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十大國內財經事件回顧(下)
- 發佈時間:2015-12-26 14:32:06 來源:新民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事件之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中求進基調不變
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定調2016年任務,明年將會適度擴大財政赤字,並努力化解過剩産能和房地産庫存,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並減稅以降低企業負擔。
會議指出,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一是積極穩妥化解産能過剩;二是幫助企業降低成本;三是化解房地産庫存;四是擴大有效供給;五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從會議成果來看,樓市去庫存、赤字率調整、消滅僵屍企業和供給側改革是重中之重,與之前的方向一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示,鼓勵房地産開發商降低房價,以此作為去房地産庫存的措施之一;將促進房地産開發企業整合,鼓勵其轉變行銷策略;落後的房屋所有許可權制應予以撤銷。從樓市去庫存來看,此前住建部召集地方房管部門研究去庫存方案,其中便提到了要促進農民購房、拆遷補償方式變動以及加強商品房管理等內容。其中,促進農民購房是政策的主要著力點。
從赤字問題來看,今年11月,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就公開表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2009年以來最為嚴峻複雜的形勢。“從金融危機的教訓中,需要考慮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是否要做調整,3%的赤字率紅線、60%的負債率紅線是否可以反思調整”。中國2015年財政赤字的比例已從2014年的2.1%上調到2.3%,但仍低於3%的國際警戒水準。
在消滅僵屍企業和供給側改革方面,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事實上,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已開始以分類討論的辦法部署國企的增效升級,即除了進一步加強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強化央企創新力度外,對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品質、安全等標準和長期虧損的産能過剩企業將實行關停並轉和剝離重組。
本報記者 許超聲
事件之七 央企整合重組步伐加快
12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與五礦集團實施戰略重組。中冶集團將整體併入五礦集團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冶集團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而這僅是今年央企重組的其中一次。
2014年只有一次央企重組,即華孚集團併入中糧集團。今年以來。央企加快重組步伐,先後進行了4次重大戰略重組,涉及8家大型央企。6月1日,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聯合重組,合併更名為“中國中車”,創造出1173億美元市值的巨無霸,規模僅次於美國通用,成為世界第二;7月15日,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重組組建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重組後的國家電投註冊資本金450億元,資産總額7223億元,員工總數近14萬人,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水電、火電、核電、新能源資産的綜合能源企業集團;12月1日,經報國務院批准,央企珠海振戎公司,整體併入總部設在澳門的國務院國資委直屬中央企業南光集團。
從重組合併情況看,兩重組合併的集團公司在業務上均有互補性較強。比如,剛剛重組的中冶,在國內傳統冶金工程市場居領先地位,且擁有先進的冶金設備製造技術,五礦擁有有色金屬板塊、黑色金屬板塊等。兩家央企重組,不僅可進行資源與業務的互享共利,還能實現互補,共同做大做強雙方的優勢業務。且兩家均在海外擁有資源,積極在全球佈局,合併後將在“走出去”過程中減少內耗,相對降低海外並購成本。
事實上,無論是南北車的合併重組,還是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合併重組,乃至南光集團以及中冶集團的重組合併,都是具有戰略性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強強合併,有助於帶動中國整體工業化水準的提升,推動中國製造的轉型升級,提升中國製造的技術水準和品牌效應。
隨著中冶集團的重組合併,目前國資委網站的央企名錄已減至108家。而國資委剛成立時候這個數字是196家。據悉,航運央企的合併重組也即將落地。
本報記者 許超聲
事件之八 “中國製造2025”助推製造強國
對中國經濟的發展來説,“中國製造2025”戰略,無疑是今年的重頭戲。它是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行動指南,其發佈對中國經濟將産生非常大的影響。
“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中國從製造大國轉變為製造強國“三步走”的戰略:到2025年,進入世界強國之列;到2035年,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我國製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從規劃看出,未來中國製造將重點發展十大重點領域,包括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太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參與了製造業的升級變革,很多企業已經探索出了適合自身發展的轉型路徑。
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近日透露,“中國製造2025”已制定了一個“1+11”的文件支撐體系,11個文件包括五大工程落實方案、四個專項規劃和兩個三年行動計劃。
五大工程方案即“中國製造2025”已經確定的智慧製造工程、高端裝備創新工程、製造業創新中心工程、工業強基工程、綠色製造工程的落實方案。四個戰略性領域專項規劃分別是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新材料産業發展規劃、資訊産業發展規劃、醫藥工業發展規劃。兩個重要支撐性行動計劃是製造業品質品牌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和發展服務型製造三年行動計劃。這些文件預計在年底或明年初陸續公佈。 本報記者 葉薇
事件之九 “網際網路+”培育經濟新動能
國務院年中發佈《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這是一項國家層面的頂層規劃。
網際網路經濟發展潛力巨大。2014年中國資訊經濟總量達16.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佔GDP比重超過了26%。《指導意見》部署了“網際網路+”創業創新、“網際網路+”協同製造、“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網際網路+”智慧能源、“網際網路+”普惠金融、“網際網路+”益民服務、“網際網路+”高效物流、“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網際網路+”便捷交通、“網際網路+”綠色生態、“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11項重點行動。這些行動計劃涵蓋了製造業、農業、金融、能源等産業,也涉及環境、養老、醫療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方面。
這些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將會培育中國經濟新動能,打造中國未來增長新引擎。專家指出,國家對行動計劃的部署釋放出這樣的信號:以“網際網路+”深度改造傳統行業,促進産業跨界升級,進而助力經濟轉型升級,是國家大力推進“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深意所在。
比如,“網際網路+醫療”為民眾就醫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解決方案。相關數據表明,全國已有近100家醫院通過微信公眾號實現移動化的就診服務和快捷支付,累積超過1200家醫院支援微信掛號,服務累計超過300萬患者,大大提升了就醫效率,節約了公共資源。
為確保“網際網路+”行動的落地,必須營造包容有序的監管環境,逐步破除行業壁壘,放寬融合性産品和服務準入限制,推廣負面清單,擴大市場主體平等進入範圍。同時,政府應推動交通、教育、醫療等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用,優化資源配置,並加強重要領域的引導扶持。 本報記者 葉薇
事件之十 國産大飛機下線提升産業能級
11月2日,我國首架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商用幹線飛機C919在中國商飛浦東製造基地下線。這標誌著C919首架機的機體大部段對接和機載系統安裝工作完成,達到可進行地面試驗的狀態,更標誌著C919大型客機項目工程發展階段研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下一步首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C919項目于2008年11月啟動,2014年9月19日,首架機開始機體對接。時隔一年多後,C919正式下線。7年間,以中國商飛為主製造商的團隊,為中國製造注入了許多看不見、摸不著的內涵。科研人員不斷攻克技術難關,單單在C919飛機翼身組合體大部段的核心製造技術上,就實現多項突破:首次在國産機型上採用鐳射成型件加工中央翼緣條,首次採用鋁鋰合金材料加工機身蒙皮,首次採用20毫米超厚機翼蒙皮數控噴丸成形技術……
航空製造專家程不時説,一架飛機問世,背後是整套支撐它的研發體系和工業保障體系的問世。國産大飛機研製,帶動了我國民機産業的發展。國內有22個省市、200多家企業、36所高校、數十萬産業人員參與了C919大型客機研製,包括寶鋼在內的16家材料製造商和54家標準件製造商成為大型客機項目的供應商或潛在供應商。在擇優選擇16家跨國公司作為大型客機機載系統供應商的同時,推動國際供應商與國內企業開展合作,組建了航電、飛控、電源、燃油和起落架等機載系統的16家合資企業,通過技術轉移、擴散、溢出提升我國民機産業研發與製造的整體水準,提升國內民機産業配套能級。
C919客機的發展目標是為民用航空市場提供安全、舒適、節能、環保,具有競爭力的中短程單通道商用運輸機。本報記者 葉薇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