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的“好聲音”
- 發佈時間:2016-02-27 14:5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上海2月27日電 (記者 李曉喻)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正在上海舉行。圍繞中國經濟“健康狀況”、結構性改革等焦點,與會財經權威發出了不少“好聲音”。
中國經濟:仍然世界重要引擎
投資低迷、外貿縮水、股市震蕩、人民幣貶值等重重難關之下,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6.9%,創25年來新低。“中國經濟將硬著陸”、“中國成全球不確定之源”等唱空論調一時不絕於耳。
對此,經合組織(OECD)秘書長古裏亞表示,6.9%的經濟增速在全球依舊很高,中國仍是支撐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儘管增速放緩,但中國正在推進的結構性改革將激發新的增長動力。
歐洲知名智庫布魯蓋爾研究所所長貢特拉姆·沃爾夫對此亦表示贊同。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對中國經濟來説,比增速更重要的是實現從投資和出口轉向消費和服務拉動的轉型。這種轉型意味著不僅要解決産能過剩,還要積極培育中等收入階層,擴大消費。
“中國政府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並且在積極推進這種轉型”,貢特拉姆·沃爾夫説,“這從長遠來看是一件好事”。
結構性改革:不能再犯“拖延症”
在世界經濟前景陰雲密布之際,加快結構性改革的呼聲高漲。
目前“拖延症”正在困擾改革。如古裏亞所言,結構性改革步伐自2011年起日益放緩,取得的進展遠遠低於預期,“甚至比我們制定這一戰略之初還低”。
古裏亞警告説,2015年全球貿易增長“跑輸”同期GDP,這種情況在過去50年間只發生了5次,且隨後都發生了經濟衰退。“這意味著全球經濟復蘇形勢非常複雜,不能放緩結構性改革步伐,(否則)是錯誤的。”
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也提醒説,越推遲結構性改革,就越侵蝕改革空間,“最好離懸崖還有一公里就預見到,加緊改革,不要等到最後一米”。
改革雖刻不容緩,但也不能操之過急,需講求步驟和方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建議,供需兩側的改革應互相加強,如對下崗工人給予財政支援,以促進需求,減少供給側改革帶來的衝擊。此外,國家整體收入水準、改革空間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不要在學會走之前就想跑”。
樓繼偉也認為,結構性改革要特別注重順序,在經濟處於蕭條的階段要儘量選擇帶有擴張性、見效快的改革措施。
“即使是良好順序的改革,也要面對艱難的改革過渡期”,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兼首席運營官英卓華指出,有鋻於此,社會保障體系設計非常關鍵,要科學判斷,幫助受害群體對衝風險。同時,改革在某種程度上會導致經濟收縮,對此要有心理準備。(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