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貴州碧江“精準關愛”留守孩子

  • 發佈時間:2016-04-11 04:31:0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記者汪軍向定傑

  “爸爸媽媽去哪兒了?”“他們去浙江打工了,在那邊做閥門。”

  日前,桐木坪鄉九年一貫制學校六年級學生吳娜芬這樣回答記者。位於貴州銅仁碧江區的這所學校,像吳娜芬這樣的留守孩子有98名。

  近年,碧江推行“臺賬+陣地+結對”的工作方法,精準關護這些留守孩子。具體做法是:到戶到人建臺賬,見人見事建陣地,結對幫扶精細化。

  在碧江區滑石鄉老麻塘村,記者見到了11歲男孩向飛陽。孩子乾乾淨淨,性格開朗。“爸爸媽媽在廣東打工,每年回家一次,不過現在可以和他們視頻聊天了,每個月一次。”向飛陽説。

  向飛陽的奶奶告訴記者:“現在,孫子在村裏活動室學會了剪紙,每個月可以在網上看到他爸他媽,不像以前那麼膽小。”

  該村黨支部副書記雷兵介紹,上級部門不僅給村裏的留守兒童建了視頻聊天室,還組織他們一起過生日,同一個月出生的孩子,以村為單位,每月組織一次集體生日。向飛陽説:“去年6月,我過了生日,吃了蛋糕,還收到了生日禮物溜溜球。”

  記者了解到,按照“定位到村、識別到戶、建檔到人”的要求,碧江對留守孩子進行細緻摸底,在此基礎上建立檔案,將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資訊建檔立卡、全程記錄、一人一檔。在部分村委會辦公室,留守兒童檔案用信封密閉起來,用於視頻聊天的電腦安裝了攝像頭,剪紙和水彩畫張貼在墻上,小提琴等樂器擺放整齊。

  碧江區委組織部黨建辦副主任夏強表示,關愛留守孩子,還需要開展更多課外活動。該區部分“留守兒童之家”,不僅設有親情聊天室、圖書室、心理疏導室,還與志願者聯合開辦了“四點半課堂”,用文體活動填充放學後的空余時間。

  在燈塔小學念六年級的唐睿瑤,父母外出務工後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從去年開始,她下午放學有了新去處。“以前放學就回家了,現在可以在社區‘留守兒童之家’畫畫,不懂可以問老師。”她説。

  為實現精準“一對一”關護,碧江區幹部、黨員、鄰里與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2800余對。同時,鼓勵1400余名愛心人士當“代理家長”“愛心媽媽”。

  桐木坪鄉九年一貫制學校美術教師陳彥羲就是一位“代理家長”,她負責對接幫扶2名留守孩子,每個月要到各自家中走訪了解情況。負責結對幫扶2名留守孩子的書法教師洪德國每月都要去他們家裏一次,“儘管來回一趟需要2個小時,但覺得很有意義。”洪德國説。

  據新華社貴陽4月10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