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信託自提門檻難擋傘形信託兇猛

  • 發佈時間:2015-04-08 00:30:5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夏村

  A股狂奔,杠桿狂歡。

  4月7日,上證綜指大漲2.52%劍指4000點,滬深兩市全天成交約1.39萬億元。A股牛氣沖天,增量資金持續涌入被認為是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作為杠桿資金之一的傘形信託,儘管受到監管機構的限制,但近期入市節奏仍頗為兇猛,以至於某信託公司不得不主動抬高門檻以應對暴增的業務量。

  業內人士表示,3月以來A股行情的爆發使得更多資金通過傘形信託劣後級“跳躍”進場,而銀行理財資金在收緊風控的同時,其配資熱情並未減少,這被認為是A股走牛的源頭“活水”。

  業務量暴增自提門檻至500萬

  投資傘形信託的門檻又提升了,但這一次,並非“降杠桿”,而是信託公司自己忙不過來了。

  近日,一位證券投資信託經理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進入3月份後,傘形信託業務多得做不過來,所以半個月前公司的傘形信託劣後級投資門檻已經由原來的100萬元提升至500萬元。“現在資金規模低於500萬元的,我們公司已經不做了,人手不夠用。”他説。

  所謂傘形信託,即在一個主信託賬號,通過分組交易系統設置若干個獨立的子信託,每個子信託便是一個小型結構化信託。信託公司通過其資訊技術和風控平臺,對每個子信託進行管理和監控。雖然共用一個信託賬號,但每個子信託都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結構化信託産品,單獨投資操作和清算。其交易結構是:在原有的股東賬戶和信託賬戶下(一級母賬戶),通過設立二級虛擬子賬戶的方式,來為多名資金量有限的投資者(劣後受益人)提供結構化的證券投資的融資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子信託的結構化模式使其具有杠桿資金的性質。據業內人士介紹,與A股市場更尋常的“兩融”業務中1:1的杠桿相比,傘形信託的杠桿更高,一般為2:1、2.5:1或3:1,且其優先級多為銀行理財資金,這就意味著,通過傘形信託,劣後客戶可以控制最多三倍較為便宜的銀行資金用於A股投資,以期賺取高額收益。

  所以,憑藉著上述種種,傘形信託成為這輪“杠桿上的牛市”的重要推動力,同時行情的持續走牛亦使傘形信託規模大增。

  但傘形信託規模到底有多大?目前尚缺乏準確的統計數據,在去年12月底信託業內人士估計,傘形信託的存續規模為2000億元,而在春節前來自券商的估算則顯示,其規模為3000—4000億元。

  某南方信託公司相關人士透露,自去年A股走牛以來,傘形信託業務就持續升溫。今年1、2月A股出現調整,傘形信託業務量增速出現下滑,但3月份A股重新爆發後,傘形信託又“發的很猛”。

  除了前述信託公司主動將劣後投資門檻提高外,另外一家信託公司的數據亦印證了上述觀察。據這家傘形信託業務量排名前三的信託公司官網顯示,今年3月該公司共成立152隻子信託,僅次於去年12月份的201隻,是去年以來單月成立數量“第二高”。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這輪行情啟動前的2014年5、6月份,該公司僅分別成立4隻和11隻子信託。

  高凈值散戶借道“跳躍”進場

  作為“助漲助跌”的杠桿資金,傘形信託兇猛入市已經引發市場以及監管機構的注意。

  今年2月,監管機構下發文件表示“禁止證券公司通過代銷傘形信託,P2P平臺,自主開發相關融資融券服務系統等形式,為客戶與他人,客戶與客戶之間的融資融券活動提供任何便利和服務。”這份被解讀為旨在降杠桿的文件曾引發市場的軒然大波,不過從目前來看,作用並不明顯。

  一位資深證券投資信託經理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解釋道,目前銀監系統並未下發文件限制傘形信託業務,且在傘形信託業務中,信託公司與券商僅就傘形信託的主信託簽署代銷協議,子信託並不簽署,所以證監系統的這份文件“禁止證券公司通過代銷傘形信託”將使新開設的傘形信託銷售受到限制,但並不影響已成立的主信託下新增子信託業務。

  國信證券在近期的一份研報中認為,隨著監管機構叫停券商代銷傘形信託産品,傘形信託主流業務模式將會發生演變,券商在形式上不再代銷傘形信託産品,但可以借道資管計劃、銀行理財或者其他渠道,把有配資需求的客戶引導到信託公司。

  “雖然受到監管限制,但傘形信託現在還這麼火,關鍵是有客戶需求。”前述證券投資信託經理如是説。不過,他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與去年末不同的是,現在傘形信託的劣後級客戶更多的是“散戶”。

  實際上,受宏觀經濟運作困難等因素的影響,一些産業資本借道傘形信託在去年甚至更早時間進入A股。隨著A股財富效應顯現,更多散戶開始跑步入場。前述信託經理説:“以前劣後級客戶多是公司,現在更多的是個人。”而這意味著相比此前更多的高凈值散戶開始借助高杠桿的傘形信託“跳躍進場”。

  銀行配資熱情不減

  在A股走牛的背景下,傘形信託“兇猛入市”得益於其利益鏈條各個環節的“配合”,這其中自然包括傘形信託優先級最為重要的資金來源——銀行理財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一些銀行開始自發收緊傘形信託配資業務。年初,光大銀行要求傘形信託新增子單元最高比例由原來的1:3降為1:2.5,預警止損線修改為0.93/0.88。近日,據媒體報道,招商銀行亦不再受理1:2.5杠桿業務,杠桿比例最高為1:2,對應的預警線為0.90,平倉線為0.85。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上述銀行收緊傘形信託配資主要是出於風控原因。前述證券投資信託經理透露,實際上,包括上述兩家銀行在內的多家股份制銀行在近期還“找到府”希望做配資業務,甚至某業務保守的國有大行亦對此産生興趣,專門到公司了解情況。

  實際上,銀行理財資金實際上有著相當的積極性。例如,有一家傘形信託的配資“大戶”的銀行,中金公司就在一份研報中表示,該銀行明確表示,2015年將繼續增加理財對股市權益類投資的佔比。考慮到理財餘額每年以40%左右的速度增長,2015年理財權益類投資餘額的增長將至少在50%左右。銀行增加權益類投資的背景是理財規模快速增長,債券利率整體下行;同時,原先高收益率的非標資産難覓,所以銀行必須尋找替代性的高收益率資産。權益類投資特別是兩融收益權、傘形信託的風險很低,是理想的替代性高收益率資産。

  國信證券亦在近期的一份研報中表示,銀行對權益市場較為看好,入市動力較強,可通過兩融受益權、傘形信託等形式間接參與股票市場。在金融脫媒、居民金融資産多元化以及銀行綜合化經營的大趨勢下,銀行理財資金將以各種形式進入股市,這將成為後續走牛的源頭“活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