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ST二重四年虧損破百億 回購要約遭股民抵制

  • 發佈時間:2015-03-04 06: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4日訊(記者 郭曉偉)誰也沒想到,掛牌前業績高速增長的二重重裝上市後如此慘澹;更沒人想到,上市短短五年後,*ST二重已走到退市邊緣。

  翻閱*ST二重往期年報發現,2010年到2013年,公司凈利潤為2.7億、-1.4億、-26億和-32億元;今年一月份,*ST二重發佈年度業績預告,預虧78億元。上市五年,*ST二重虧損就超過130億元。

  在上市公司管理層方面,*ST二重也是動蕩不已。今年一月,董事長楊建輝請辭;董事黃果請辭;副董事長胡洪請辭。此外,胡洪還辭去了總經理職務。

  退市已成定局。此時,*ST二重的實際控股股東中國機械工業集團(下稱國機集團)啟動對全體股東的全面要約收購,擬以2.59元/股的價格回購股民手中所持股權。

  該決定引起了股民的爭議。對比8.5元的發行價,很多股民都表示不能接受,但如果拒絕,面臨的必將是血本無虧的局面。“投資者的利益根本無法得到保障。”上海股民吳先生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也有部分股民期待*ST二重重新上市,讓手中的籌碼再次成為真金白銀。

  *ST二重方面給出的答覆是,“暫無重新上市計劃”。

  中國經濟網記者致電*ST二重董秘辦,對方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二重重裝5年4次虧損

  建國後,鋻於重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重型裝備製造業曾被譽為“共和國的脊梁”。當時,圈內最流行的説法莫過於八大重機廠,即太原重工、一重、二重、中信重工、大連起重、北方重工等八家大型國有企業。

  1998年,太原重工通過資産清算後率先上市。在隨後的2005年至2010年,重裝行業迎來黃金期,整個行業業績紛紛爆發,位於四川德陽的二重也選擇了在這個時候登陸資本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總股本為13.9股,每股面值1元,是由二重重裝公司2007年7月31日經審計後的凈資産折股而成,未全部折股的餘額7.3億元計入公司資本公積。

  據2011年上市公司匯總數據顯示,在機械行業150多家上市公司業績排名中,*ST二重還位列前十。

  然而,伴隨著後經濟危機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日益凸顯,裝備製造業産能過剩的問題也變得愈加清晰。截至2011年年底,裝備製造業已經開始進入銷售低、回款難的苦日子。*ST二重也不例外。

  當年,*ST二重實現營收67億元,而利潤卻是-1.4億元。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倒下後,便很不幸成為其持續虧損的開始。

  2012年,*ST二重營收72億,虧損26億元;2013年,*ST二重營收也下跌近半至39億元,虧損高達32億元。今年一月份, *ST二重發佈2014年度業績預告,預虧78億元。

  至於原因,公司稱主要為兩點。其一,所處行業産能過剩,主要産品價格大幅下滑,負債高企導致經營性虧損;二是,因客戶資金週轉緊張,公司貨款回收困難,出現了大量應收賬款延長、貨款逾期情況。

  退市的陰影蒙在了這家大型經濟體的上空。

  投資核電成*ST二重之痛?

  關於*ST二重為何會如此快速倒下,很多投資者把問題的根本推到了二重江蘇鎮江重大技術裝備出海口基地上。

  眾所週知,建國初期,處於國防安全考慮,多數重工企業都建設在三線地區。行業發展提速後,重裝企業大多面臨著交通不便的問題。對於運營而言,高額的運輸費也無疑吞噬了商品的利潤。

  2009年3月,*ST二重決議在江蘇鎮江投建了重大技術裝備出海口基地,以實現公司産品的生産和海運能力。

  數據顯示,當該項目計劃總投資約57.3億元,一期總投資約35.3億元,主要建設大型核電及重大件江海聯運重型專用碼頭;二期總投資約22億元,全部用於生産核電相關設備。

  不幸的是,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引發的核泄漏事故,讓國家對核電安全問題有了更深的認識。國務院召開會議,叫停國內所有核電工程,*ST二重的鎮江項目也包括在內。

  一位*ST二重公司內部人士曾説,由於項目投了資,不能按期開工和接訂單,就無法産生收益,先前從銀行的貸款也就還不上,加上原本的行業下滑,導致公司負債高企,經營壓力巨大。

  國內某裝備製造企業戰略研究部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ST二重當時選擇這條路,應該説是對的。因為整個裝備製造業正在轉型時期,很多企業都選擇了新的支撐産業。現在看來,如果不是福島核電站事件,鎮江項目肯定有很強的活力。”

  他還説,“*ST二重的運氣確實有點差”。

  聊勝於無的回購要約?

  2015年2月16日,*ST二重披露了一份要約收購。根據公告,*ST二重的實際控股股東中國機械工業集團(下稱國機集團)將啟動對全體股東的全面要約收購,目的是避免公司進入退市整理期,股價震蕩下跌給投資者帶來巨大損失。

  方案顯示,要約收購價為2.59元/股,較公司停牌前30個交易日均價2.35元/股溢價10.21%。由於公司目前第一、二大股東二重集團(國機集團全資子企業)和中國華融資産管理公司均不接受本次要約收購,因而所有能收購的股份最多為4.01億股,佔該總股本的17.5%,對應資金10.4億元。

  *ST二重還表示,在4月3日要約期限到期之前,如果公司的社會持股比例在10%之下,那麼要約收購生效;反之,在10%之上則不成功,股民被收購的股份將被退回。

  這份要約面世後,便遭到股民的強烈抵制。

  “*ST二重發行價8.5元,現在拿出來不到2.6元的價位就要回購,這不是明擺著坑股民麼?”一位投資者無奈的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但是,如果不賣股票可能就一分錢都不值了,這簡直也是沒得選。”

  面對質疑,*ST二重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也曾回應,“鋻於公司目前狀況並不明朗,建議投資者可以撤出資金,做其他的投資。”

  最新消息顯示,國際集團計劃于2015年3月5日15:00-16:30 召開關於全面要約收購*ST二重事宜的網上溝通會,但多數股民表示,“不抱什麼希望”。

  *ST二重望再次上市?

  對於*ST二重主動退市,分析人士則表示可以接受。

  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就表示,“相較于被動退市,本次國機集團實施全面要約使*ST二重主動退市,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更優的退出方式,保護了持有該股投資者的利益。”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也認為,主動退市對於投資者來説是一種保護措施。

  但手握*ST二重股票的股民卻並不買賬,有部分股民把“翻本”的希望寄託在*ST二重再次上市上。

  確實,此前,國機集團曾批准了二重集團改革和振興的方案,同時也表示將助力讓*ST二重盈利爭取再上市。

  對於未來是否會重新上市,*ST二重方面回應稱,公司目前尚無重新上市的具體計劃。

  財經評論員熊錦秋也説,“該公司應當全面客觀披露所有目前和未來的計劃以及經營狀況,讓投資者自己去抉擇退出還是繼續持有股權。”

  針對此事,知名獨立財經撰稿人曹中銘提出,“*ST二重在對要約收購持異議股東的回購請求權、現金選擇權等作出專門安排基礎上,對於今後可能實現的重新上市,同樣應該作出專門性的安排。如果今後能重新上市,對於那些接受要約收購的中小股東,也應該為其提供重新回購股份的機會。”

*ST二重(601268)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