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觀經濟短期穩定性重要性上升
- 發佈時間:2016-03-07 03:23:35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我國現有的宏觀經濟政策框架中,增長和就業是首要目標,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是次要目標。為了實現增長和就業目標,宏觀政策調控主要針對出口和投資,通過鼓勵出口增長來拉動投資增長,或者直接推動投資增長。為了更有效地刺激出口增長和投資增長,政策層面傾向於替代市場機制或扭曲市場機制,在政策組合中往往是以非市場化的、具有結構效應的財政政策為主導,作為輔助性的貨幣政策也是以非市場化的數量型工具為主。這樣的政策框架適應了我國過去以工業化為主要動力來源的非均衡增長模式,但是已經無法適應新的經濟特徵與新的要求。
具體來説,伴隨出口增速的趨勢性下降,我國面向全球市場的産能出現全面過剩,由此帶來了去産能壓力。這與內生的結構調整要求結合在一起,意味著我國的經濟轉型過程要面臨更加嚴峻的去産能壓力。在我國特有的信貸驅動型投資增長模式下,高投資對應著企業部門的高杠桿率。在出口和投資的迴圈增長過程中,企業部門的高杠桿率得以維持。世界經濟再平衡打破了我國出口和投資之間的迴圈增長機制,企業部門的高杠桿率也隨之失去了維持動態平衡的基礎條件。因此,去杠桿必然與去産能相伴而行。在去杠桿壓力之下,企業經營目標從“利潤最大化”轉向“負債最小化”,在整個社會形成不事生産和投資的局面。全面産能過程帶來全面通貨緊縮,使得通緊-債務效應不斷發酵,由此帶來進一步加劇去杠桿壓力。去産能與去杠桿交織在一起,必然導致我國宏觀經濟的短期波動風險加大。
過剩導致通貨緊縮,不僅會壓低實體經濟中的生産性投資收益,對實體經濟的生産活動産生負面影響,也使得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難以有效傳導和影響實體經濟活動。通貨緊縮與企業高債務水準及高債務負擔相互疊加,導致通縮-債務效應不斷發酵,削弱了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的傳導效果。另一方面,人口結構變化和産業結構中服務業佔比的上升結合在一起,降低了我國就業目標和收入目標對高經濟增長速度的依賴性,這就提高了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對GDP增長速度下降的容忍程度。綜合這兩方面的變化,在我國宏觀經濟調控中,增長和就業目標的重要性相對下降,而包括物價穩定在內的宏觀經濟短期穩定性的重要性相對上升。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