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青海省湟中縣實行“銷號式”扶貧,5年內減少貧困人口11.76萬

  • 發佈時間:2016-02-21 09:58: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 何 聰 張志鋒 王 梅  責任編輯:羅伯特

  青海省湟中縣是全國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被國務院列為“六盤山片區”扶貧規劃區,全縣393個村中,有156個貧困村。針對農村尤其是貧困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十二五”以來,湟中縣加大投入力度,修路安電,引水凈水……對特別偏遠、生態異常脆弱等地區實行整體搬遷,多措並舉,全面推進群眾生活生産條件的改善,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實行“銷號式”扶貧,減少貧困人口11.76萬。

  搬遷扶貧,貧困戶娶上媳婦

  實行“銷號式”扶貧,推進異地搬遷扶貧是有效辦法。

  “原來在山溝溝裏,30年硬是沒娶進一個媳婦,如今整村搬出來,3個月裏,村裏小夥劉福就把新娘子迎進門了!”暖陽當頭,在村活動廣場上和村民一起挂大紅燈籠,湟中縣海子溝鄉黑溝新村村支部書記薛鈞喜笑顏開,“和往年真的不一樣了!”

  3年前湟中縣的一次扶貧工作會議上,薛鈞作為發言人,説起黑溝村人的苦和窮,這位西部漢子當場掉下了眼淚。

  “從搬遷出來的新村到原來的老村,汽車加步行至少3個小時,還是在沒有冰雪的情況下。”薛鈞説:“冬季下雨下雪,典型的‘進不來,出不去’,根本沒法走。黑溝村山大溝深,自然環境艱苦、道路等基礎設施差,村民靠天吃飯,出門打工都很難,除了修路,我們考慮異地搬遷。”村裏總共56戶,村民大都希望能搬出來。從2009年開始,縣扶貧局開始找地,這一找就是4年,2013年,在交通便捷的西堡鎮新平村徵了28.9畝地,每戶自籌5.6萬元,加上政府補貼,黑溝村徹底搬出山溝溝,取名“黑溝新村”。

  整齊的房屋,明亮的窗臺,乾淨寬敞的道路……2015年8月,黑溝村人終於搬進了黑溝新村,不久,劉福家便辦起了娶親的喜事。“這可是全村的大喜事!”薛鈞説。

  因地施策的搬遷扶貧,需要産業支撐。沒有必要搬遷的貧困村,同樣需要産業支撐。

  攔隆口鎮尼麻隆村屬於山區,海拔在2600米左右,農作物産量低,村民收入低。經過扶貧部門的考察和實驗,從2013年開始,村裏開始種植黃芪、當歸等中藥材,當年一共種了420畝,經濟效益比農作物每畝高出2倍多,戶均增收6000多元。鎮黨委書記鐘毅介紹:“這裡原來是個貧困村,近3年來變成了有名的中藥材種植大村,村民富裕了。”

  湟中縣扶貧開發局主任張進元表示,異地搬遷是扶貧脫困的辦法,但要實現全縣整體脫貧,不在基礎設施上著力,就很難行得通。

  扶貧水,澆灌出脫貧的莊稼

  西北苦瘠,多因缺水。脫貧,先引水。

  多巴鎮扎什營村的馬海萍,一年前還是村裏的貧困戶,現在已成了該鎮玉拉村溫室大棚裏的業務能手,開春了,她打算獨立承包一個蔬菜種植大棚。

  “縣上為了給咱貧困戶增收,在玉拉村新建集中連片設施農業産業扶貧基地,深冬溫室有100棟,承包給攔隆口鎮、李家山鎮、多巴地區的貧困戶種植。因為我沒有文化,沒有手藝,現在種植戶的大棚裏打工。學好技術,自己就可以幹了。”

  “來承包大棚的種植戶,最關心的還是農田灌溉的問題。這裡澆水很方便,而且費用低,很快,所有的蔬菜棚都承包出去了。”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李峻説。

  “西北缺水乾旱,改善農村面貌,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産能,水是頭等大事。”湟中縣水務局局長逯敬巍説:“我們給溫室基地建了機井2眼,蓄水池2座,供水管道16千米,能全部滿足基地3.5萬立方米的年灌溉用水需求。”

  圍繞新增和恢復供水能力、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3年來,湟中縣建設各類水利水保工程130項,改善農田灌溉14萬畝,為3490棟溫室配套水利設施。目前,全縣已經開始了4個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2個小型灌區的田間配套工程,共改建各類渠道長505千米。項目的建成將惠及9個鄉鎮44個貧困村,受益總人口3.97萬,其中受益精準識別貧困人口0.45萬人。

  “平時乾旱少水,可到汛期又怕水多水大了!”家住西納河邊的武玉貴老人,今年68歲,他清楚地記得西納河的水淹沒過旁邊的莊稼、卷走牲畜。西納河是黃河一級支流湟水左岸較大支流。由於沿岸無標準的防洪體系,每年汛期洪水沖刷的農田、林地和工礦企業面積達幾十畝至數百畝。

  “前年,縣上實施了防洪治理工程,西納河加固了,這3年再也沒有發生過洪水災害,村民們放心地在河邊建起了幾個蔬菜塑膠大棚。”武玉貴説。

  全縣目前已治理山洪溝道238.83千米,涉及13個鄉鎮86個貧困村,總受益人口10.16萬人。逯敬巍説:“但是,離鄉村溝道防洪治理全面完成還需相當長的時間,如果遇到汛期,村裏還存在安全隱患。”

  補齊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改善貧困地區生産生活條件,促進農業增産、農民增收。湟中縣編制《水利扶貧專項行動方案》,以全縣貧困村為基本單元,將分3年實施農村飲水鞏固提升、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農田水利建設、新(擴)建中小型水庫、淤地壩除險加固、鄉鎮防洪工程、山洪溝道治理的水利扶貧項目等各類水利水保工程238項,需要投入資金近20億元。逯敬巍説:“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實施,改善貧困村水利基礎設施,為實現156個貧困村全部摘帽的總體目標提供水利支撐和保障。”

  脫貧路,正在通向貧困村

  沒有路,愁壞了多少貧困戶。

  “要致富,先修路,盼望幸福路早日竣工”,大紅色的橫幅,在高原的藍天下格外顯眼,這是攔隆口鎮卡陽村村民最樸素的願望。西寧鄉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鮑武章決定與卡陽村共同打造“鄉趣卡陽戶外運動旅遊度假景區”,幫助當地村民脫貧致富,老百姓拍手稱快。當地組織部門選老鮑任該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

  去年,景區40多畝的格桑花、漫山遍野的非洲菊和田地裏的油菜花,爭奇鬥艷,一下子火起來了。15萬多名遊客涌入景區,超出卡陽村民的想像。村裏的路很窄,僅供一輛轎車通過,而且坑坑洼洼,七拐八拐……聽著遊客抱怨,村民只能幹著急。

  很快,鮑武章帶著村幹部四處奔走,縣裏的交通部門確定了改擴建卡陽村道路,今年1月23日正式開工。“馬尕寶農家樂”是村裏的第一個農家樂,老闆馬慶元説:“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修好村裏的路,更多的遊客能到我的農家樂吃飯、休閒。我們村裏的很多人,和我一樣,渴望通過發展農家樂脫貧致富。”

  縣交通局局長常建青説:“湟中縣不僅僅修建和升級這樣的鄉村旅遊道路,幫助群眾脫貧奔小康,今年開始,我們更是重點加大對農村公路拓寬、升級改造和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的投入力度,計劃到2018年底,全縣所有貧困村鄉村公路將得到拓寬、升級改造,並達到四級及以上公路等級標準;同時完成剩餘110個貧困村332.092公里‘硬化到戶’的目標。”

  “要致富,先修路,村村在盼幸福路!”常建青介紹,全面解決全縣貧困村的道路條件,任重道遠。湟中縣自然條件相對較差,境內山區丘陵面積佔全縣的89%,近70%的行政村居山而建,各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運輸業發展投入成本高、施工難度大,建後技術標準低、通行條件差、防災抗災能力弱,公路受水毀、大噸位重載車輛碾壓等自然災害和外力損傷明顯,影響著群眾的生産生活和致富奔小康。

  缺電,制約著貧困戶。堅持農網升級改造與設施農牧業等産業扶貧相結合,湟中已有26個貧困村電網全面升級,基本滿足未來15年內負荷發展需求。湟中縣計劃2018年底前,將消除其餘貧困村低壓線路戶均容量不足等造成的“卡脖子”、“低電壓”、存在安全隱患等用電問題,以滿足村民不斷增長的生産生活用電需求。

  張進元説:“加快農民脫貧致富的速度,就必須優先備好水、路、電,只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補齊基礎設施扶貧的短板,才能真正帶領群眾脫貧奔小康。”

  《 人民日報 》( 2016年02月21日 11 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