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失信“老賴”將寸步難行

  • 發佈時間:2016-01-27 05:52:5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俗話説,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然而,不少俗稱為“老賴”的失信被執行人卻拒不履行法院判決。記者日前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為打擊老賴行為,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牽頭, 44家單位於1月20日聯合簽署了《關於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失信被執行人將面臨“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局面。

  44部門聯手進行失信懲戒

  人民法院“執行難”是個老問題,據統計,近幾年,全國法院每年新收執行案件300多萬件,其中70%以上的案件存在財産債務人不主動履行,並惡意逃避執行或者暴力對抗執行等現象。

  “信用懲戒機制嚴重缺位,失信成本過低,這種行為對其他市場主體形成負面示範效應,隱匿財産、逃避執行的現象越發普遍和嚴重。”最高法院副院長江必新介紹。

  破解人民法院執行難需要全社會的支援,此次《備忘錄》有44個部門聯手進行失信懲戒,懲戒措施達55項,懲戒部門和措施之多在聯合懲戒歷史上也屬少見。在信用資訊共用基礎上,原來由一個部門在一個領域對失信當事人實施懲戒,現在變為由多個部門在多個領域對失信當事人共同實施懲戒。懲戒對象既包括失信的自然人,也包括失信的單位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實際控制人。

  據介紹,聯合懲戒範圍涉及金融機構審批、民商事交易安全、食品藥品經營、安全生産、政府優惠性補貼、國有企業監督管理、法定代表人任職、工作人員招錄、文明單位參評、旅遊、度假、限制出境及定罪處罰等30多個重點領域。

  “老賴”到底有多少?

  截至2015年12月底,最高法院已向社會公眾發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資訊308.02萬例。據悉,2013年,最高法院正式建立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並積極參與國家發改委牽頭的“信用中國”網站建設和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建設,主動推送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資訊。

  那麼,這308.02萬例失信被執行人到底是哪些人?江必新介紹,根據最高法院《關於公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資訊的若干規定》,具體指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傚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執行人:(一)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執行的;(二)以虛假訴訟、虛假仲裁或者以隱匿、轉移財産等方法規避執行的;(三)違反財産報告制度的;(四)違反限制高消費令的;(五)被執行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的;(六)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傚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

  火車飛機銀行通通亮紅牌

  想乘飛機?不行。想坐高鐵一等座?不行。想到銀行貸款?不行……如果拒不履行生傚法律文書,成為失信被執行人,那麼諸多限制將讓“老賴”寸步難行。

  據統計,截至2015年12月底,共限制失信被執行人乘坐列車59.88萬人次;乘坐飛機357.71萬人次。記者了解到,2014年6月18日、7月1日,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民航資訊網路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正式上線限制失信被執行人購買列車軟臥車票和飛機票。2015年8月25日零時開始,中國鐵路總公司增加限制乘坐高鐵和其他動車一等以上座位。

  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芝麻信用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資訊,作為重要評價指標納入信用評價體系,推動在網際網路生産、經營場景下對失信被執行人進行信用懲戒。

  國家工商總局也出臺規定,限制失信被執行人在全國範圍內擔任任何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據悉,全國工商失信被執行人資訊共用交換應用系統上線運作僅3天,全國就有21個省區市工商、市場監管部門在公司登記註冊環節限制失信被執行人471人次。

  金融領域的限制則更加廣泛。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明確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資訊納入徵信系統相關工作規程,在製作企業和個人信用報告時,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資訊整合至被執行人信用檔案中,並以信用報告的形式向金融機構等單位提供。

  最高法院與中國銀監會聯合開展網路執行查控和聯合信用懲戒工作,聯合限制失信被執行人在全國金融機構貸款或辦理信用卡;並分別與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等21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就網路執行查控與失信被執行人資訊共用工作達成一致,聯網查詢、凍結、扣劃被執行人存款,金融機構在貸款和發放信用卡等事項上採取相應的控制和限制措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