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接近觸底

  • 發佈時間:2016-04-11 08:14: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昨日,新供給2016年第一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在北京舉辦,與會專家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的增速接近觸底,經濟增長最可能的形態是“L”型,並在“L”型的底部會出現小波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表示,目前來看,現在應該是中國經濟最接近底部的時間。觸底後的中國經濟儘管不會出現大幅反彈,但經濟增速不會更低,將來最可能的走勢是大“L”型,“L”型的底部會有小“W”型,就是小的波動。如果這個大“L”型的走勢能維持5~10年,對於中國完成中長期發展目標是有利的。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也表示,預計2016年第一季度到2018年第一季度是經濟新常態的繁榮期。所謂的新常態繁榮就是一個大的“L”型加上溫和的反彈。

  判斷經濟觸底要從需求側和供給側兩端觀察。劉世錦説,從需求側看,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主要依靠高投資,尤其是基礎設施、房地産和出口領域的高投資,如果這三隻“靴子”落地,就説明高投資觸底,也就是需求側經濟的觸底。目前來看,基礎設施投資的最高點是在2000年,最近幾年是政府穩增長的工具;出口投資增速去年變成負增長,這是偏低的,還要繼續觀察能否有所回升;房地産投資增速在2014年已經見頂,去年8月以來單月同比已是負增長。

  因此,房地産投資增速負增長何時能基本穩定,甚至出現正增長,房地産投資何時就能觸底。三隻靴子基本就能落地,從需求側看,整個中國經濟基本就能觸底。”劉世錦説。

  在供給側方面,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産能過剩。劉世錦稱,由産能過剩引發的兩個主要問題就是通縮和工業企業盈利水準下降(甚至為負)。因此供給側觸底的標誌,就是大宗商品價格見底和企業效益觸底。

  “從去年四季度以來,一些製造業中最好的企業都開始虧損,這説明價格很可能已跌至最底部,不能再低了,因為這個行業還要生存。所以,大宗商品價格的最低點很可能已經過去了。企業效益的底部就是工業企業利潤由負轉正,並保持適度增長。”劉世錦説。他認為,中國經濟增速經歷了6年的回落後,已經非常接近底部,估計在2016下半年或者2017年上半年會觸底。

  值得注意的是,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觸底成功的必要條件就是去産能,這也是推動供給側改革的首要任務。姚余棟稱,供給側改革是維持新常態繁榮持久、穩定的根本之道,中國一定要吸取日本的經驗教訓,上世紀80年代日本忽略了供給側改革,至上世紀90年代後經濟就陷入長期衰退。劉世錦也表示,供給側改革能真正解決中國經濟的深層次問題,其中,去産能是改革的首要任務,儘管當前推動難度大,但必須在一兩年內有實質性見效。

  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甚至認為,中國現在最有條件也最有空間進行供給側改革,如果供給側改革進行得比較順利,能夠迅速釋放全要素生産率,那麼中國經濟可能不是“L”型,未來有可能出現大翻轉。但從目前的情況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心和力度都需要更大些,思想還要更解放一些。(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