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商業困局困在哪

  • 發佈時間:2015-12-31 04:33:15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徐蒙

  電商是發達國家先起來的,為什麼紐約第五大道梅西百貨人頭攢動,倫敦牛津街哈羅德百貨還是排在大本鐘之後的當地第二大景點?反觀上海南京路、淮海路不少店舖營業員比顧客多?“這些曾經外來購買力佔2/3的商業街遇到困境,還是要從經營理念、體制機制的有效供給上找原因。”對於眼下實體商業的危機,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思政認為需要找深層次原因。

  上海實體商業的危機與變局,如同一滴水珠,折射中國經濟中供求關係正在發生的深刻而微妙的變化。

  似乎一夜間,中國變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客源國,像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更是成為中國客源輸出的主力;似乎一夜間,中國人買遍全球,而且境外消費從過去的奢侈品,發展到包羅萬象的日用品。

  在上海,一方面,從大超市到便利店,從高端百貨到電商店舖,似乎什麼都不缺;另一方面,無論看哪種渠道,似乎什麼都缺。國外的眾多商品,成了我們“必需品”。“我們面臨的,既是商品過剩,又是新一輪的商品短缺。”

  其實最早是在上海世博會時,王思政就發現世博會上賣掉的商品銷售額創下歷史新高,但在其中,中國單件商品價格一般在十幾、二十元人民幣,而發達國家展館,動輒上千元人民幣的創意商品,經常脫銷,不管是一個開瓶器,還是一瓶香水,都堪稱藝術品。

  世博會,是世界各國、各個經濟體同臺交流的盛會。當世界上五花八門的“藝術品”,與中國生産的廉價旅遊紀念品放在一起,消費者突然有了比較。

  世博會結束,“十二五”開局,上海比全國更早進入經濟新常態,更快速、更深度地融入經濟全球一體化。因此,這種比較和由比較而來的消費選擇變化,在上海微觀市場迅速顯現。

  最近,中央多次強調供給側改革,特別是剛剛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面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這一極具現實針對性的改革方向,令王思政倍感振奮。

  供給側改革,其實指向的目標是消費,只有通過努力增加有效供給,才能拉近已升級了的消費需求,與尚未升級的供給端之間的差距。這樣,作為最終需求的消費,方才可以對經濟産生巨大的良性影響,直至帶動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上海是全國最早面臨新一輪商品和服務短缺的城市之一,因此應該率先在供給側改革領域發力。

  從商業領域反映出的問題看,最主要、最直接的辦法是增加商品和服務的供給。國際消費城市,將成為上海未來五年的發展定位之一。在此過程中,除了商品和服務供給升級外,還需高度重視安全供給,比如食品、藥品、交通工具、住房等,國內消費者對這些商品的品質和安全性,都有高度期待,而這其實,是商品留住消費需求的一種最基本屬性。

  商品和服務的數量背後,還存在價格供給的短缺。目前國內農産品價格普遍偏高,名牌商品價格高於國際市場,較慢的網速下上網資費卻高,這些都是典型的價格供給問題。解決價格供給矛盾,需要打破壟斷,降低供給端的成本,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作用。

  創新供給,也是有效供給的重要來源。未來的上海,業態創新將層出不窮,比如共用經濟滿足新的消費需求。

  制度供給,將增加有效供給的保障。從産權制度、財稅制度改革,到消費者和投資者利益的保護,以及包括反壟斷在內的市場法制環境建設,這些市場的“細節”,決定著有效供給能否持續增加,也決定著供給側改革能否真正到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