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人民幣中間價相較去年12月31日的6.4936已貶值2.95%,比去年7月9日中間價6.1151貶值8.53%。對此,有研報指出,人民幣並沒有長期貶值的基礎,沒有必要過度悲觀,要平常心看待人民幣加大波動,這是匯率形成機制更為市場化的表現。
縱觀2005年7月21日匯改以來這11年的歷程,人民幣匯率起起伏伏,匯率制度多次改進。特別是自去年“8·11”新匯改後,各國央行、國際機構、投資者對於人民幣匯率波動及匯市政策變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今年5月以來國際形勢風雲變幻,特別是6月英國意外退歐引發黑天鵝事件,人民幣再次持續走低。大家都想知道,人民幣未來將走向何方?
案例
人民幣貶值讓留學生一年多花3萬元
從美國回來度假的留學生小趙最近很不開心,準確地説,是她全家都很鬱悶。上週五,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已經到了6.6853,而小趙腦子裏還清清楚楚記得去年這時候的中間價只有6.11左右。
“我真是不能相信,人民幣對美元這一年竟然貶了這麼多。”小趙説,每年暑假父母都會給她準備5萬美元。如果按去年的匯率,差不多是30.55萬人民幣,現在最少要花33.45萬,短短一年就多出了快3萬元人民幣,成本提高了一成。小趙的母親這幾天特別後悔去年夏天匯率低的時候沒有多換一些。
跟小趙一家一樣懊悔不已的還有很多人。比如,去美國移民或買房的中國人,以50萬美元的基礎計算,如果去年換匯,只需要305.5萬元人民幣;到了現在就要漲到334.5萬元人民幣,一年時間就要多支出29萬元,不少都市白領一年也掙不了這麼多。
但是,如果我們把觀察的時間拉長一些,就會發現,現在換匯的人也不是最倒楣的,以前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曾經長期在7以上甚至達到8,比現在還要低很多。
數據
匯改11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值23.8%
打開央行網站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匯率走勢圖,不難看出,自2005年7月21日開始到現在,匯率的曲線明顯分為四段。
從左到右第一段(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是向下的拋物線,第二段(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則是一條近乎水準的直線,第三段(2010年7月到2015年8月)是一條有明顯起伏的向下曲線。第四段則是一段斜率和波動都較大的向上曲線,時間從2015年8月到現在。
從對應的匯率來看,11年前的2005年的7月2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夜之間升值2.05%,從1美元兌8.2765元變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2006年5月,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告別8字頭進入“7時代”,全年升幅3.35%。此後,人民幣兌美元開始加速升值。2007年全年升幅6.90%,2008年上半年就大幅升值6.50%。2008年4月1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首度“破7”,達到6.9920元。到2008年下半年,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人民幣開始重新盯住美元不變,在匯率圖表上留下一條水準曲線。
兩年後的2010年的6月19日,人民幣迎來“二次匯改”。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加劇,也不再是一味單邊升值。比如2012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全年出現先強後弱的走勢,但全年升值幅度只有0.25%。2014年1月14日,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早已跌破8字頭、7字頭,達到6.0930,但是此後人民幣匯率仍然有升有降,但是總體波動區間有限,基本都沒有超過6.20。去年8月新匯改,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從6.1左右一下跳到6.4左右。隨後,人民幣開始一波明顯的貶值,直到現在已經接近6.7的水準。雖然比6.1時貶值不少,但比起2005年匯改前,仍已升值23.8%。
事實上,人民幣匯率曲線每一次出現趨勢性變化,基本都與匯率制度重大改革有關。以2005年7月作為中國匯改的元年,人民幣匯改一直都在向前推進。
現狀
過去一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貶值8.53%
2015年8月之後,人民幣匯率開始一個新階段。去年8月11日,央行實施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制度改革。這一舉措增強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使人民幣匯率朝著市場化方向邁進。
但是,這一新舉措也帶來了人民幣匯率迅速下挫,人民幣對美元幾天之內就大幅貶值近3%。隨即,貶值潮繼續洶湧,很多境內居民個人和企業爭相將人民幣兌換為美元避險。9月,外匯佔款繼續大降,再創歷史單月最大降幅。隨著11月底IMF委員會將人民幣納入SDR籃子,2015年12月1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佈“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開始轉向參考一籃子貨幣、保持一籃子匯率基本穩定。當日,離岸人民幣跌破6.56,創四年新低。12月7日至18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錄得“十連跌”,創逾四年半低位。
今年5月開始,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美元指數攀升,人民幣對美元貶值趨勢明顯,5月份人民幣即期匯率和中間價累計跌幅分別達到1.13%和1.38%。6月份,在脫歐事件衝擊下,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繼續貶值0.8%。北青報記者計算發現,今年以來,人民幣中間價相較去年12月31日的6.4936已貶值2.95%,比去年7月9日中間價6.1151貶值8.53%。
市場
擔憂人民幣形成長期單邊貶值
除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節節敗退,更令市場擔憂的是,7月1日最新公佈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報94.88,不僅突破歷史新低,同時較2015年底已貶值6%,這意味著到今年底該指數或下跌超過10%。
很多市場人士擔心,如果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繼續走低,可能會形成人民幣長期單邊貶值的預期,最直接的影響恐怕是外匯儲備的快速流失。去年“8·11”新匯改後,外匯儲備由2014年6月最高點近4萬億美元迅速下降至2015年底的3.33萬億美元。部分業內人士預計,人民幣可能還要繼續貶值,年內有望跌破7,最低或跌至7.2,貶值幅度超過10%,這也和年初部分經濟學家的預期相符。
相比市場的憂心忡忡,央媽倒顯得十分鎮定。7月6日,人民幣匯率又刷新了68個月的新低,當天央行官網發表中國貨幣網特約評論員文章,題目是“6月份人民幣匯率指數小幅貶值”。文章稱,2016年6月30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5.02,較5月末貶值2.19%;參考BIS貨幣籃子和SDR貨幣籃子的人民幣匯率指數分別為96.09和95.76,分別較5月末貶值2.39%和0.47%。雖然三個人民幣匯率指數均有不同程度走貶,但在英國“脫歐”導致國際匯市劇烈波動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波幅遠小于其他貨幣,總體上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市場預期也較為平穩。文章強調,6月份,央行連續通過微網志和有關負責人聲明的方式,向外傳遞“堅定不移地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將繼續按照既有的形成機制有序運作”的資訊。相信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將繼續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機制下呈現雙向浮動的特徵,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仍將保持基本穩定。
觀點
要平常心看待人民幣加大波動
除了央行的堅定,已經有數據更能穩定人心。央行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中國外匯儲備為3.205萬億美元,較5月意外增加134.26億美元,市場原預期減少247億美元。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在第2和第3季度,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可能增加,但不會出現大幅調整。因為,目前中間價形成機制透明有利市場預期,現在的走勢是“有錨的波動”市場壓力不會無限累積。其次,美元指數繼續上行空間有限,人民幣大幅貶值的必要性不大;此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是“利人利己”的現實選擇,一次性貶值的窗口已經關閉。而且,G20會議多次強調要避免競爭性貶值,人民幣加入SDR籃子也將於10月正式生效,中國人民幣匯率政策發生重大調整的可能性不大。
民生證券宏觀研報認為,升貶本身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場是否認為重要,人民幣過去跟隨美元被動升值的確過多,如果可以不引起過度的恐慌情緒與資本外流,讓匯率重回其原本功能定位,貶值其實並不是壞事。長期來看,“國內經濟高增速+進出口貿易大順差+中美利差尚為正+海外是非多”,人民幣並沒有長期貶值的基礎,沒有必要過度悲觀,要平常心看待人民幣加大波動,這是匯率形成機制更為市場化的表現。(程婕)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