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牛市初期”做好三件事

  • 發佈時間:2014-08-30 01:43:2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股民説市

  □謝宏章

  中國股市特點是“牛短熊長”,但每次“牛市”都會給投資者帶來豐厚利潤。因此,作為股民尤其是經歷了漫長熊市煎熬的投資者,及時抓住難得的“牛市”機會,扭虧為盈甚至大幅獲利顯得尤為重要。

  每當“牛市”來臨,投資者唯一要做的工作就是未雨綢繆、積極準備,要抓住剛剛啟動處於牛市初期的市場投資機會。可以説,只有做好了牛市初期的操作,才能為取得整個“牛市”的操作成功奠定紮實的基礎。普通投資者要做好牛市初期的操作,無需過於複雜,只要做好三件事即可。

  首先是“牛市初期”的倉位控制。行情一旦觸底反彈,首先要確保牛市初期賬戶持有足夠數量的籌碼,切不可因踏空造成操作上的徹底被動。在牛市初期,普通投資者持有多少倉位才是正確的倉位?筆者的體會是,要因人而異,從不同投資者的操作風格和風險承受能力出發,調整牛市初期的具體倉位。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倉位輕的投資者要及時補倉、防止踏空;二是倉位居中的投資者要跌時補倉、漲時減倉,確保做到適量適度;三是倉位重的投資者要利用反彈機會及時減倉,防止被套。值得一提的是,在按上述方法確定牛市初期的持倉比例時,一定要有自己的操作定律,確定合理的倉位比例和增減方式,不要被行情漲跌和多數人的判斷、趨向所干擾,影響自己實際操作,尤其是不要空倉走極端。這一點,在牛市初期的倉位控制中顯得特別重要。

  其次是牛市初期的品種選擇。在牛市初期操作中,選股與控倉也顯得非常重要。如果只有好的倉位控制,沒有好的品種選擇,同樣難以達到理想的操作收益。在品種選擇中,不少投資者都有“棄弱擇強”的習慣,認為只有這樣選股,才能在牛市初期的操作中跑贏指數、成為贏家。實際上,此法操作的效果不一定最好。經驗表明,一開始表現搶眼的強勢股,甚至那些率先漲停的股票在接下來的牛市初期中,不一定是最強勢的品種,投資者在牛市初期的選股中,沒有必要去冒風險,參與所謂強勢股的跟風操作。就普通投資者而言,在牛市初期只需在長線關注的熟悉品種中精心選擇、仔細挖掘其中的“潛力股”即可。與此同時,還應做好組合搭配,既包括不同市場股票的搭配,比如深圳市場和上海市場的股票,主機板和中小板、創業板市場的股票等,投資者可根據各自實際以及操作風格等分別適量買入並持有;也包括不同行業股票的搭配,比如金融、鋼鐵、航空、電力、基建等,投資者在品種選擇時也要注意分散配置,適量買入;還包括不同價位股票的搭配,除了要充分考慮不同品種內在估值外,還要有意識地分別買入不同價位的股票,做到不同價位股票之間的有機配置。

  第三是牛市初期的節奏把握。在操作層面,一般策略有兩種:一是耐心持股、長線投資。對於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説,選擇此法操作顯得較為穩妥,不失為上策。還有一種策略是利用大盤和個股的波動,通過及時有效的短線進出操作,通過踏準節奏、高拋低吸,去爭取牛市初期正常收益之外的“超額收益”,盡力讓利潤達到較大化程度。對於後者,投資者在操作中,既要選好對象,賣出時原則上要選擇突然大漲的股票,曾經低吸、在反彈中已經獲利的股票,以及時價高於之前賣出價(即越漲越賣)的股票;買入時則要選擇突然大跌的股票,曾經高拋、在下跌中已有正差的股票,以及時價低於之前買入價(即越跌越買)的股票。也要選好時機,當個股普漲、出現“賣易買難”的情形時,一定要注意賣前謹慎抉擇,賣後及時接回,只要確保按計劃、有正差、能接回即可。既不要指望買得最低、賣得最高,又要嚴格按計劃的價格做到該買則買、該賣則賣,防止錯失機會、鑄成大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