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跑兩會:專業合作社讓農民增收
- 中國網 www.china.com.cn 2012-03-06 07:08
- 列印 | 轉發 | 評論
(一)在收入分配改革中 如何增加農民收入
3月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審查年度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成為重要內容。
在收入分配改革中,如何增加農民收入,是兩會的代表委員近幾年持續關注的問題。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我國有25個省份的農村居民收入增長超越各省的GDP增速,有29個省的農民收入增速整體快於城市居民收入增速。2011年,江蘇省大力提升農業組織化水準,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成員達562萬戶,入社農戶比例達38%,出資額909億元,三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位。
(二)“韭菜合作社”與“扣蟹養殖合作社”的建立與發展
走進江蘇省啟東市的農村,隨處可見連成一片的塑膠大棚。在啟東市北新鎮民新村的一個蔬菜大棚裏,當地小有名氣的“韭菜大王”龔善新正在幫助同村的菜農收割韭菜。龔善新告訴記者,這些韭菜是今年的最後一批了。北新鎮韭菜種植戶告訴記者,發到全國各地的韭菜由龔社長統一來銷售。菜農告訴記者,2011年韭菜每畝收入有9千元左右。
53歲的龔善新是啟東市新田蔬果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也是當地最先在大棚裏種韭菜的農民。他告訴我們,成立於2007年新田蔬菜專業合作社目前有500多戶菜農,其中80%以上種的都是韭菜,所以菜農們更習慣叫它“韭菜合作社”。從去年底到現在,他們合作社種植的大棚韭菜一直供不應求。龔善新説:“現在供應很緊張,從10點鐘以後光是接電話都來不及,不夠安排。所以一個緊老客戶,還要給新客戶,那麼路遠的,他們一拉就幾十噸,700、800噸,這麼多的貨,所以還要增加種植的面積。”
剛剛過去的2011年,全國各地接連出現的“菜賤傷農”的報道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但龔善新卻帶著合作社的菜農,家家戶戶都賺了個盆滿缽滿,究竟有什麼法寶呢?去年6月才加入韭菜合作社的菜農施碧輝向我們講述了他的經歷。施碧輝説:“我們當時種的時候就是這個黃瓜、茄子還有菜椒,花的人工,付出去的錢也是相當大的,純收入不太多,每畝地只有2千左右。”2010年,施碧輝家大棚裏種植的青椒獲得了豐收。可當他滿心歡喜地把滿滿一卡車青椒送到上海的農産品批發市場,想賣個好價錢的時候,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
施碧輝告訴記者,走進批發市場,拉過去以後,他們説不需要了,不需要了,賣不掉就拉回去,拉回去還要出保潔費,又不能把這個貨全都倒掉。最後只能深埋,埋掉。
這次慘痛的經歷,讓施碧輝幾乎想放棄已經種了多年的蔬菜大棚。而就在這個時候,龔善新和他的韭菜合作社來到了洋橋村。在合作社內有培訓班,從進種子到肥料、農藥到銷售,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早在2003年,龔善新就發現,傳統的黃瓜、油菜、辣椒等大棚蔬菜已顯露出同質化競爭的苗頭,而在江南地區用有廣泛消費市場的韭菜卻是“一枝獨秀”。進一步考察後龔善新了解到,啟東本地的韭菜上市期恰逢元旦春節之間的市場需求旺季,比北方韭菜要早一個月。同時,韭菜還具備一次播種、多年收穫和培植采收簡單、用工量少等優點。最關鍵的是,韭菜在華東地區尚無連片規模種植。於是,龔善新決定改種大棚韭菜。
施碧輝説:“我們從2003年開始,試一下子,種了5、6畝韭菜,效益相當好。在2003年那時候有5、6千塊錢一畝。”初次試驗的成功,讓龔善新拿定了主意。從2004年起,他逐步把自己的500畝蔬菜全部改為大棚韭菜,並在2007年聯合同村的100多戶菜農,成立了韭菜專業合作社,從購種、肥料、農藥到銷售進行統一管理。
施碧輝告訴記者,合作社給農戶買種子,種子是批發價,肥料也是批發價,到銷的時候統一銷售,這樣合作社的信譽也是越來越好。因為他們的韭菜打出了品牌,知道的人多了,從北京也來了,天津也來了,徐州也來了,蚌埠也來了,合肥也來了。2011年6月,施碧輝和幾位同村的菜農一起加入了龔善新的合作社,把自家的10畝大棚全部改種了韭菜。根據合作社的統一要求,第一年種植的韭菜到年底上市的季節,只能割上一茬。但就是這一茬韭菜,仍然讓施碧輝嘗到了甜頭。施碧輝告訴記者,當時一茬的純收入是5千元。種植大棚韭菜的用工量只相當於傳統蔬菜的三分之一,每年集中管理的時間只有三、四個月,其餘的時間,他和妻子還可以外出打工。施碧輝説,他的10畝地賺了5、6萬,再加上自己出去打工掙了2、3萬,老婆掙了1.5萬,全家家庭收入增加了6萬多,當然這些都是純收入。
龔善新的“韭菜合作社”瞄準市場需求,通過改變傳統種植品種,帶動了農民收入的增長。而在啟東市北新鎮的三合村,這個擁有20多年扣蟹養殖歷史的村子,在不改變養殖品種的情況下,通過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仍然達到了農民增收的目的。
三合村的扣蟹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09年,目前已加入的養殖戶有300多戶。合作社理事長吳忠祥告訴我們,儘管這裡有20多年的養殖歷史,但扣蟹的産量和品質始終無法提高。合作社成立之後,他們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對養殖戶進行培訓。
啟東市北新鎮三合村扣蟹養殖戶吳忠祥告訴記者,2009年以前,大型的培訓是沒有的。只是農戶,養殖戶,養殖戶之間互相地去交流。實際上這是一個關鍵,只看眼前,不看前面。對扣蟹的生長速度也好,品質也好都帶來一定影響。除了定期的集中技術培訓,合作社還從科研院所邀請專家到養殖現場進行指導。一系列的技術培訓,給扣蟹養殖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啟東市扣蟹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吳忠祥説:“我們剛開始80年代養的時候,就只能是100多斤,100來斤一畝,現在到400斤,400多斤。那麼前兩年,前三年之前一般達到300斤,就是養殖的高手了,現在300斤不是什麼高手,很一般性也很可能屬於偏低的。”
扣蟹的産量和品質提高了,銷路的問題怎麼解決呢?吳忠祥告訴我們,在他們的扣蟹合作社裏,還有一批不養蟹的人,合作社專門聘請專職的行銷員。記者了解到,這樣的人員一共有15個人,主要做就是為合作社打品牌。第二個幫助養殖戶越早越好越快的把扣蟹在這個時間裏面銷售,第三個就是在價錢方面能夠比其他地方,其他地區要高。
李紅儉就是扣蟹合作社15名專職行銷員當中的一個,他主要負責昆山、無錫、宜興等周邊地區的銷售。他説:“每年都要把市場行情摸透,外面的養殖戶需要多少的蟹苗。我們把資訊再發佈到合作社的成員中去,養的時候心裏有底了,這個苗基本上銷到哪心裏也有數了。”
2011年,三合村扣蟹專業合作社産值超過1億元,合作社內的養殖戶平均收入比上年增長20%以上。截至目前,啟東全市登記註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達到了481家,入社農戶已經達到了50%,覆蓋農、林、牧、副、漁等眾多領域。合作社對農民增收的作用比較明顯,啟東市的一項調查顯示,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的務農收入比一般農戶平均高出20%左右,一些重點鄉鎮甚至高出40%以上。啟東市委書記孫建華表示,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夠切實的來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規避一些市場風險,同時也是農産品或者産業和市場對接的一種有效的載體。
2007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産品的生産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産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産資料的購買,農産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産經營有關的技術、資訊等服務。
(三)“蘇合”聯社的農産品直銷模式
就在兩會前夕,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前往江蘇省,對那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報告顯示,“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規避農業市場風險、維護農民切身利益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們是如何運作發展的呢?
在江蘇啟東農村,當地農民憑藉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增加了種植環節的收入,但是他們後來發現從田間地頭到商場超市,中間環節過多讓農民和市民兩頭吃虧。經過一番調研,他們又創新性地成立了“專業合作聯社”,直接到城市開設直營店,促進産銷銜接,破解銷售瓶頸,推動了城市鮮活農産品零售體系建設。
2011年12月底,一家專門銷售農産品的超市在啟東市中心的鬧市區開業了。走進這家超市,我們發現,裏面銷售的全都是當地農民自己中和養殖的農産品,而這個超市有一個獨特的標識------“蘇合”。
啟東市農工辦主任張海兵告訴記者,蘇合這個商標是江蘇省農委為了促進農民增收,以農民合作社的名義就是建立一個品牌。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合作社基地規模日益擴大,農産品銷售難問題時有發生。孫建華説:“農民真正種的東西,中間環節太多了,中間環節多了以後,農民的真正的利潤空間相對來講不是很高。”
江蘇省農業部門的調查顯示,蔬菜産銷各環節的每斤總成本為2.02元,總利潤為2.15元,其中,農民在生産環節承擔總成本的42.5%,獲利卻只佔7.6%;其他環節承擔成本57.5%,獲利卻佔92.4%,這也就意味著流通零售環節佔據了利潤的大頭。“蘇合”的誕生,即為有意破解“中間環節”難題。記者了解到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可以引導,也就是等於它跟市場直接對接,可以引導農民今後去種什麼,去怎樣種,這樣的話就老百姓種這些高效,都市所需要的這些農産品積極性也就會提高,老百姓增收了,並且平抑了物價。
直營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蘇合啟東銷售合作聯社整合了市內的57家專業合作社,由於銷售的農産品均是從合作社的田間地頭直接運到超市,比周邊市場的平均價格低15%至20%。江蘇省啟東市委書記孫建華説:“如何來使農民的收入倍增,除了要把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好,農業科技這項工作推廣好,同時要把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好以外,關鍵就是把我們這個農民與市場這項工作對接好。那麼對接一個重要的一個媒介,就是農民的專業合作組織。”
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江蘇全省組建銷售合作聯社73家,其中“蘇合”銷售合作聯社33家,在城市社區開設直營店62家,直接帶動12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進城直銷農産品,全年實現銷售收入超過7億元。
(四)如何走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之路
農村合作社把一家一戶闖市場的農戶們團結起來,分工合作,極大地提高了生産效率,從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開始實施到現在,全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已經達到50萬家。如何保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在最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上,一些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全國人大代表,北京樂平西甜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馮樂平表示,關注農民的增收實際上是她一直在關注的一個話題。
馮樂平,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作為一名有著20多年西瓜種植經驗的農民,同時又是北京樂平西甜瓜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馮樂平一直關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2007年7月,《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正式施行,但沒多久馮樂平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她説:“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之前,這些分散的瓜農在自己的地裏去生産這個産品,因為國務院已經出臺了免地稅,還免自産自銷的這種農副産品稅收。那麼後來發現,這個過去一家一戶可以享受這個政策,那麼交到專業合作社來這個政策就沒有得到。”
2008年全國兩會期間,馮樂平提出“現行惠農政策別把農民專業合作社漏掉了”的建議,希望在政府對農民的稅收優惠在專業合作社中繼續實施,這一建議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2008年6月24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關於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明確規定: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生産的農業産品,以及向本社成員銷售的農膜、種子、種苗、化肥、農藥、農機等,免征增值稅;合作社與本社成員簽訂的農業産品和農業生産資料購銷合同,免征印花稅。馮樂平説:“第二年的時候,我又提出來一個專業合作社發展一定階段,它是需要人去帶領去幹的。是不是大學生村官可以到專業合作社中來發展。”
2010年全國兩會期間,馮樂平又提出了“到合作社工作的大學生應享受村官待遇”的建議,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遇到的人才瓶頸這一問題。馮樂平告訴我們,這個建議目前在北京市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實。2011年4月,在北京市選聘的3127名“大學生村官”中,明確了擔任“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助理”的“村官”有145名。她説:“現在合作社已經享受到這個政策的落實了。那麼他們來以後,就帶來一些專業的知識,專業的銷售這種技能。”
馮樂平告訴我們,目前她們的西甜瓜合作社已經擁有成員650戶,年銷售收入達8000多萬元,輻射周邊3000余戶農民。作為人大代表,在今年的兩會上,她依然會繼續關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問題。她説:“今年的提案可能還要在專業合作社持續,政府持續支援,其他省市存在金融貸款難的問題,北京可能不是很突出,如果説金融貸款如果大家都需求,我現在正跟幾個省的全國人大代表在溝通。如果説大家強烈地希望提出也會把這個金融貸款需求,帶上會。”
半小時觀察:
在今天上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指出,2012年的主要任務是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是我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根本立足點,是今年工作的重點。同時要抓緊制定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等。我們注意到,除了提出這個工作重點,報告中還提到了工作的途徑,那就是加快構建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大力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完善鼓勵居民消費政策。擴大消費信貸。改善消費環境,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在穩步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同時,我們看到今年的GDP預期略微下調,7.5%的增速有利於穩定物價,更是為經濟轉型創造條件。而要真正實現國民收入的穩步增長,還需要把政府報告中的方向性條文落實為實實在在的行動。
- 來源:中央電視臺
- 編輯: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