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後SDR時代我國宏觀經濟政策框架的重構

  • 發佈時間:2016-03-07 03:23:4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在國內外各種趨勢性和週期性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宏觀經濟指標出現下滑,通縮-債務效應不斷發酵。對此,我國在財政、貨幣和結構改革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並隨著經濟形勢變化而不斷加碼。但事實上,我國宏觀經濟政策效果在過去幾年中已經呈現明顯的遞減趨勢,這凸顯了對我國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再定位的迫切要求。

  問題是,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再定位是否只是政策鬆緊程度的變化,從“微刺激”走向“強刺激”?一個直觀的事實是,我國迄今尚未擺脫2008年大規模政策刺激的後遺症。進一步推出“強刺激”政策,甚至採取非常規性的“強刺激”政策措施,能否從根本上扭轉國內外各種趨勢性和週期性力量,這是值得懷疑的;是否會走上前期非常規性強刺激政策、並帶來嚴重後遺症的老路,這更是值得擔心的。

  事實上,對於宏觀經濟政策而言,無論是目標的定位,還是工具的選擇、組合、力度與效果,都依賴於宏觀經濟和金融的動態行為特徵。隨著我國經濟新常態的發展,我國需要在增長模式、結構性基礎和制度性基礎等方面做出大調整和大變革。“一帶一路”戰略的全面實施和人民幣加入SDR,推動我國經濟開放走向新的階段,由此帶來新一輪的大開放格局。已經出現的經濟新常態的特徵,大開放、大調整和大變革戰略的全面實施,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宏觀經濟和金融的動態行為特徵。

  進一步考慮到2015年我國國際收支結構和平衡模式的新變化,國際收支從常規性“雙順差”轉變為經常項目順差與資本和金融項下非儲備資産逆差,國際收支平衡模式從過去用儲備資産逆差來平衡私人部門順差轉變為用儲備資産順差來平衡私人部門逆差。這樣的國際收支平衡模式是不可持續的,蘊藏巨大的宏觀經濟和金融風險。這就要求政策層面對國際收支實施主動的管理。

  無論是為了突破當前的宏觀經濟政策困境,還是適應經濟新常態與大調整、大變革和大開放的長期趨勢,或者滿足國際收支結構和平衡模式變化所帶來的新要求,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再定位都不簡單是政策力度的變化,而是宏觀經濟政策框架的整體性重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