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萬能險究竟好不好?

  • 發佈時間:2015-12-26 14:32:06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些天十分熱鬧的寶萬之爭,讓萬能險“躺槍”。我們不禁要問,萬能險到底好不好?

  萬能險“萬能”在哪

  萬能保險的概念最早由國外傳入,指的是可以任意支付保險費以及任意調整死亡保險金給付金額的人壽保險。也就是説,除了支付某一個最低金額的第一期保險費以後,投保人可以在任何時間支付任何金額的保險費,並且任意提高或降低死亡給付金額,只要保單積存的現金價值足夠支付以後各期的成本和費用就可以了。

  萬能壽險之“萬能”,在於在投保以後可根據人生不同階段的保障需求和財力狀況,調整保額、保費及繳費期,確定保障與投資的最佳比例,讓有限的資金髮揮最大的作用。

  萬能險本是舶來品,然而被引入我國後,便被“改頭換面”。演變至今,保障功能幾可忽略不計,基本上已“淪陷”為價格敏感型的理財型險種。自新會計準則實施後,由於沒有通過風險測試,萬能險便在保費統計時被歸類為“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而不被視作“保費收入”,足可見保障成分之低。

  實際上,不少精算師都曾提醒過,消費者完全可以利用萬能險産品的“萬能”特性,利用其風險保障成本(風險保險費率)比一般險種低,保額可根據投保人需求隨時調整等特長,在人身的不同階段,設置不同的保障額度,比如在三四十歲人生重任階段調高保障額度,60歲以後下調風險保額等方式,以最小的保費投入換取最高的保障程度,而且還可以與不同人生階段不同的需求曲線進行有效匹配。

  費改偏向消費者利益

  今年2月13日,中國保監會發佈《關於萬能型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同時附上了《萬能保險精算規定》。此次萬能險開展費改,其主要意義在於:通過調整保險公司收費上限,來更多地讓利於消費者;同時通過增加風險保額來提高萬能險的保障額度,從而引導保險公司調整業務結構及更加規範經營,讓萬能險回歸更多的保障功能,其意義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降各項費用,增最低保額。與傳統壽險(包括純保障險種和分紅險)不同,萬能險所繳保費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於保險保障,另一部分在扣除一定初始費用後用於投資賬戶累積投資。保障和投資額度的設置主動權在投保人,可根據不同需求進行調節;個人投資賬戶資金由保險公司代為投資理財,投資利益上不封頂、下設最低保障利率。

  費改後,期繳萬能險的基本保險費初始費用上限比例,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別為40%和20%;躉繳萬能險的初始費用上限比例,5萬元及以下部分和5萬元以上部分分別為5%和3%,退保費用也有所下降。

  目前,保險公司期繳萬能險主要通過代理人渠道銷售,而躉繳萬能險主要通過銀保、電商等渠道銷售,此次初始費用調整對躉繳萬能險可能有較大影響,尤其對此前相當火熱的電商渠道萬能險影響較大。

  此外,記者在對比新舊規定後發現,另一個大調整體現在增加了萬能險的風險保額。2007版《萬能險精算規定》:個人萬能險在保單簽發時的死亡風險保額不得低於保單賬戶價值的5%。而此次改革後已調整為:意外和疾病死亡風險保額不低於保單賬戶價值的20%,意外死亡風險保額不低於保單賬戶價值的50%,保障程度最低限制大大提升了。

  選購時留意利率變動

  改革暫未涉及萬能險利率限定。此次費改,對於萬能險的最低保證利率限制並未有所提及,滬上一位精算師向筆者表示,與普通型人身險産品所不同的是,萬能險除了有一個最低的承諾保本利率,實際結算利率本身就具有靈活性,每一款萬能險每個月公告的實際結算利率都是不同的,(目前全行業萬能險年化結算利率平均水準大致在4%至5%之間,最高者可到7%上下),主要是看當期投資運作情況,相當市場化,故而此次萬能險費改的重點主要體現在:降低收費上限、增加風險保額及加強準備金監管等,對利率這一塊沒有太多涉及。

  回歸保障,讓利消費者。業內人士人為,此次萬能險一系列調整的背後,主要還是為了讓利消費者,並引導險企在産品設計商更好回歸保障。通過降低初始費用和退保手續費,讓利給消費者;通過增加風險保額來提高保障額度,從而讓萬能險恢復其保障的“本來面目”,進一步倒逼保險公司調整業務結構;通過細化準備金分類,則是為了保證結算利率與市場接軌且保持平穩,防止有保險公司不計成本地抬高結算利率,嚴控非理性價格戰。

  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選購萬能險,主要看中的還是穩健理財功能兼顧一定的風險保障作用,因此要特別留意每月結算利率的變動情況。南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