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玉米深加工業“痛點”亟待解決

  • 發佈時間:2015-10-19 02:35:0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利靜

  玉米深加工行業正處於水深火熱狀態。今年8月份,為了減少企業虧損壓力,包括中糧、益海、鵬程生化等多數澱粉加工開始停機減産,目前大多處於停産或停一半的狀況。

  據統計,黑龍江省有玉米加工企業58戶,其中規模以上28戶,年加工能力近1000萬噸。據黑龍江省玉米深加工行業協會統計,自去年潮糧期開始,全省玉米深加工全行業虧損,很多企業不能開工。

  今年除玉米油有上漲外,其他三種副産品跌幅較大,其中玉米皮和玉米粕價格幾乎腰斬。以山東地區為例,7月份以來,玉米澱粉價格從6月份的2900元/噸大幅回落到2500-2600元/噸,加工企業虧損在350-400元/噸。

  深加工企業在消化糧源、促進農民增收、提高霉變玉米使用價值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受收儲政策影響,玉米市場價格出現扭曲,深加工行業與玉米價格長期倒挂。部分原料需求不得不轉向國外,高粱、木薯等玉米替代品進口量達2000萬噸以上,並有繼續增長的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又減緩了玉米的去庫存化進程。

  國家在消化陳糧上的矛盾焦點隨之發生了轉移。此前,從糧食安全形度考慮,我國發展燃料乙醇這一玉米下游加工行業一直較謹慎。而在當前玉米已階段性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已經形成的庫存亟需處理。

  我國2000年開始發展以玉米等為原料的燃料乙醇,並在東北、河南、安徽等地按10%的比例添加到汽油中,每年可消耗玉米450萬噸左右。有分析人士認為,當前階段,應當放手釋放乙醇對玉米的需求。同時針對加工企業生産經營中的“痛點”具體分析具體解決。

  市場研究人士指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解決。首先,有針對性地推出運費等專項補貼,鼓勵深加工企業優先收購生霉粒偏重地區農民的余糧。其次,適度放寬對東北企業的拍賣補貼標準,提高補貼拍賣效率。按照2014年7月出臺的對東北玉米深加工企業競購加工國家臨儲玉米補貼辦法,如果企業實際採購量低於兩個月加工量,就有可能拿不到補貼。黑龍江省糧食系統有關人士建議,可適當放寬拍賣補貼標準,如按企業20天左右的加工量確定補貼門檻,以進一步調動企業入市積極性。第三,探索加工企業參與托市收購的商業儲備模式。具體做法是,加工企業在潮糧期按國家托市價格收購玉米,將全年收購量壓縮到潮糧期,到乾糧期企業自主消耗這部分庫存,國家按加工企業乾糧期(5月到10月)實際加工量與潮糧期存儲量兩者中的最小值給予一定的收購費、存儲費、烘乾費和存糧貼息等相關補貼,但總體低於現行的國家托市成本。如若採用這種模式,需要建立嚴格的監管機制,確保企業庫存儲備充分用於自用加工,防範其騙取國家補貼。第四,對玉米深加工産品實施出口退稅,提高玉米深加工企業出口競爭力。

  長遠來看,市場人士認為,應完善臨儲政策,積極探索目標價格補貼制度。一方面,在確保農民利益的前提下,靈活設定臨儲價格。另一方面,密切關注市場價格,完善監管機制,尤其是在玉米價格快速上漲時期,一旦市場價格達到或超過臨儲價格,應第一時間停止敞開收購,避免出現“轉圈糧”套取國家補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