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懷化市溆浦縣北斗溪鎮九溪江中心小學,在校老師與留守兒童共度集體生日聚會。
我國有多少農村留守兒童,已成為公眾關心的問題。《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出臺後不久,民政部聯合教育部、公安部發佈《關於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的通知》,決定從今年3月底至7月底,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一次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數進行有效統計。
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陸續啟動。摸排工作具體如何開展?面臨著哪些困難?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狀態如何?現階段各地對於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又採取了哪些措施?記者近日來到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對當地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進行調查。
留守資訊細排查
湖南懷化市溆浦縣北斗溪鎮九溪江鄉華榮村是個邊遠貧窮的小山村。近年來,村裏很多青壯年外出務工。據統計,華榮村全村共有351戶1303人,其中留守兒童59人,佔到16歲以下兒童的23.1%。
5月12日上午,負責摸排工作的鄉鎮駐村幹部宋明宏帶著《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登記表》,來到華榮村村民段澤本家中。今年59歲的段澤本有一個3歲的孫子和一個1歲半的孫女。由於兒子兒媳常年外出打工,基本一年只回一次家,他和老伴就成了兩個孩子的委託監護人。
“小孩的精神狀態怎麼樣?會經常生病嗎?平時吃得好不好……”比對著老人家裏戶口簿顯示的家庭成員資訊,宋明宏一邊填著《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登記表》,一邊和老人聊著家庭成員的近況。
看似簡單的填表過程,其實並不簡單。按照民政部界定留守兒童標準,兩個孩子都屬於留守兒童範疇。不過,此次排查工作不僅僅是數字上的統計,還要有留守兒童父母在何地務工、聯繫電話,委託監護人的監護能力、監護類型、家庭收入來源等更詳細的資訊,共計43處空欄需要填寫。
“如果(委託監護人)身體狀況好就是好,照看有困難就是有困難,我們都要如實記錄。”宋明宏告訴記者,由於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有的孩子年齡太小沒辦法填寫,負責監管的老人文化程度又不高,因此排查工作常常面臨不少困難。每調查一戶,宋明宏都要問上近50個問題,遇到拿不準的,還要反覆核實。在順利情況下,一般一天大概能夠摸排十來戶。
“有時候,因為孩子父母的打工地點經常發生變化,不容易聯繫到,就需要我們多次到府詢問核實,定期回訪。”宋明宏説。
“此次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最大的困難是人力。”懷化市民政局局長戴永福介紹説,懷化市縣兩級分別建立了政府主導,民政牽頭,教育、公安部門協同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摸排工作的領導機制,把責任落實到基層,尤其是縣鄉兩級。
北斗溪鎮黨委書記梁金華告訴記者,對留守兒童的排查工作,作為試點的華榮村早在2014年就已經開展,這得益於其從2013年開始試點建立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中心,該中心成立了以鄉鎮村組幹部、老師、醫生等為主體的服務團隊,從村組和學校班級兩條線入手,逐村、逐校、逐人進行調查摸底,並結合村裏“三連七到戶”等入戶走訪工作,做到不漏一戶、不少一人。
“和之前做過的農村留守兒童統計相比,此次摸排內容更加全面細緻,對以往數據查漏補缺,數據更科學,檔案更健全,服務更週到。”梁金華説。
留守兒童要關愛
“爸爸媽媽,你們什麼時候回來?不管多久,女兒都會一直在家等你們回來的……”這是記者在溆浦縣北斗溪鎮九溪江中心小學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室讀到的一封信,寫信人是該校六年級同學翟嵋香。
父母外出打工那年,翟嵋香才4歲。不想讓小嵋香傷心的父母,淩晨偷偷拿著行李踏上了離開家鄉的列車。當年父母離開的場景,小嵋香至今記憶猶新。
如今,12歲的翟嵋香已經上小學6年級。由於中心小學是寄宿制,她每週五回家一次,要步行1小時的山路。回到家裏,她要幫爺爺奶奶幹農活,還要照顧1歲半的小妹妹。
翟嵋香説,有時候坐在屋前,就會想著父母回來,可是都沒有見到,那種失望和傷心,難以表達。
和小嵋香情況類似的留守兒童在九溪江中心小學有213人,佔全校學生34.9%。
當前,日益增多留守兒童已成為社會問題,地處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腹地的懷化市情況更明顯。根據2014年的統計,懷化市有農村留守兒童20.2萬人。貧困面大、農村青壯勞動力紛紛外出務工造成了空巢家庭偏多的現狀,促使政府職能部門必須超前服務,主動作為。
“祝你生日快樂!”5月12日這一天,九溪江中心小學“留守兒童關愛之家”響起陣陣祝福聲。原來,學校為翟嵋香、張婷、王湘等12名5月份過生日的留守兒童舉行了集體生日聚會。吃著香甜的蛋糕,再輪流與父母視頻通話,讓孩子們開心不已。
九溪江中心小學教導主任舒朝暉指出,由於長期遠離父母,一些留守兒童存在心理失衡、親情失落等問題。“留守兒童關愛之家”是專門為留守兒童設立的愛心陣地,學校對多媒體教室進行了重新佈置,增添了愛心圖書、愛心電話、愛心網路、愛心玩具。孩子們在這裡可以與在外打工的父母面對面視頻聊天,也可以將心裏話寫在墻上,減輕心理壓力。
在服務過程中,各地積極創新服務舉措,探索適合各地的服務模式。北斗溪鎮華榮村是懷化首批建立“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關愛服務中心”的試點之一,該村將留守兒童工作重點放在學校,探索出“三點一線八愛心”的工作方法。
梁金華介紹説,“三點一線”,即家庭、學校、服務中心全天候保駕護航;“八愛心”,即愛心檔案、愛心卡片、愛心陣地、愛心視頻、愛心電話、愛心爸媽、愛心活動、愛心禮物。“目的是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即便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滿滿的關愛還在身邊。”
為優化留守兒童成長的社會環境,溆浦縣橋江鎮獨石村初步形成了以鄉、村、組幹部、中小學校在職教師關愛服務為主體,黨員、五老(老幹部、老教師、老戰士、老專家、老勞模)、社會愛心人士、鄉屬各單位(衛生院、文化站、鄉團委等)幹部組成關愛服務志願者隊伍為幫輔,鄉村坐診醫生、親情視頻電話操作者、心理輔導者、教育輔導者、健康護理員等專技特長人員具體負責日常運作的服務團隊。
近年來,懷化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在城鄉社區建立“空巢老人留守兒童”關愛服務中心的實施方案》等文件,明確黨委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社區實施運作機制,通過修繕現有辦公服務用房、村級活動閒置學校等資産,在全市城鄉社區建設關愛服務中心,同時在城鄉學校確立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構,配備專門人員從事這項工作。據統計,2015年底全市已建立關愛中心550個,今年將再建500個,到2017年底實現全覆蓋。
留守問題需治本
27歲的范菊香,見證了華榮村兩代人的留守史。上世紀90年代,范菊香的父親外出打工,曾讓她一度淪為“留守兒童”。而2012年,迫於生計,她和丈夫前往浙江東陽市打工,只能將1歲大的兒子託付給家裏老人代養,兒子也和自己當年一樣,成了留守兒童。
但是,范菊香打工也不安心。在外打工期間,她每次和兒子視頻的時候,看到家中日漸衰老的母親和嗷嗷待哺的兒子,心裏都特別難過。2014年,范菊香作出決定,辭去工作,選擇返鄉。她主動向村裏關愛服務中心申請幸福院院長一職,村裏答應了她的請求。
“每次一有孩子過來,我就明白他們是來找爸爸媽媽的,我就主動給他們打開QQ視頻,讓他們面對面説説話。看完視頻,還給他們準備一桌熱騰騰的飯菜,吃完再給他們上補習課,讓他們在想爸爸媽媽的同時,可以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關懷和溫暖。”范菊香説,“每次聽到孩子們叫我‘范媽媽’時,我也感到暖心與幸福”。
近年來,各級政府、社會組織為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做了許多工作。如幫助農村留守人員減少孤獨感,緩解留守家庭在生産、生活中面臨的壓力。不過,要想徹底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光靠建立健全關愛體系還遠遠不夠。由於親情關懷和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要解決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心理健康和學習、生活、安全等方面的諸多問題和困難,政府也不能完全包攬包辦。
今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首次提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頂層設計問題。文件明確提出,要從源頭上逐步改變兒童留守的現狀,實現“到2020年兒童留守現象明顯減少”的目標。
“沒有辦法。如果老家有好工作,我們也不想出來。”在浙江打工的溆浦縣盧峰鎮村民武林菊説。
當前,因為父母外出務工導致農村兒童留守,其根本原因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現階段為留守兒童提供物質保障和精神慰藉可以説是一種兜底保障,而解決這一深層次問題還得從經濟層面入手。
專家指出,在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年人關愛和服務的同時,還要著力於農業現代化發展,解決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失衡等問題,多措並舉,才能從根本上緩解農村留守群體之困。要從制度上創造條件,讓父母有意願返鄉,或者孩子能夠跟父母進城。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葉敬忠認為,留守兒童現象的徹底化解,有賴於一個城鄉協同、權利平等、和諧交融且以人的福祉為終極關懷的發展模式。這需要激發鄉村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活力。要將財政投入和扶持政策真正向農村地區傾斜,以地方特色和農民意願為前提,促進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使農村居民實現本土生活的安定富足。
目前,溆浦縣正在建設工業集中區紅花園工業園,希望通過招商引資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為留守兒童的家長務工提供更多選擇。
“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利用良好的投資環境,為留守兒童父母創造在家就業的機會。同時要出臺相關創業激勵政策,鼓勵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父母回家創業。”懷化市關工委辦公室秘書長徐進東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教授都陽認為,農民工無論是在城市打工、從事經營活動,還是返鄉從事創業活動,其持續發展的根本有賴於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不斷前進的源泉,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應當在這方面給予大力支援和幫助。(經濟日報記者 韓秉志)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