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去國外買藥是不是吃錯了藥

  • 發佈時間:2016-02-24 09:30:41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報道,猴年春節,600萬出境過年的中國遊客"刷出"境外消費900億元人民幣的新紀錄。而且國人搶購還出現新動向,比如兒童感冒藥、衛生巾、絲襪、安全套、指甲鉗、保溫杯、電動牙刷、鋼筆等一大批低價日用品紛紛登上"熱賣品榜單"。

  以兒童感冒藥來説,日本藥和國産藥相比,其實成分原料差別不大,只是口感更好,包裝精緻、設計可愛,也就是説對目標消費者的研究更深入。

  按理説,在一個自由開放的市場環境下,消費者的需求會自然引導企業的發展。兒童感冒藥是一個大市場,國內也不乏願意多花錢的高端消費者,為什麼國內藥企還是處於“恥辱”階段?要説企業家都沒眼光、沒能力,恐怕不太客觀。一定有一些客觀因素,在影響國內企業追求“進步”。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國內兒童藥研發缺乏動力性政策,投入高、利潤偏低;再加上後續市場發展不健康,藥品能否進醫院常常不取決於品質,而是和醫院或醫生的關係。潛規則盛行之下,劣幣驅逐良幣,藥企也就普遍沒有動力花財力、精力來專注品質,提升消費者體驗。

  這種現象不獨出現于藥品領域,這篇海外搶購的報道中還提到,消費者去海外集中囤面膜,不是因為國內沒有好的面膜,而是在知名品牌購買,假貨還是太多。換言之,這不是單純的企業能力問題,而是市場秩序問題。

  從經濟學的視角看,各國的比較優勢不一樣,無論中國發展到什麼地步,國外總有一些商品會比中國物美價廉,所以海外搶購現象永遠不會徹底消失。中國政府或企業可從中汲取的教訓,不是追著某些具體的商品比拼,而是要發現普遍的規律,比如研究消費者、捍衛良好的市場秩序等。敦促不斷超越發展自我,才是最可貴的“雪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