是,在2016年杠桿資金與風險偏好難以重復“瘋狂”條件下,高股息、低估值、高ROE、穩定現金流,富有隱蔽資産的優質藍籌成為主流增量資金的選擇。我們認為險資入場引發市場對於藍籌股價值再發現後,將看到來自銀行理財的增量資金接棒發酵“春季大切換”。

  光大證券

  權衡中的迷惘

  上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後,市場反應相對較為平靜。需求端和供給側的權衡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了投資者風險偏好:一是考慮到社會因素,供給側去産能或短期難見成效;二是保增長壓力下需求端雖有投資發力需要,但規模不可過度誇大;三是註冊制雖對中小創估值造成抑制,但發行節奏控制下或衝擊有限。多方權衡下造成了當前市場的迷惘狀態,既難以形成單向趨勢,又難有持續性熱點。

  我們認為,市場對預期的不確定狀態需要有明確的信號來打破,或是産能出清加速,或是投資力度加碼,或是新股發行加速。在這一狀態被打破之前我們對市場看法略偏謹慎,行業配置方面推薦大金融等高股息品種和家電、汽車、食品飲料等行業。主題方面建議關注人腦工程、智慧駕駛、農業現代化等。

  明年或再現2010年行情?明年的A股市場或類似2010年,全年缺乏趨勢性機會,但也沒有重大的系統性風險。節奏上也可能會與2010年類似,在“跨年”行情結束後進入觀望期。這種判斷主要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市場預期依然很高,特別是創業板和題材股的高估值;二是市場資金面可能會出現緊平衡,看不到大規模新增資金,同時又面臨擴容壓力。這意味著明年需要適當降低收益率目標,趨勢上多注重左側,交易上縮短操作週期,選股上重新重價。

  興業證券

  不懼震蕩

  珍惜進行中的跨年行情

  積極做多的窗口期至少可以延續到明年春節。(1)美聯儲首次加息靴子落地,新興市場貨幣和股市反彈的歷史規律仍然有效。(2)各項改革有序推進,市場較高的風險偏好仍將維持。(3)目前處於數據真空期,且年初投資者風險偏好高。

  行情的演繹並非持續逼空,而是拾級而上。引發市場震蕩因素包括:(1)歲末年初資金做賬回表壓力。(2)年末排名考核前後,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調整持倉結構引發波動。(3)重要股東股災期間增持的股票普遍已有較大浮盈,重獲“減持”自由後會有兌現衝動,但預計管理層仍會通過窗口指導等方式監控並調節減持節奏。

  明年市場波動將較今年收斂,降低收益預期,打好“殲滅戰”是關鍵。明年的市場波動大概率較今年收斂,原因在於管理層對市場的管控力提升:(1)在政府積極利用資本市場為轉型服務的確定性前提下,系統性風險不大,仍應保持底限思維。(2)杠桿牛難再現,除兩融外監管層正在研究更全面的杠桿資金監測體系,旨在防範類似今年上半年高杠桿導致的瘋牛情形再現。(3)經歷連續數年投資回報的“大年”之後,在A股市場大擴容背景下,2016年大概率是個“小年”,切忌盲目樂觀、追漲殺跌,打好“殲滅戰”其實是立足於小心“被殲滅”。

  在去産能背景下,明年國內經濟的波動將大於今年,但系統性風險可控。結合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表述,根據僵屍企業出清的定義、行業産能利用率和虧損情況,我們判斷僵屍企業主要集中在煤炭、黑色金屬礦採選、有色金屬礦採選、非金屬礦物製品、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造紙和紙製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八個工業行業。(1)僵屍企業出清對整體就業影響不大,可能存在結構性失業問題。(2)僵屍企業出清對稅收的影響不大。(3)僵屍企業出清對債務的影響可控。就去産能對於股票投資而言,目前“要去,但還沒去”階段是最好的投資窗口期,至少可以假裝炒炒。一旦明年二季度進入實質性的去産能階段,無論是微觀感受還是對於市場整體的風險偏好而言,都是相對負面的。

  投資策略:利用震蕩,耐心佈局優質成長。基於對明年一季度市場相對樂觀的判斷,現階段仍是為明年佈局優質成長型標的的窗口期。建議基於“立新+破舊”思路優選四大投資領域,耐心佈局:科技股,比如人工智慧、VR、網際網路新應用,至少一季度有望保持熱度;現代服務業,看好傳媒、醫療保健、教育、體育、旅遊、文化等;“新股”相關機會;政策主導型機會。

  西部證券

  難有超預期突破

  從資金面看,近期的影響因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第一是臨近年底資金供給整體趨緊。短週期銀行間拆借利率結束了自9月初以來的穩中有降局面,近日連續6日小幅攀升,本週資金面整體趨緊局面預計將延續;第二個因素是保險資金。近期保險資金在二級市場上表現較為活躍,不僅為市場提供了可觀的流動性,也激發了市場對藍籌股價值的重新定位。但“險資舉牌”一方面固然存在價值投資因素,另一方面也體現出資産投資回報率整體下滑的現實。而在宏觀經濟繼續收縮與“資産荒”背景下,保險資金的後續入市規模與速度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另一個影響資金面的因素來自市場供求變化。在三季度市場快速下跌期間執行的臨時“減持禁令”將於2016年1月到期,屆時或出現階段性減持高峰,此種擔憂情緒或將在本週提前反應。不過本週打新資金有望回流,且當前處於新股申購空窗期,會對市場形成一定支撐。整體來看,年底資金面大概率仍維持相對偏緊局面,短線市場仍面臨較大壓力。

  從政策面來看,2016年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都將是比較寬鬆的,而金融改革與創新的持續推進有利於優化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有望對市場形成持續支撐。

  技術面觀察,短期各主要指數K線均在5日線下方,而且5日線由之前的上行轉為水準運作或是下行,對市場形成明顯壓制,顯示短線市場仍然存在一定的調整壓力。

  綜合來看,本週市場出現超預期突破的可能性不大,投資者應多看少動,倉位可保持在五成左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