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貴州碧江:留守兒童有了新家

  • 發佈時間:2016-04-10 05:51:3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下課鈴聲敲響,家住貴州銅仁市碧江區燈塔社區的楊晶晶就飛快地跑出教室,來到社區的“四點半課堂”。楊晶晶的父親在外務工,母親也在附近工廠上班。由於家長疏于管理,楊晶晶學習成績一直上不去。進入“四點半課堂”後,在來自銅仁學院志願者的輔導下,她學習成績有了不小進步。日前,《經濟日報》記者走進這個“課堂”,30多名學生正在志願者的輔導下,一絲不茍地練習著畫畫。

  “四點半課堂”是燈塔社區“留守兒童之家”的一部分。另一側的親情聊天室,留守兒童正與在遠方務工的父母視頻通話,言語間暖流涌動。

  “在這裡既能開心地和小夥伴玩耍,又有老師輔導功課,還能看到爸爸,我很開心。”楊晶晶告訴記者。

  雖是地處中型城市的城區,但隨著務工人員的大量外出,碧江區的留守兒童仍有近4000人。記者了解到,當地留守兒童大多數跟祖輩生活在一起,雖然衣食不愁,但作業沒人輔導、心理少人安慰,甚至生病了也不能及時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讓留守兒童得到盡可能多的關心,健康快樂地成長,是黨委政府的責任。”碧江區委書記陳代文介紹,為讓留守兒童快樂成長,碧江區近年來積極整合各種資源,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著力凝聚關愛合力、夯實關愛基礎,形成精準排查、結對幫扶、督辦落實等3項工作機制,在基本生活、及時救助、源頭關愛、身心健康等方面,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充分保障。

  在碧江區桐木坪鄉棉花坪村的“留守兒童之家”,記者看到了兩樣東西,一張詳細呈現留守兒童分佈資訊的手繪地圖,一本詳細記錄領導幹部包保對象、職責及範圍的工作臺賬。翻開臺賬,每名留守兒童的父母去向、監護人情況及入學情況等資訊一目了然,聯繫留守兒童的部門、幹部及幫扶內容也一清二楚,甚至連留守兒童的性格特點、成長經歷也有記載。碧江區還建立了區領導聯鄉、區直部門幫村、黨員幹部和教師包戶的“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定期摸底排查,逐個登記、彙編成冊,形成動態的農村留守兒童資訊數據庫,保證了留守兒童排查不缺一戶、不漏一人。

  在建設“留守兒童之家”上,碧江區要求其面積不小于50平方米,做到有活動場地、管理制度、清晰臺賬、特色活動和有專職隊伍。同時,該區整合現有資源,依託電商進村以及遠端教育室,為留守兒童建立起親情聊天室,定期聯繫學生與家長視頻“面對面”;利用鄉村少年宮、農家書房等場所,設置各具特色的成長活動室,幫助他們健康、陽光、快樂地成長;開設心理疏導室,消除其成長中的煩惱。

  為了築牢關愛防護網,碧江區採取“政府支援、村組自籌、單位贊助、社會捐贈”的方式,全區90個村(社區),均以村(社區)為單位,建立起了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基金,遇到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的家庭和兒童,都能及時得到有效救助。在此基礎上,碧江區還構建了黨委牽頭、社會各界支援、黨員幹部參與的結對幫扶體系。

  在村(社區),碧江區以駐村幹部為主、鄰里為輔,與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2800余對,對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督促、在生活上幫扶、在情感上撫慰、在安全上監護;在學校,該區以教師為主,鼓勵1400余名愛心人士成為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愛心媽媽”,從學業輔導、親情陪護、感受城市、自護教育等方面入手,給予留守兒童關心。

  碧江區桐木坪鄉九年一貫制學校副校長李應奎説,學校50多名教師已成為122名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除每月要進行家訪外,還需負責學業輔導,長期跟蹤觀察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情況。

  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最根本的還得通過發展經濟,減少外出務工人員。目前,碧江區已建立了中小企業創業園、返鄉農民工創業園、特色食品産業園和智慧産業園等4個“雁歸工程”基地,推出多項優惠政策,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僅2015年,該區就有1.5萬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就業,從源頭上減少了農村留守兒童數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