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多元經營 跨界思維開拓市場

  • 發佈時間:2016-03-25 07:00:09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將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裏,以降低單一房地産業務發展可能受到的風險,並利用多元産業鏈增加利潤,最終實現企業持續、快速、跨越式發展。目前,跨界經營的房地産企業日益增多,整合行業和資源優勢進入房地産産業的延伸領域是房企跨界的主流趨勢,涉及的行業包括網際網路行業、金融行業、社區服務行業、文化産業、體育産業、健康産業等等。

  體內轉型深耕房地産主業

  公眾對房企轉型的理解,通常只停留在他們向房地産以外的領域跨界。殊不知,房企的轉型遠非那麼簡單。

  克而瑞的研究報告稱,房企的轉型路徑,有開發模式、産品戰略、行銷戰略、管理戰略、業務戰略五個方向。

  面對越來越複雜的市場環境,不少房企都由原來“單兵作戰”的開發模式轉為合作開發。僅去年上半年,碧桂園與中國中鐵、萬科與萬達等都進行了業務合作,被認為是強強合作的典型案例。

  除了在項目開發上更多使用合作方式外,轉向區域綜合開發也是方向之一。區域綜合開發,一般是指房企根據城市的總體建設規劃,配建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項目,涉及到房屋、道路、管網建設等多個方面。向區域綜合開發轉型能夠提升企業土地獲取能力,並能夠把握先機提前在區域佈局。同時,因為區域綜合開發涉及範圍廣,無疑為企業提供了新的利潤增長空間,促進房企多元盈利。此外還能夠加深與政府的合作,為企業後續發展提供積累。

  綠地的地鐵投資便是其中的典型。通過投資地鐵,綠地可以借助軌道交通獲得更多優質地塊,並且參與到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但是,這種方式對房企的資金實力要求比較高。類似地鐵、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需要房企在前期投入大量資金,且資金回收期較長。

  此外,開發商還可通過由重資産轉向輕資産等方式,實現開發模式的轉型。

  但相比開發模式的轉型,房企在産品轉型方面做得更多。比如,從大盤開發轉向小型化。此前,以大盤開發而聞名的碧桂園,已開始轉向小型化開發。碧桂園去年4月獲得的上海市嘉定區徐行鎮地塊,土地總面積僅6.24萬平方米。克而瑞因此判斷,碧桂園的産品正在向小型化轉變。

  在行銷方面,開發商大量選擇通過大數據採集,找出購房人群、分析客戶需求、實現廣告投放、完成精準定價和銷售。以中海地産的大數據行銷體系為例,在深圳中海九號公館及濟南中海華山瓏城項目的行銷中,不論是拓客、蓄客、開盤都利用大數據進行客戶鑒別,每個環節都有很高的客戶轉化率。

  從規模化向多元化邁進

  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投資結構、消費結構升級帶來市場投資機會,則是品牌房企“加碼”跨界,分離傳統主營業務的兩個重要原因。從投資結構變化來看,高鐵、軌道交通、智慧城市、環保等産業成為投資的重點;從消費結構變化來看,農資流通、旅遊、消費電子等成為未來消費升級的重點。新型城鎮化將帶來諸多商機,對品牌房企來講,當然不會錯過以“地産+X産業”方式進行跨界投資的機會。

  據悉,房企跨越的行業數量較多,包括娛樂、體育、教育、交通、金融、零售、網路、休閒等。耐人尋味的是,此前其他行業的資本競相涌入房地産業掘金,而如今房企尋求向外擴張。

  有專家認為,大部分品牌房企的全國化佈局基本完成,從戰略佈局角度考慮,規模化達到一定階段勢必會向多元化邁進。其實房企跨界的根源更多的是在於利潤的降低,以現在的市場情況來看,國內的商品房市場已經有了歷史性的轉折,供需結構的變化有力地衝擊了市場秩序,供需關係的顛倒讓從未嘗試過“顛覆”感覺的房企異常難受。傳統房企的銷售模式已經難以再創造更高的利益增長,倒不如借助良好的資金平臺從其他行業尋回利潤。

  跨界轉型難點在於品牌打造

  相比開發商上述內生式的轉型方式,業界更關注的是房企在地産業務之外,大量開展的其他業務,比如物業管理、社區O2O、家裝、金融、健康養老、能源、農業、文化娛樂等,可謂層出不窮。克而瑞研究認為,從行業轉型方向看,這些業務多數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或是企業結合自身優勢拓展的週邊産業,與主業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隨著房地産分化時代的到來,在做好主業的同時,很多房企也開始涉足多元化經營,並且“跨界”的幅度還很大。在全國性的房企中,像業界熟知的恒大做水、做糧油、做足球;萬達做院線、拍電影等等。

  “實業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和技術支援,而房地産業的運作模式則相對簡單得多,所以沒有一定基礎和相關經驗,將是房企跨界經營面臨的最大困境。部分房企日益緊張的資金鏈更是其在跨入其他行業分一杯羹之前,所不得不提前解決的困局。在涉足新行業的同時,房企自然不會放棄老本行,那麼兩邊都需要投資,稍不留意就會顧此失彼。”有專家表示,把握局勢,敢作敢為也並不意味著每一個轉型跨界的都能得到一塊味道頗不錯的“蛋糕”。由於土地成本、開發成本、人力成本都在增加,房企的銷售價格不再像以前一樣實現高速增長,所以房企的利潤空間在收窄。為了尋找新的盈利點,房企開始探求多元化發展。但無論房企走向何方,都需要根據自身優劣,最大化規避短板,發揮長處,才能在未來競爭中取得相對領先的優勢。

  對於手握重金的房企而言,跨界佈局,多元經營,並不是件難事,只要下個決心就行,真正的難點在於,房企在進入新領域後,怎麼能夠賺到錢,做出品牌。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曾指出,品牌房企在“跨界”投資轉型過程中也應該注意把控市場風險,不能一味跟風激進的進入一些陌生的領域,決策者要充分考慮公司如何以住宅業務板塊與“X産業”板塊並駕齊驅,“兩條腿”走路的方式規避不同板塊業務的投資風險,最終通過“地産+X産業”的操作模式實現戰略轉型。

  跨界案例

  萬達跨界玩高端醫療

  2016年1月6日,萬達集團高調宣佈將總投資150億元,在上海、成都、青島建設三座綜合性國際醫院,並引進英國國際醫院集團(IHG),醫院中文名定為“英慈萬達國際醫院”。這是國內房地産“土豪”與國際“高洋上”醫療機構的又一次跨界、跨國組合,動輒上百億的大手筆投資,不僅刷新了國內企業在醫療行業的單筆投資紀錄,更成為房企轉型醫療的新案例。至此,包括萬科、恒大、萬達等房地産巨頭均已涉足醫療健康領域。

  據了解,這三家醫院都將由IHG運營管理,並且都使用IHG品牌,這三家醫院的中文名都將是“英慈萬達國際醫院”。這三座醫院未來在硬體、醫療、運營管理水準上都將達到國際一流,定位為滿足中國高端人群的醫療健康服務需求。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示:“引進頂級綜合性國際醫院是萬達在中國的創新,不僅滿足高端人群對健康醫療的需求,也使所在城市醫療水準達到國際一流,帶動中國高端醫療水準提升”。

  對於萬達來説,與英國國際醫院集團在中國三座城市興建高端醫院,透露的是其從地産領域向醫療領域的跨界。此前,不少知名房企都紛紛跨界醫療投資,比如在2011年,萬科向深圳政府申請深圳辦醫;2013年,萬科兒童醫院落戶深圳寶安中心區;2013年萬科與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復旦醫療産業投資公司等共同斥資總計2.5億元建設復旦萬科國際兒童醫院等。除此之外,業務非常多元的恒大集團在地産、足球、農産品之外也頻頻向醫療領域發力,2014年9月收購南韓綜合整形外科醫院——原辰,雙方共同建立恒大原辰醫學美容醫院;2015年2月,恒大又收購了新傳媒,並且改名為恒大健康。另外,宜華地産、綠城集團、綠景控股、中茵集團等在近年在醫療領域都有不少的動作。

  記者觀察

  跨界並非“不務正業”

  如果某個人將精力分散在主業之外的領域過多,那麼,“不務正業”的帽子分分鐘會扣在頭上。如果這個主業之外的領域是與生計無關的興趣愛好,那麼,“玩物喪志”就更合適了。

  近年來,房企跨界的“腦洞”越來越大,已經不再局限于與房地産開發相關的産業鏈條上,於是,帶有調侃意味的“不務正業”常常見諸報端,不過通常都帶了雙引號。

  房企跨界是不是屬於“不務正業”?首先,需要明確的一件事就是:“正業”到底是什麼?在房企的立場而言,房地産開發無疑是“正業”。應當看到,在跨界越來越多元的時候,比較成功的品牌房企,在玩兒跨界時,並沒有放棄自己的“主業”,也就是説,地還在拿,房子還在蓋,樓盤也在賣。除了少數完全退出房地産市場的曾經房企,大部分跨界房企還是比較“務正業”的。

  那麼,跨界的初衷是什麼?一向被認為“不差錢”的房地産企業,在“買買買”的投資方向上,已經悄然轉變。規避市場風險,通過多元化的經營將品牌延伸向多個領域,從戰略佈局的角度來看,是規模化之後的必然選擇。儘管“術業有專攻”,向全新領域進軍的時候,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開疆拓土從來都不是只求現世安穩的選擇。

  本版撰文 南方日報記者 許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