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做山鄉燈火“守護神”

  • 發佈時間:2016-01-27 05:52:5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技藝強不強,看齊張國強;家裏燈不亮,就找張國強;扶貧又幫困,還看張國強!”在離湖南省長沙市500多公里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國網湖南龍山縣供電公司配電班班長張國強備受百姓信賴。他為什麼能得到百姓的如此信任?《經濟日報》記者決定趕往千里之外的龍山,見見這位“萬家燈火守護神”。

  地處武陵山脈腹地的龍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記者在一個接一個的隧道中和蜿蜒的盤山公路上行進了七八個小時,終於趕到龍山縣供電公司。“在城裏找張國強?難哪!他不在搶修,就一定在去搶修的路上!”張國強的同事説。

  山寨裏的光明使者

  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順著老鄉提供的線索,記者在龍山縣洗車河鎮老洞村的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施工現場尋覓到張國強忙碌的身影。“大家聽密碼,1、2、3,起,走!”張國強扛著電線桿、憋紅著臉大聲吆喝著,“前面的注意掌控方向,後面的跟上,大家咬咬牙,爭取一趟過了”。老洞村沒有通公路,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需要的材料得借助人力進行搬運,一根重達800斤的水泥電桿需要張國強和10來個同事抬著蹚過30多米寬的小河,盤著崎嶇的山路才能運送到施工現場。這樣的重體力活,他們每天不知要幹多少。“全縣400多個村還有100多個沒有進行農網改造,在這些村裏,老百姓買的電器無法使用。我只想早點把農網改造搞好,讓老百姓用上放心電、安全電。”卸下沉重的電桿,豆大的汗珠從張國強黝黑的臉龐滑落,他擦了把汗,將毛巾搭在脖子上,轉身就開始忙起來。

  “讓老百姓用上放心電、安全電”,是張國強1996年剛工作時給自己定下的要求,也是他這20年來堅持用實際行動履行的承諾。

  龍山縣的土家織錦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土家語稱為“西蘭卡普”。位於縣城內的西蘭卡普土家織錦街,家家戶戶以織錦、賣錦為生,一大清早,“叭呔叭呔”的機杼聲就開始在織錦街響起。土家織錦傳承人葉麗萍精神抖擻地坐在木製腰機上,腳踏桿,腰匍匐,手握七彩斑斕的絲線上下翻飛,“我們的土家織錦在市場上賣得很好,但以前不敢多接單,就怕電壓不穩影響織布機工作,耽誤交貨時間,影響“西蘭卡普”的名聲。現在好了,自從張隊長上次幫我更換了線路,我再也不用擔心這些了。”去年夏天,一位上海客戶訂購了100多件織錦壁挂和織錦電腦包,葉麗萍帶領10多名女工日夜趕織,可當時恰逢酷暑,城區用電量大,電壓又不穩,織布機只能斷斷續續地工作,吊在屋頂的日光燈也不停閃爍。交貨在即,葉麗萍急得團團轉。“家裏燈不亮,就找張國強。”在鄰居的提醒下,葉麗萍試著打電話向張國強求助,張國強很快帶著工具和材料趕到,白天全面更換線徑偏小的下戶線,夜裏又實施了變壓器增容布點作業。“直到現在,我還能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山區的晚上又悶又熱,沒有一絲涼風,到了深夜,張國強和他的隊員們還在臺架上奮戰,汗水濕透了他們的工作服,但他們仍一絲不茍地做完工作。這個場景讓我很感動,我決定把它織進‘西蘭卡普’。”回想起幾個月前的那次搶修,葉麗萍還是很激動,她展示了那幅飽含深情的“現場紀實”織錦:連綿起伏的大山下,臨水吊腳樓旁,行進著一支身著電力工裝的隊伍,“這支隊伍就是有名的張國強共産黨員服務隊,他們的敬業精神、貼心服務還被唱進了山歌裏。”葉麗萍即興唱起一首山歌:“樹上喜鵲叫喳喳,打起溜子好熱鬧,山寨來了光明使者……”

  葉麗萍婉轉優美的歌聲飄蕩在“西蘭卡普”土家織錦街,也牽動著張國強的思緒,“我是一個電力人,更是一名共産黨員。龍山雖然自然條件差,經濟不發達,但共産黨員的服務不能落後。我總是在思考如何將國家電網的‘誠信、責任、創新、奉獻’精神融入我的服務,讓百姓用上放心電、安全電”。

  張國強請求公司在發出的每張電費通知單上印上他的手機號碼,“只要您一個電話,剩下的活我來解決”成為他的莊重諾言,他的手機也成為名副其實的“熱線”,最多時他一天要接上百個電話。“我一般會帶著3塊手機電池,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待命。”張國強是這樣承諾的,更是這樣執行的。2014年5月20日,龍山縣突降暴雨,連續在夜裏搶修線路的張國強一臉倦意,次日早晨剛回到辦公室,他的手機就響了。他來不及休息,記下故障地點,打起精神再出發。來到搶修地點,張國強愣住了:由於地勢低窪排水不暢,70多戶居民被積水圍困,不少居民站在窗戶邊向外張望、呼喊。小區負責人説需要接上電源排水,但是有三相電源線的電線桿在宿舍區的積水裏泡著。

  張國強和同事們二話不説,背起重重的電纜,深一腳淺一腳地在齊腰深的水裏摸索著,走向電線桿。宿舍區的居民在陽臺上看得膽戰心驚,生怕他們踩上玻璃碴或鐵絲。勘察完現場,張國強低聲與同事商量了幾句,便扶著電線桿蹲下身,同事踩著他的肩膀登上電線桿,在傾盆大雨中順利接上了電源。“轟隆隆,轟隆隆……”宿舍區的水在抽水機聲中慢慢退下,居民的生活恢復正常。69歲的彭萬福連聲稱讚:“燈不亮找張國強準沒錯!”張國強微微一笑,便收拾工具趕赴下一個搶修現場。

  服務隊的“張國強們”

  張國強敬業愛崗、技能過硬,從一個搬梯子、遞鉗子的初級學徒成長為一個爬桿子、畫圖紙的業務骨幹,只用了短短一年多時間。如今,他更是練就了被同事們津津樂道的“手耳眼鼻嘴”五官齊用本領,同事們都説,“技藝強不強,看齊張國強”。2011年,龍山縣電力公司成立了以張國強名字命名的“共産黨員服務隊”,共有隊員29名,由張國強任隊長,承擔著為縣城近20萬人供電的工作。他告訴記者,“服務隊成立後,我從‘單打獨鬥’變成了‘集團作戰’。‘家裏燈不亮,就找張國強’這句全縣皆知的順口溜,原來只是我一個人的口碑,如今成了張國強共産黨員服務隊的莊嚴承諾”。

  服務隊廣為散發聯繫卡,居民一旦發生用電故障,不管多晚打電話過來,服務隊總是及時出動,從不將故障拖延到第二天。無論在大型廠礦,還是家庭作坊,無論在重點工程施工現場,還是偏僻鄉村土苗山寨,到處都能看到服務隊的紅色身影。服務隊成立以來,共組織特巡358次,開展“零點工程”455項,緊急搶修878次,消除設備缺陷315條,提供用電服務諮詢8.5萬餘次。

  説起服務隊的“張國強們”,石羔鎮敬老院的20多位老人個個豎起大拇指。老人們清楚地記得,由於電力線路老化,故障頻出,他們的生活起居非常不便。2012年6月的一天,73歲的盲人梁應發得到張國強的手機號碼後,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打了過去。1小時後,8名服務隊員就來到敬老院,架梯子、搭電線,忙活了一下午,為敬老院整改線路800多米,消除用電隱患12處,並在院內安裝了一盞路燈。準備離開時,細心的隊員們發現,老人們的房間都只在進門處安裝了一個開關,夜裏開關燈都很麻煩。他們就將所有的單開關更換為雙控開關,另一個開關裝在老人的床頭。老人們高興地説:“躺在床上就能開關燈,太方便了!”一來二去,敬老院成了服務隊的定點聯繫單位。“張國強們”五年如一日關愛照顧老人,義務維護整改院內供電設施,被老人們親切地稱為“乾兒子”。

  “喂!您好,這裡是張國強共産黨員服務隊,……哪有故障……好,馬上出發!”在採訪張國強的幾天裏,故障報修的電話接連不斷,不論什麼時間,身處何地,服務隊員們一次又一次出發搶修,一次又一次為民服務,一個個表箱、一條條銀線,凝聚著“張國強們”的艱辛與渴望。“在大山深處,守護萬家燈火”,始終是他們不變的初衷,他們的精神在湘西的層層山巒中紮根、生長,共産黨員服務隊這面旗幟,高高飄揚在山含情、水含笑的大山深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