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四沒村”變樣了

  • 發佈時間:2016-03-23 05:52:4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早晨六點半,我照例起來在村裏轉一圈。天還黑著,飄起了雪花。看著黑漆漆的村莊,一邊走一邊想這幾個月跑路燈的事,不知道年前能不能有個著落。

  回想起2014年10月底,市裏安排我到大名縣李五牌村駐村扶貧幫困到現在已經1年多了。剛來時,村支書趙振奇帶著我在村裏轉了一圈,感覺這裡就是一個“四沒村”——沒有樹,沒有路,沒有工廠,沒有能人。這裡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業村。

  走訪中,我認識到一點:思想落後,導致經濟落後。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村兩委“洗腦”。宣傳政策,解放思想,支書尤其重要。幫扶就3年,這3年幫扶落實成什麼樣,3年後村裏怎麼樣,都得靠村兩委了。

  班子有了戰鬥力,剩下就是群眾了。群眾工作,就是讓百姓快點得實惠、見效益。為了讓這個村有“造血功能”,我真沒少想辦法。一開始想建養豬場、種黃瓜,可成本高技術難度大;種草莓、藍莓,沒技術管理又難。綜合考慮,還是建溫室大棚。剛一和村裏人説,這個100多戶500人的村,有一半人不同意。“老哥”趙海泉説,“祖祖輩輩都靠這幾畝地生活,以後死也要死在這裡,不能變成別人的”。

  這咋辦?讓他們眼見為實。我就分批組織村民代表去山東壽光、濟南等地考察學習溫室大棚種植。

  學習討論完,群眾心裏的疙瘩就解開了。不久,50戶農民簽訂協議流轉土地70余畝,建設了27個大棚。當初死活不幹的趙海泉,也是這50個村民中的一員。然後成立了公司,還請了技術員教大家西瓜豆角間種技術。在村裏挑了12個有文化的年輕人帶頭蓋大棚。

  建大棚,我幾乎天天都去。幾個月過去了,看著3寸高的西瓜苗,打心眼兒裏高興。我快60歲了,好多人都認為這事我只是走個過場,沒想到我是真心幹。我覺得只要帶著責任幹事,沒有幹不成的事。

  計劃2月種上豆角,5月摘完西瓜後就種彩椒。雖説建大棚已經花去五六十萬元了。可是一畝地光是豆角西瓜就能掙上1萬多元。現在又談好200多畝地,爭取3年之後建成700畝大棚,旁邊再蓋一個蔬菜交易市場,賣到全國各地。這樣一來,為村裏留下溫室大棚,村民就能富起來。

  今天又打了幾個電話,又往市裏跑節能燈的事。一個燈好幾千塊,可是安上後,老百姓既方便又省錢了。

  一到晚上,廣場舞的音樂就響起來了。還記得剛進村時這裡就是個臭水溝,磚頭、塑膠袋、剩菜剩飯……什麼都有。

  我就和村委組織大家把垃圾清理了,拉土填平,建起了文化廣場,還爭取了兩套健身器材。一到晚上就有100多人來這裡跳廣場舞。

  為了給村裏修路、種樹、修廣場,我前後跑了五六個部門爭取了60萬元。説難辦,只要心裏裝著百姓,多跑幾趟就多跑幾趟,我覺得沒啥。

  如今村裏有了這麼大的變化,百姓也感到非常高興,而我也因為有機會參加新農村建設而感到自豪,總覺得自己的心已經與百姓們挨到了一塊兒。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