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簡政放權,還有多少空間?

  • 發佈時間:2016-05-02 20:30:51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陳煒偉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實現良好開局,其中簡政放權改革對激發市場活力、培育經濟動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三五”開局之年,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還將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哪些紅利?

  放:提高放權“含金量”

  一季度雖然有元旦、春節兩個節假日,但我國新設企業保持較快增長勢頭,新登記企業106.3萬家,比去年同期增長25.9%,平均每天新登記1.17萬家。“自2015年10月1日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以來,工商和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圍繞鞏固和擴大改革成果,優化流程,完善服務,細化相關配套措施,積極為投資創業提供良好的市場準入環境。”工商總局新聞發言人于法昌説。

  在下行壓力下,一季度經濟平穩開局,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簡政放權等改革措施催生經濟內生動力。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説,從本屆政府開始,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特別是商事制度的改革,激活了市場主體的活力。

  去年以來,簡政放權改革向縱深推進。2015年,我國取消和下放311項行政審批事項,取消123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徹底終結了非行政許可審批。工商登記前置審批精簡85%,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

  當前,簡政放權仍有空間。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繼續大力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注重解決放權不同步、不協調、不到位問題,對下放的審批事項,要讓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開展證照分離試點。全面公佈地方政府權力和責任清單,在部分地區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對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經營服務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家職業資格,實行目錄清單管理。

  專家認為,增加放權“含金量”,就要堅決把該“放”的徹底放開、該“減”的徹底減掉、該“清”的徹底清除,用政府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管:增強監管有效性

  截至今年4月21日,“信用中國”網站中的“信用資訊雙公示”專欄已經收錄行政許可資訊189萬餘條、行政處罰資訊49萬餘條,網站還設置了信用資訊、聯合懲戒等欄目。這個于2015年6月1日開通的網站,已經成為政府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窗口。

  放權不是放任。去年以來,我國在放權的同時,更加注重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創新市場監管方式。

  其中,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手段對市場主體實行“智慧”監管,成為創新之舉。更為重要的是,我國構建了以資訊歸集共用為基礎、以資訊公示為手段、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監管制度。“完善企業信用監管,是創新市場監管的重要舉措。”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説,在商事制度改革過程中,我們堅持“寬進”“嚴管”相結合,“放、管、服”相結合,積極建立以企業資訊公示為基礎、企業信用約束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

  展望今年改革舉措,放管結合仍將是重點。我國要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及時公佈查處結果。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實施企業信用資訊統一歸集、依法公示、聯合懲戒、社會監督。

  服:突出服務主動性

  今年4月6日,吉林“網際網路+公安”綜合服務平臺正式啟動,吉林警方將涉及群眾生活的360多項業務“搬上”網際網路、移動客戶端,讓群眾享受“指尖”上的服務。

  簡政放權有沒有效果,關鍵要看群眾和企業辦起事來是不是程式更明白、手續更簡單、溝通更順暢。吉林的做法,正是我國在簡政放權改革中推動優化服務的縮影。

  針對“審批難”,簡政放權、優化服務也在發揮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介紹,去年初,發展改革委政務服務大廳正式運作,經過幾輪取消下放後剩下的所有審批、核準事項全部納入大廳統一受理;去年6月底,增加了網上受理服務,也就是線上審批監管平臺,把32項前置審批變成2.5項,實現了16個中央部門在網上並聯審批;去年12月,線上審批監管平臺連接到省、市、縣。下一步,發展改革委將完善平臺現有流程、界面、地方與中央數據對接、資訊發佈及平臺評價等功能,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佔斌認為,通過簡政放權,政府減少了對經濟領域的微觀干預,把精力更多放在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搞好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

  著眼未來,優化服務仍需加強主動性、針對性。國家明確,要創新服務方式,全面推行“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辦理、一條龍服務”,大力推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實現部門間數據共用,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