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確權結下“法律親”律師成了“貼心人”

  • 發佈時間:2016-03-22 07:31:1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付偉

  對於廣東省韶關市韶大律師事務所律師謝崇天來説,剛剛過去的猴年新春,各式拜年資訊照例塞滿了手機螢幕。而一堆祝福裏,謝崇天最看重的,還是來自仁化縣周田鎮村民的問候。“沒有你,我們家的承包地恐怕又要成為一筆糊塗賬了。”在謝崇天看來,寥寥話語,卻是對他這個駐村律師的最高獎賞。

  “涉農糾紛中涉地糾紛佔大頭,特別是這次土地確權,很多潛藏矛盾一下子暴露出來了。”謝崇天告訴記者,2014年,伴隨韶關市建立農村“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他便與仁化縣周田鎮的幾個村結下了“法律親”,成為了該縣22名駐村律師之一。而對於仁化縣農業局副局長王金煥來説,2014年同樣是仁化縣農村土地的“確權元年”。在她看來,作為廣東省首批18個試點縣之一,仁化的這碗“頭啖湯”嘗得並不輕鬆,“多虧了有駐村律師這根‘拐杖’。”

  1

  緣起

  糾紛扎堆+律師下鄉

  王金煥喜歡用“最難的事”來指代她目前所分管的土地確權工作。伴隨著確權工作的逐步深入,王金煥的辦公桌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除了案頭兩側材料“小山”越堆越高,一本由省農業廳編印的《確權60問》,更成了被翻閱最勤的一本書。王金煥説,要把歷史原因造成的權屬“疙瘩”一一解開,“需要耐心,需要技巧,更需要對政策、法律的精準把握。”

  在仁化縣農業局負責人眼中,此次暴露出來的涉地糾紛可謂林林總總。“‘二輪延包’中一些地方工作粗糙,承包合同簽訂不規範,給這次確權出了不少難題。”王金煥以親身見聞告訴記者,“有次下鄉調研,翻到一份承包合同,同一地塊,前面寫的是5畝,到後面卻變成了20畝。”除此之外,前後人名地名甚至筆跡不一致、地塊重疊等情況也時有存在。

  而讓不少幹部更加撓頭的是,一些村莊普遍存在的代耕行為,更讓土地權屬錯綜複雜,陷入“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的拉鋸戰中。二輪延包時,正是打工潮在仁化風起雲湧之時,由於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少、産量不高,種糧比較效益偏低,加之那時農業稅尚未退出歷史舞臺,種田交稅在一些人眼中成為一種負擔。“不少村民主動提出不要承包地,有的交給村集體統籌,有的則由少數留守村民代耕並繳納農業稅。”一位村幹部告訴記者,如今種田不僅免交稅費,還能領到國家補貼,“一聽到要確權,很多農戶便又想要回承包地。”王金煥説,那時很多代耕行為往往只是簡單的口頭協議,有些甚至既沒有租金約定,也沒有年限限制,導致此類矛盾伴隨土地確權的深入而大量出現,“除此之外,近些年伴隨鐵路、高速公路、工業園區等項目的建設,由徵地引發的權屬糾紛也逐漸增多。”

  在仁化縣農業局經管股負責人看來,確權經費更多解決的是測量製圖等技術問題,“涉及到土地糾紛,特別是一些陳年老賬,錢就不是‘萬金油’了。”而正是循著“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思路,面對因為土地確權開展而不再“潛伏”的諸多涉地糾紛,與土地確權工作同步“下鄉”的駐村律師們,恰恰為時常被涉地糾紛搞得焦頭爛額的幹部群眾帶來了一場“法律及時雨”,不少確權工作因為個別糾紛而“卡帶”的村莊也得以順利按下“重啟鍵”。

  2

  方法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提起駐村律師參與土地確權,仁化縣司法局副局長張炳貴更喜歡用“無巧不成書”來形容二者的“邂逅”。他告訴記者,2014年,根據省、市安排,仁化縣聘請律師分片包村,全面進駐全縣109個行政村,“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全面落地。也正是在那一年,仁化躋身全省土地確權首批試點縣行列。“協助解決涉地糾紛,成為擺在駐村律師們面前的第一張考卷。”張炳貴説。

  這邊廂是被土地確權這根“蘿蔔”帶出來的涉地糾紛“泥土”,那邊廂則是駐村律師的專業知識和調處經驗——在仁化縣農業局和司法局的“撮合”之下,二者很快便在政策層面完成了一次角度精準的“供需對接”。謝崇天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和他的同事邱鐵一起,被空降到了周田鎮土地確權的“火線”上。

  每月在鎮司法所或村委會“坐班”4天,手機號碼向全體村民公開,隨時接受法律諮詢和調處涉地矛盾,還要全程參加包乾村土地確權動員會、工作會宣講確權政策,解答村民疑問,審核確權材料——在謝崇天眼中,擔在土地確權法律顧問們肩上的擔子並不輕。而對於從業十幾年的他來説,這份職責清單的重量,不僅體現在工作量上,更在於涉地糾紛本身的解決難度。“即便走訴訟渠道,耗時也偏長。”謝崇天説,他之前也曾接過一些涉地糾紛的案件,有些要打兩三年,甚至四五年,“加之訴訟費用動輒上萬,很多農民耗不起,也打不起。”因此,在調解土地確權糾紛的過程中,“調解為主訴訟為輔”成為謝崇天的一大工作準則。

  不過,在邱鐵看來,即便是走調解的渠道,農村涉地糾紛也不是三下五除二便可以理出頭緒。“特別是一些涉及到家庭內部矛盾的,就更難説清了。”邱鐵告訴記者,有戶家庭“二輪延包”的時候,哥哥家三口人,弟弟一口人,哥哥分的地自然比弟弟多,現在弟弟結婚了,也生了小孩,“這次確權,弟弟要更多地,哥哥又不肯。”邱鐵説,對於這類糾紛,“主要是反覆勸説,最終用親情讓兩個人化干戈為玉帛。”

  而在另一類涉地糾紛調解中,對於駐村律師來説,除了要做法律的“明白人”,還得做利益的“協調者”。“前些年,有些村在發包土地時,沒有考慮到價值波動的因素,往往是以較低價格一租就是幾十年。”邱鐵説,確權后土地價值提升,村民便要提高租金,“這種情況,律師一方面要向村民宣傳《合同法》,樹立他們的契約精神,另一方面也要勸説租地方盡可能讓利,最終找到雙方利益的平衡點。”周田鎮司法所2015年6月29日調解成功的另一個案例則更能説明這一問題。靈溪村大圍村小組村民黃世明和黃石橋因為村中一塊土名為“爛塘巷”的菜地權屬發生了爭議。由於雙方都無法拿出有效證據,在駐村律師的調解下,最終這塊地被一分為二給了兩人。

  3

  優勢

  獨立身份+專業知識

  而今,仁化縣所有駐村律師都加入了當地的手機短號網。和村民們煲確權“電話粥”也成了謝崇天們的家常便飯。“有的時候村民和律師一打電話就是一個小時。”王金煥説,2014年7月至今,駐點法律顧問共服務人次4487人,代理訴訟11宗,審查合同8件,接訪諮詢1165次,參與法律援助案件5宗,調解糾紛67宗,上法制課、法律培訓209次,為駐點村(社區)提供各類法律服務,“總的思路是,發揮律師作用,儘量消化糾紛存量,努力降低糾紛增量。”

  沉甸甸的成績單背後,同樣是駐村律師與村民正在日益融洽的互信關係。“剛剛駐村的時候,也有村民嘀咕:你們是不是只會幫著村幹部説話?”邱鐵説,要回擊這樣的質疑,光靠説是沒用的,更重要的是靠做,“調解糾紛平端水碗,化解矛盾百問不厭。”對於這一點,王金煥深表贊同。“第三方立場正是駐村律師化解涉地糾紛的最大優勢所在。”她説,一些幹群關係緊張的村莊,恰恰是土地確權推進緩慢的地方。在她眼中,除了無涉雙方利益的獨立身份,駐村律師的優勢還來自他們熟悉法律條文的專業背景。

  不過,在邱鐵看來,進入到農村涉地糾紛的複雜環境中,律師的專業優勢也成為一個相對概念。“很多年輕律師沒有農村生活經驗,甚至不知道怎麼和農民打交道。”因此,他建議,可以對駐村律師先進行一次涉農涉地法律知識和調處經驗的集中培訓,“特別是請一些見多識廣的老律師傳經送寶,工作開展起來便順手許多。”

  而在謝崇天的眼中,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的法治化,除了為駐村律師充電之外,更重要的是不斷降低涉地糾紛進入司法渠道之後的訴訟成本。“特別是經濟成本,很多農民還承受不起。”謝崇天告訴記者,雖然承包地對於很多農民來説是命根子,是他們生計的最後一道保障線,但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由於沒錢打官司,他們中的許多人只能忍氣吞聲。“曾有當地人大代表向我建議,成立一個基金會,專門幫那些經濟困難的農民打涉地糾紛的官司。”謝崇天説,“同時,法律援助範圍也要逐步擴大,特別是將涉地糾紛納入其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