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朝勝觀察:下藥需對症 扶貧要精準

  • 發佈時間:2016-03-06 05:32:1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的人民代表大會,您想聽到什麼?您想説些什麼?您想感受什麼?和不少代表委員交流,各行各業,各有所思。但是對有些事關全局的問題,常常都有著共同的關注。比如,黨中央提出事關千萬貧困農民的“精準扶貧”。

  作為一個常年奔波在科技戰線上的記者,回望國家扶貧歷史,讓我想起了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的國家科委提出的“科技扶貧”,還有為了使億萬農民邁上小康道路的“星火計劃”。

  可以這麼説,今天黨中央提出的精準扶貧,就是當年科技扶貧的昇華版。看到在許多貧困地區,各級領導跋山涉水走村串戶,先要精準地尋找和統計到底有多少貧困戶。每家貧困的原因也不一樣,扶貧不能對症下藥,還談何精準。今天農民的貧困,和30年前農民的貧困有所不同。那時的貧困農民,如果能夠得到少許的政府支援,安排較為簡單的科技項目,因地制宜搞點適合當地的種養殖項目,那麼很快就可以解決溫飽……有些地方因為脫貧較快,個別幹部還不捨得一下子摘掉貧困地區的“帽子”;為了得到國家的扶貧支援,甚至還鬧出想方設法保住貧困縣帽子的笑話。據説,有個並不太貧困的山區縣千方百計地爭取到了貧困縣的指標,達到目的後興高采烈地拉起了橫幅:“熱烈慶祝我縣成為國家級貧困縣!”

  30多年後的今天,按照年收入1300元以下的貧困線,我國還有8000多萬貧困線以下的農民。但是,今天貧困地區的農民,和30年前也不盡相同。那時,農村有兩億多青年農民進城務工,在農村留守的大都是老弱婦幼。還按照原來的辦法扶貧,就很難奏效了。有了精準的調研,精準的對象,就要設計精準的方案,採取精準的措施。從原先單家獨戶的扶貧,要變為集體抱團的努力;由粗放式的簡單項目,到集約式的精準規劃;由原先單純農村農業的資源安排,到城鄉結合農工商旅結合的資源整合;由原來全家困守死活與共的家庭結構,到現在輕壯年外出打工家人分散的家庭結構……

  於是,我們看到了精準扶貧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探索、新局面。同時,也感受到新時期的扶貧,還需要國家政府和相關扶貧機構,應該出臺對應新形勢的新政策、新資源、新標準。對此,我曾專門採訪了一些代表委員,並到粵北等貧困地區,到科技部門對口的扶貧地區調研。科技部門除了派出得力的幹部擔任當地市縣的科技副職外(這也是當年科技扶貧的一條成功經驗),還進一步深入鄉村派出駐村幹部,面對面手把手地開展精準扶貧。一位幾年前從部隊轉業到廣東省科技廳的年輕幹部許小傑,三年前被派到了東源縣燈塔鎮下圍村擔任駐村幹部。他和其他扶貧幹部一道,經過多方努力面向市場,引進企業,找出了一條具有造血功能的産業幫扶之路,50多名貧困農民從事種植、採摘、運輸。三年過去了,下圍村貧困戶每人平均純收入達11000元,脫貧率達到100%;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2012年的不足3萬元上升到12萬元;46戶低收入住房困難戶改建全部完成……前不久,許小傑悄悄地告訴我:“大哥,我被評上優秀駐村幹部啦!”我也悄悄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人民大會堂裏的代表委員們!

  從崎嶇坎坷的山區小路,到人民大會堂的大紅地毯;從貧困孩子的啼饑號寒,到代表委員的大聲疾呼;從一村一家的脫貧,到剷除窮根的精準;從泱泱大國的富強,到不準一人的貧苦……

  想到這些,我就激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