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在最難的領域,做最有意義的事

  • 發佈時間:2016-01-27 05:52:5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頭髮灰白、眼神堅毅、走路飛快,是深圳市五穀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閆子銅給人的第一印象。很難想像,這是一位剛30歲出頭的年輕人。初見時,他正在給團隊講解公司2016年的戰略規劃和業務發展方向。

  “做農村網際網路的很少,這個行業太難、太苦,沒人願意幹。”閆子銅説。創業前,這位擁有香港浸會大學MBA學位的年輕人曾任投資總監,在資本市場操盤鉅額資金,有著令人羨慕的收入。然而,他卻毅然選擇轉型,全身心投入農業,創辦大豐收農資電商平臺。

  為何放棄職業發展黃金期投身農業?這緣于在江西農村調研時,一幅場景對他的深刻觸動:一位年約50歲的農民在一家農資店門口與老闆發生激烈爭執。閆子銅了解後得知,該農民承包了幾十畝地,年初在該店購買種子和肥料撒下去後,發芽率低、秧苗瘦弱,讓他虧空了家底。對此,農資店老闆堅稱不是農資問題,而是農民施肥過多燒死了秧苗。

  “我關注農業特別是農資領域10多年了。農資流通環節長,農民買到的農資價格畸高。國內有登記的農資廠達2萬多家,為賺更多利潤,部分商家摻假售假的事件層出不窮。農民缺乏辨別手段,虧了只能自認倒楣。”閆子銅説:“如果讓農戶通過電商平臺直接向大經銷商購買正品農資,價格可比市面低20%,相當於直接增收10%至15%。通過大數據積累,還將衍生網際網路農業金融、農村物流、農産品對接服務,這將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

  萬事開頭難。真正創業後,他遇到的困難比想像中大得多。2014年創業初期,公司面臨著專業人才短缺、農戶對電商陌生、有些經銷商對與電商合作心存疑慮以及每月成本支出高達近百萬元等困境。“這幾個問題就像幾座大山,壓得團隊不少人失去信心。最艱難時,我鼓勵員工,‘大家只管往前衝,就算賣房賣車,我也要讓公司堅持下去!’”提起創業的艱辛,閆子銅感觸頗深。

  為尋求突破,閆子銅竭盡所能:他特意為工程師開專車,吸引産品技術人才;坐飛機時,特意選擇接觸人多的中間座位,以尋找優秀的銷售人才;為提高經銷商的信任度,他不厭其煩地與每個經銷商溝通,幫助他們完成網際網路轉型;他和團隊還創造性提出代購員機制,招募會上網的“代購員”幫助農戶下單,並開發出農資領域的叫單購肥APP(豐收農資購);找到各地區的資深植保專家,對大豐收農資平臺上的用戶進行植保技術宣傳指導……如今,憑藉五穀網路的清晰商業模式和大豐收農資平臺已取得的業績,公司優秀人才集聚,已獲得兩輪數千萬元投資。

  隨著市場環境不斷向好,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了解電商,選擇在網上購物。為深入了解市場推廣效果,閆子銅走鄉下村,深入農戶家中調研。在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他去拜訪一位種植大戶,表明身份後,受到了農戶的熱情接待。在詢問對方是否會操作大豐收平臺時,農戶立即掏出手機,打開“豐收農資購”APP,按了一鍵下單。農戶指著手機説:“這麼簡單,誰不會?”在當地,使用過叫單服務的農民總不忘誇讚“豐收農資購”賣得便宜,服務又好。

  “我國有7億農民,我們僅覆蓋了1000多萬,在消除農資流通弊端、為農民增收上,還需要做很多。”談及未來,閆子銅表示,五穀網路已形成以農資電商為本體,以農業網際網路金融、農村物流、農産品對接為側翼的“一體三翼”戰略規劃。他補充道:“今年,我們將啟動農業網際網路金融項目‘豐收貸’,幫助農戶承包土地、採購農資、擴大生産,促進農業生産集約化。我們還將加快‘豐收倉’項目推進,建立農資電商産業園和物流園,助力當地農村電商的發展和農産品返銷;2017年,還將上市‘豐收mall’,實現農産品供給需求的對接,實現農産品以期貨形式交易,下游商家産前下單,農民再組織生産,這就不用為種什麼、怎麼賣而發愁了。”

  採訪結束時,記者偶見2013年閆子銅與人簽約的照片。當時,他頭髮烏黑,執著而堅定的眼神和今天一樣。創業的艱苦雖能改變容貌,卻改變不了他的夢想和情懷——他要帶著一群20多歲的年輕人,為我國農業、農村、農民付出青春,譜寫明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