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元古堆村的整村脫貧之路

  • 發佈時間:2016-04-06 05:58:5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開欄的話

  六盤山區等14個連片特困地區是我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推進扶貧開發,扶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本期開始,我們推出“走進連片特困地區”專欄,對這些地區實現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收入水準穩步提高、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社會事業不斷進步的奮鬥歷程進行回顧,對各地促進減貧脫貧的有效做法進行梳理和總結,以期形成可複製的經驗,為進一步加快貧困地區發展,實現未來5年現有標準下7000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提供借鑒。

  三月的西北高原,仍然山色荒蕪,沿著已硬化的公路走進元古堆村,眼前一亮。青磚紅瓦白墻的房屋、整潔寬敞的馬路、精緻典雅的小廣場、整齊排列的太陽能路燈……如果不是村委會房頂上“元古堆村”四個紅色大字提醒,記者無法把這裡和三年前的元古堆村聯繫起來。

  三年時間,這個渭水之源最貧困的村子,用創新和勤勞取得了整村脫貧的驕人成績。

  “村容村貌變樣了,電網改了燈亮了,自來水兒通上了,道路硬化寬敞了,金融貸款放下了……致富的信心更旺了。”一曲當地村民自編自唱的“花兒”,道出了貧困縣的新面貌。

  爛泥路變成水泥路

  三年前,每個要到元古堆村去的幹部都知道,進村必須要備雙雨靴,還得做好和泥路“搶鞋”的準備,有時,一隻雨靴陷進泥裏,好不容易將腳拔出來,另一隻雨靴卻又陷進了泥裏。

  元古堆村的路一年四季都是爛泥路。夏秋季節下雨,春冬季節積雪和凍土融化,人和爛泥路“交戰”的場景隨處可見,摩托車和拖拉機只能趁早晚路面結凍時外出。

  三年來,元古堆村集中整合財政、扶貧、信貸、企業、社會幫扶等各類資金1億多元,全面實施水、電、路、房、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保障。如今,元古堆村內所有道路全部完成硬化,新建成橋梁2座,實現了家家門口有水泥路,村民一年四季出門不濕鞋的目標。

  這幾年,渭源縣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著力破解制約貧困村發展的瓶頸問題,實現所有鄉鎮通瀝青路,94%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6.99%;農村電網和動力電改造面分別達到92%、91.6%;危房改造面達到64%;重點貧困村寬頻網路實現全覆蓋。建成田家河鄉元古堆村等4個“美麗鄉村”示範村,37個“萬村整潔”村。

  渭源縣委副書記張振亞告訴記者,在全面完成水、電、路、房、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渭源縣大力實施以“五改”(改路、改水、改廁、改圈、改垃圾堆放)“四通”(通路、通電、通水、通資訊)整治“五亂”(柴草亂碼、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畜禽亂跑)為主要內容的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全面改善了村莊面貌。同時,鼓勵農戶利用“四旁”“四荒”地,種植綠色經濟作物,提高綠化覆蓋率,建設美麗鄉村。

  郭連映的“生意經”

  “以前只要有新政策實施,我心裏就有疙瘩,感覺不靠譜,所以老抵觸。”過去對政府政策老抱有成見的元古堆村貧困戶郭連映,如今成了半個生意人。隨著渭源縣圍繞特色優勢産業,發揮企業帶動作用,探索産業扶貧新模式,鼓勵農戶以技術、圈舍、羊只、土地等入股獲得收入,“分紅”成了各村的時髦詞,郭連映也從分紅中摸索出自己的“生意經”。

  去年,郭連映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甘肅聖源公司入了2000元的股,後又以5隻“扶貧羊”在甘肅神農現代科技公司入了股,年底共分紅3200元。輕輕鬆鬆就拿到了錢,郭連映原本一顆懸著的心也放下了。

  甘肅聖源公司是定西歐康地産開發公司響應省上“雙聯”號召,為定向幫扶元古堆村而成立的,副總經理蔣衛兵告訴記者,按照“養殖小區+農戶”、入股分紅、勞務增收三種模式,老百姓可以現金、貸款、實物三種方式入股,公司保證分紅利率不低於30%。對於貧困戶,公司進行預借錢,年底貧困戶照常參與分紅,本金等貧困戶真正脫貧之後逐漸返還。

  這種“企業+”的扶貧模式,在元古堆村有6種類型:“母畜寄養+農戶分紅”模式、資産收益扶貧模式、精準扶貧專項貸款企業大戶帶動模式、互助增信貸款模式、土地入股模式、“企業主辦+群眾入股”聯辦經營實體模式。一年來,已累計為300多戶貧困群眾發放紅利42.3萬元。

  渭源縣因地制宜著力培育壯大馬鈴薯種植、中醫藥、草牧業等增收産業,突出能人、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引導貧困群眾參與全産業鏈利益分配,激活了群眾産業脫貧的內生動力,形成了貧困戶跟著新型經營主體走、新型經營主體帶著産業走、産業帶著貧困戶走的産業扶貧新格局。目前,全縣已發展産業專業村208個、各類專業合作組織949個,實現了全縣109個貧困村、1.73萬戶貧困戶,村有主導産業、戶有增收項目全覆蓋,所有貧困戶加入了新型合作經濟組織。

  張振亞説,企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引領作用,通過“企業+園區”“企業+基地”“企業+貧困戶分紅”“企業+金融”等“企業+”扶貧模式,實現對貧困戶全覆蓋帶動發展。目前,採取“企業或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投放帶動類貸款2506戶1.25億元,並按每年7.5%的比例連續三年直接向所帶動貧困戶分紅,戶均年分紅達3750元。

  “老羊倌”的收入賬本

  養羊是49歲的元古堆村村民何貴生的“畢生事業”,從青少年時期開始,他就在附近的山上放羊、種地,閒暇時外出務工,全年收入僅夠維持溫飽。

  2013年,政府為何貴生免費發放7隻羊,在駐村幹部和技術特派員的指導下,他聯合6戶養羊戶成立了渭源縣勝發專業合作社,以羊圈和羊只入股成為合作社的“大股東”,三年來,合作社“聯戶經營,資源共用,互利共贏”,為老何家脫貧作了大貢獻。

  看著老何家從“抱團”合作中嘗到了“甜頭”,村民由黨員帶頭、因地制宜紛紛展開闔作。先後有13名黨員創辦了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農民經濟合作組織達到16家,全村88%的農戶加入經濟合作組織。

  目前,渭源縣採取“公司帶合作社、合作社帶會員、會員帶貧困戶”發展模式,扶持發展種薯企業、協會(合作社)134家,建成産業基地18個,吸納貧困戶7530戶參與産業基地建設,戶均增收2500多元,實現了全縣109個貧困村有主導産業,1.73萬戶貧困戶有增收項目。

  “收入多了,日子就好過了。”過去一貧如洗的何貴生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收入賬本:賣羊收入2萬多,凈賺1萬元;4畝馬鈴薯,種子、防蟲藥等由馬鈴薯合作社免費提供,訂單出售給合作社收入1萬多;自己和兒子務工收入18000元;當歸1畝地收入4000多。全家5口人,全年收入4萬多元。

  如今,何貴生在元古堆村良種羊繁育專業合作社學習養羊技術已經有4個月,他要為自家羊舍擴大規模做準備,他一邊學技術一邊工作,每月還能領到2000元工資。

  據了解,渭源縣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基地+農戶”等組織形式,帶動養殖戶擴大規模,增加效益,草牧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核心産業。2015年新發展規模養殖企業(小區)149家,累計達到585家,輻射帶動發展規模養殖戶1.3萬戶,貧困戶每人平均草牧業純收入達到800元以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