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漢能薄膜巨虧百億痛失破局轉機 79億商譽清零

  • 發佈時間:2016-04-11 09:08:3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虹蕾 吳薇  責任編輯:張少雷

  面對超百億的業績巨虧,一貫高傲的漢能薄膜(00566.HK)掌門人李河君也不得不低頭承認其尷尬的企業商譽帶來的負面影響。

  4月7日,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漢能方面對市場輿論的應對已經失去控制權,亦沒有明確、行之有效的發展策略,可能已經喪失了扭轉局面的重要機遇。”

  事實上,漢能薄膜去年凈虧損額達到122.33億港元(約合101.99億元人民幣),是前四年盈利總和的近兩倍,成為國內唯一虧損的光伏上市企業。其將首要原因歸結為股票持續停牌對公司聲譽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如此,去年底,宜家、 新華聯 控股有限公司曾先後中止與漢能的合作計劃,屢屢讓漢能陷入現金流“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境地。

  營收斷崖式下跌超七成

  4月8日,長江商報記者實地探訪武漢漢能薄膜發電産品體驗店看到,店面內正在重整裝修,空蕩蕩的店舖無人問津,只有幾個工作人員在進行維修工作。

  就在不久前,漢能薄膜發佈了2015年度財報。數據顯示,漢能去年營收28.14億港元(約合23.44億元人民幣),較2014年下跌約70.7%;毛利減少至13.73億港元(約合11.44億元人民幣),較上年下跌約75.1%。公司表示,股票持續停牌對公司的聲譽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若干現有及潛在客戶、業務夥伴和供應商等,已表示欲減少/暫停/延遲與公司的合作計劃,這是導致公司收入下降及出現虧損的原因。

  然而,諷刺的是,這並不是漢能第一次成為公眾的焦點。

  2014年2月,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商業獎項——麻省理工學院《科技創業》(MIT Technology Review) “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評選結果揭曉,漢能控股集團位列第23位,成為國內能源領域唯一上榜企業。通過技術並購和自主創新,漢能的薄膜光伏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漢能的掌門人李河君開始在光伏行業“試水”時,薄膜技術在國內並沒有較高的認知度,然而其認定薄膜化、柔性化是世界太陽能發展的整體趨勢。事實上,通過李河君所擅長的並購及資本運作,漢能在短短的幾年內,迅速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薄膜企業。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髮現,漢能薄膜在港股中一直表現不俗,起初僅80億港元的估值入市,其最高市值卻一度達到3778億港幣,猛增47倍;近三年,股價一度瘋長40倍,成為港股上的一個“神話”。

  回顧近三年的財務狀況,漢能薄膜如今的困局讓人疑惑:2013年,漢能薄膜還盈利20.18億港幣,2014年穩步上升達到32.04億港幣的盈利,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漢能薄膜在持續五年盈利的情況下首現超百億元鉅額虧損?

  79億商譽清零致超六成虧損

  連日來,長江商報記者多次致電漢能總部未能得到相關問題的回復,一位接近漢能的人士告訴記者,“漢能公司管理非常嚴格,目前不方便接受採訪。”

  根據財報顯示,漢能薄膜的百億虧損並非全部來自銷售業務。該公司稱,由於2015年並未向漢能控股集團交付新的生産線,因此商譽凈值由2014年的79.2億港元減至零,商譽減值在虧損額中佔比超過60%。此外還有7.7億港元的物業減值和9.7億港元的無形資産減值,三項減值額佔其全年虧損額度近八成,造成漢能薄膜的凈資産大幅下降。

  “漢能因為企業商譽受到嚴重影響,導致部分現有和潛在的客戶暫停與其合作,是其巨虧的根本原因。”4月7日,宋清輝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漢能和合作夥伴的關係並不順暢。早在2015年11月2日,宜家就發佈聲明宣佈終止與漢能的合作計劃;隨後同年12月,新 華聯控股 有限公司和漢能的合作再度中止,終止協議令漢能薄膜的現金流計劃陷入“竹籃打水一場空”。

  據了解,此前漢能最優質的資産——金安橋水電站股權及收益權早已被質押殆盡,明年還將面臨15億元債券到期的巨大風險,漢能的路似乎走得越來越艱難。

  專家:加速變革才能浴火重生

  如果把時間會回放一下,會發現其實李河君早已發現了漢能的“痛楚”。

  2015年9月29日,李河君在漢能的公司慶典紀念講話上,從擴張速度、經營意識、管理架構、人才作用、合作開發等方面對漢能進行了反思,其不斷強調著“變革”與“重生”,似乎隱隱透露出其破局的決心。

  漢能如今的困境,究竟是源於目前國內外對技術的認知度不夠,還是其實質是“炒作概念”?

  針對這一問題,4月8日,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漢能技術優勢顯著,截至2016年2月,漢能在全球擁有專利申請1226件,其中60%為發明專利。漢能一方面加快相應市場的組織變革,將上市公司按照業務板塊分為8個事業部門;另一方面加快在農業應用領域的發展步伐,不斷提高企業的運營和管理水準,不斷提高産品競爭力,未來或將浴火重生,逐漸復蘇。

  “漢能今後應該努力提升自身的技術,積極地控股佈局國外,通過走國際市場扭轉戰局是最佳的戰略選擇。”不過,宋清輝同時強調,儘管漢能最大的優勢是掌握有薄膜技術,但陷入發展困境的能源行業現狀也給其帶來較大隱患。“只有逐漸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漢能才有轉身的機會;至於外界質疑其只是炒作概念和過時的技術,還有待市場的進一步發掘。”

  在宋清輝看來,漢能要想達成引領清潔能源新時代的目標,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腳踏實地練好“內功”。未來隨著時代的變化,漢能等企業只有牢牢把握住光伏政策、品質、安全、成本等四大因素,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武漢漢能薄膜發電産品體驗店正在進行重整裝修,門庭冷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