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階:利用中醫藥發展醫養結合 推進健康中國
- 發佈時間:2016-03-25 01:00:56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由於中國人口老齡化及養老問題日益凸顯,針對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托,醫養結合已成為一種創新的養老服務模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院長王階認為,“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一體化全鏈條服務是發展的方向,為了有效防治老年慢性病及重大疾病、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質,充分利用中醫診療、養生、康復等綜合服務職能,做好中醫藥醫養結合服務,對推進健康中國具有現實意義。”
“在老齡化發展及慢性病高發背景下,面對傳統家庭照料功能減弱、養老資源失衡等問題,解決老年人的養老與醫療問題,構建科學的社會養老服務模式,已是當下養老服務體系構建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需要面臨重要議題。”王階認為,“把醫養結合作為老齡化健康管理的模式,其優勢在於整合養老和醫療兩方面的資源,提供持續性的老人照顧服務,以整合照料、聯合運作、支撐輻射為醫養結合基本模式,構建醫療、護理、康復、保健、生活照料、臨終關懷等一體化服務政策體系,有效而實用。醫養結合已成為我國養老模式的重要選擇。”
但是在現實推進醫養結合的服務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王階認為,首先,在我國,養老及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由國家老齡工作委員會、人事部、勞動部、老幹部局、民政局、衛生等機構多部門管理,使得醫養結合的各項服務資源融合不夠,服務之間缺乏有效銜接,監督機制、服務模式及管理體系尚不健全。
其次,目前,醫與養銜接不好,服務邊界不清,服務資源的總量不足,醫與養服務脫軌,養老服務群體缺乏分類,服務供給內容及項目單一,服務層次較低,難以形成從“養”到“醫”,由“醫”到“養”的雙向互通和轉介的服務序列。
再次,當下,我國老年醫療、護理、康復機構的從業人員存在數量不足、人才品質不高等問題,不能滿足老年人口不斷增長的多元化需求,供需失衡較為突出,且存業人員存在工資低、工作量大、流動性大等問題,一定程度制約長期醫養結合管理模式的形成與發展。
最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是創新之舉,但其體系的建立與長期發展需要保險制度作為支撐。當前基本醫療體系中缺乏針對老年人健康特點的保障模式,大部分醫保基金較難直接與養老機構進行結算。
“中醫藥是健康養老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中華民族歷史數千年,中醫藥在護佑人民健康及防治疾病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面對老齡化不斷加快的趨勢,中醫藥所具備的醫療、預防、保健等全方位價值,不僅與醫養結合的內涵相吻合,其具有‘簡便易行’的特點,以及所蘊含的哲學智慧、健康理念及其實踐經驗,可豐富醫養結合的服務內容,完善醫養結合體系。”王階表示。
具體來講,王階認為,中醫藥探索衰老機理,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導下,通過調和陰陽、調暢情志、食療養生、運動養生等全方面綜合調治,做到“未老先防”、“未老先養”,在改善老年人健康狀況、延緩衰老、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質方面具有積極作用。中醫藥在防治老年疾病具有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也可發揮重要作用。中醫藥防治老年病內容及形式豐富,簡便易行,操作性及接受度良好,還可豐富醫養結合的服務內容。
王階建議,結合國情和文化傳統等因素,整合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居家養老等各方資源,加大醫療機構、養老院、教育機構三者之間的有機合作,發揮三甲醫院的資源優勢,利用教育機構的科研力量,結合居家養老,依託社區,釋放中醫藥的自身優勢能量,科學、規範、統一的制定關於中醫藥在醫養結合服務模式中的內容及形式,為國家制定相關政策及制度提供依據,從而建立多方向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其次,挖掘中醫藥在養老、預防、保健等方面的資源。在高校教育規劃中,增設相關專業,開展對從事養老服務人員的中醫藥相關知識和專業的培訓,增加並提高老年護理人才的數量和品質。
健康中國 詳細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