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興産業要避免政策依賴症

  • 發佈時間:2016-03-23 05:52:4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為新興産業的明星,文化産業近年來獲得了從國家到地方、從政府到社會各方面的支援。單單北京文化經濟政策服務平臺就梳理出與文化産業相關的政策多達425項,可見其受重視程度。這些政策在金融、土地、人才、技術等方面為文化産業添助力,減阻力,極大地推動了文化産業發展。

  以北京市為例,2014年北京文化創意産業實現增加值2826.3億元,佔地區經濟比重達到13.2%,是首都經濟中僅次於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産業。2015年前三季度,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北京文化創意産業增加值仍然實現了13%的增長速度。

  然而,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從來都不是靠政策扶持産生的。不論有沒有政策的陽光雨露,這些企業都能夠闖市場、求生存。三多堂成立已有17年,但是在前10多年,他們幾乎沒有跟“政府扶持”打過交道。2003年成立的開心麻花也一樣,最慘的時候一場就賣了7張票,直到2013年才拿到有政府背景的中國文化産業投資基金的第一筆投資。

  這些已經闖出一番名堂的企業從沒有將希望寄託在政府扶持的方面。他們明白,政策只是雪中送炭,絕不應該是長期輸血。只有深耕市場,培養核心競爭力才是制勝之道。在許多紀錄片公司還停留在拍片賣片的時候,三多堂就已經深度介入紀錄片投資、製作、發行産業鏈;開心麻花對高雅喜劇市場的定位、對白領鐵桿粉絲群的研究,在喜劇市場也是獨一份。

  長期的積累為這些企業搭建起高門檻,使得其他企業一時半刻難以趕超。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給予的獎勵補貼、貼息貼保更像是錦上添花。就像三多堂董事長高曉蒙説的那樣,有沒有獎勵他們都會掛牌新三板,但拿到獎勵代表了政府的肯定和支援,同樣令人鼓舞。

  近兩年,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支撐之下,各種優惠政策層出不窮。不排除有的創業者為了享受這些政策,在沒有摸清自己到底擁有哪些核心競爭力的情況下就貿然投入創業大潮。在採訪中,記者發現有些創業項目的技術門檻很低,極容易被複製。政策平臺負責人透露,他曾經與一家前來諮詢的企業接觸多次,發現對方因為擔心自己的模式一旦被他人得知會被迅速模倣,遲遲不願意交底,政策平臺也無法提出有實際意義的建議。可見這類企業做大做強的難度。

  只有離開政策扶持還能站得穩、走得遠的企業,才有可能做強做大。去産能、淘汰“僵屍企業”等措施在文化産業中同樣存在。譬如,當年為了鼓勵我國動漫産業的發展,許多地方相繼出臺以播放平臺為標準、按分鐘數補貼的政策,這在推動我國迅速變成動漫生産第一大國的同時,也催生了一大批為了拿補貼而存在的動漫企業,導致粗製濫造甚至抄襲成風的現象出現。為了拿到補貼,一些公司模倣經典動畫片的劇情和分鏡,直接改造成3D動畫。這樣一來,動畫人員只需要看著原動畫摳動作就可以完成製片,而這些公司就是靠著這種“先進的管理體系”打造了“業界傳奇”。

  更嚴重的是,補貼政策讓中國動漫一開始就走上了不重品質、只重數量的歧途,而隨著各地相繼取消動漫補貼,曾經火熱的動漫産業風光不再。這就是政策依賴症的後果:一旦“輸液”“輸血”停止,産業就將體弱難支。因此,希望更多企業意識到,政策並不能賦予其闖蕩市場所需的核心競爭力。要想健康發展,文化産業乃至其他新興産業要避免政策依賴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