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重塑與升級:供給側改革激發中國經濟增長新活力

  • 發佈時間:2015-12-31 10:39:06  來源:新華網  作者:廖佳  責任編輯:王斌

  “明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日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了重點部署,並將2016年確立為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推動新舊動能接續的重要抓手,是補齊民生短板、改善百姓消費的突破口。新華網特推出系列稿件《激活供給側》,聚焦供給側改革。

   系列稿件之二——重塑與升級:供給側改革激發中國經濟增長新活力

  新華網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 廖佳)從11月10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到一週後的“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會議,再到上周剛剛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5年歲末,“供給側改革”頻頻從最高領導層的會議上,傳遞到民眾的面前。

  其實,側重供給端的改革並非橫空出世,而是決策層在深入分析世界經濟長週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正如中央經濟會議所言,這不僅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也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翻開中國經濟這幅大圖譜,我們看到,這樣的場景對你我來説並不陌生:

  一邊是經濟下行壓力猶在,一邊是新的消費需求井噴。於是,我們看到,投資、出口增長乏力,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卻不斷增強。排隊買蘋果手機、搶購各類新興電子産品、出國大採購就是生動的證明;

  一邊是傳統行業産能過剩嚴重,一邊是新興産業和高端製造業熱火朝天、蒸蒸日上。於是,我們發現,今年以來,鋼鐵、造船、煤炭等行業中的許多企業發展陷入停滯、虧損的困境,高鐵高端裝備卻熱銷海內外,網際網路掀起一輪波瀾壯闊創業創新的熱潮;

  一邊是一些政府機構、企業單位效益低下,一邊是民眾對公共事業和服務業的迫切需要得不到滿足……於是,我們聽到,民眾對民生類基礎設施建設的期待,對教育、醫療、金融服務等資源極具短缺的無奈和嘆息。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雖然我國現階段社會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産力之間的矛盾,但其內涵已經逐步演變為傳統産品市場需求的有限性與人們對經濟持續遞增預期無限性之間的矛盾。

  因此,諸如上述的矛盾常常“攜手”出現,相伴而行,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掣肘。如今,是時候給這些“病灶”開出藥方了。

  中國經濟並非缺乏後勁。多次定調當前經濟形勢的會議早已指明: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潛力大,韌性強,迴旋餘地大。現在,決策層要從供給側改革入手,推進結構性改革,來升級現有中國經濟發展格局,激發未來增長的新活力。

  我們不難發現,與前兩次會議相比,中央經濟會議對供給側改革顯然有了更明確部署和要求。在“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的背景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被描述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

  實踐已經證明,僅僅圍繞需求側動腦筋並不能徹底破解難題。只有供給、需求兩端協同,依靠提高有效供給能力,創造新供給,提高供給品質,擴大消費需求,帶動經濟的繁榮與增長。

  而提高有效供給的根本就在於要提升資源的配置效率。這既要求從制度設置上減少政府不必要的“指揮棒”、“保護傘”,又要求在各個領域大力推進價格改革、放開市場準入。此外,出臺相關財稅金融配套政策和各項鼓勵技術研發、創新的措施,亦將成為改革的“助推器”。

  中國的現有經濟結構和産業格局正在迎來重塑和新生。我們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期,農業現代化、高端製造業、服務業、基礎設施網路化等方面將成發展的重點。

  這是一場“長跑”,各部委早已緊鑼密鼓地謀篇佈局。在“十三五”開局之年,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步步落子,衝關破難後的中國經濟將把潛力轉變動力,從而迸發出新的活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